定西回收三元正极材料/镍钴锰酸锂多少钱
-
¥200.00
这种材料之所有具有高电压的特点,而且充放电机理与后续充电不同:充电会引起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充电曲线上有两个以 4.4V 为分界的不同的平台,第二次充电过程中,其充电曲线不同于次的曲线,由于次充电过程中Li2O从层状结构的Li2MnO3中不可逆的脱出,在4.5V左右的平台消失。
三元材料由于具有高电压窗口,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然而,由于目前商业用的碳酸酯基电解液电化学稳定窗口低,高压正极材料至今仍未产业化。
当电池电压达到4.5 (vs.Li/Li+)左右时电解液便开始发生剧烈的氧化分解,导致电池的嵌脱锂反应无法正常进行。通过开发和应用新型的高压电解液体系或者高压成膜添加剂来提高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稳定性是研发高电压型电解液的有效途径
将具有高压稳定性的新型溶剂全部或部分代替目前常用的碳酸酯溶剂确实能有效提高电解液的氧化稳定性。并且大部分的新型有机溶剂具有可燃性低等优点,有望从根本上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安全性能,但大部分的新型溶剂还原稳定性差和粘度高,导致电池负极材料的循环稳定性及电池的倍率性能降低。
在高电压电解液中,成膜添加剂也是的组成,常见的有四苯基氨化膦、Li BOB、二氟二草酸硼酸锂、四甲氧基钛、琥珀酰酐、氧基磷等。
在碳酸酯基电解液中加入少量的( < 5%)成膜添加剂,使其于溶剂分子发生氧化/还原分解反应,并在电极表面形成一层有效的保护膜,可抑制碳酸酯基溶剂的后续分解。性能的添加剂所形成的膜甚至可抑制正极材料金属离子的溶解以及在负极的沉积,从而显著提高电极/电解液界面稳定性及电池的循环性能
三元正极材料性能取决于制备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通过表面活性剂、超声振动和机械搅拌协同作用,后将制备的片状前驱体与碳酸锂通过高温退火,生长成三元层状结构,是目前采用的一种新型的三元正极材料合成工艺。
制备三元正极材料的主要方法中,固相法、共沉淀法和溶胶凝胶法都需要通过高温烧结数小时,耗能大,制备工艺复杂。微波加热是在电磁场中材料产生介质损耗而引起的体加热,加热速度快且均匀,合成的材料往往也具有更的结构和性能,是一种非常有潜力的合成正极材料的方式。
苏玉长等人将锂源与计量比的前驱体混合后置于微波炉中,抽真空并通入氧气,通过控制微波功率以实现不同速率的升温,加热到750℃后烧结20 min,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正极材料。
利用XRD、SEM和充放电等手段,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微观形貌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在1300 W 的输出功率的微波中合成的正极材料,在0.2C充放电条件下,放电比容量高达185.2m Ah / g,库伦效率为84%,循环30次后保持92.3%的容量(2.8~4.3 V),表现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和应用潜力
利用这一加热原理,可以用于制备三元正极材料。HSIEH采用新型红外加热焙烧技术制备三元材料,将镍钴锰锂乙酸盐加水混合均匀,然后加入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真空干燥得到的粉末在红外箱中350℃焙烧1h,然后在900℃氮气气氛下焙烧3h,一步制得碳包覆的333型三元正极材料,在 2.8~4.5V电压范围内,1C放电50圈,容量保持率高达94%,首圈放电比容量达170m Ah/g,5C为75m Ah/g,大倍率性能有待改善
整个生产线由废旧电池循环再造的镍、钴、锰配成溶液,添加合成剂,经过一系列工序,就变成了镍钴锰三元动力锂电池正极材料。自2014年10月投产以来已实现产值近2亿元,预计未来可实现产值5至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