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鑫紫砂壶
-
面议
所谓“开壶”就是指把新壶在使用前进行一系列的处理,行家叫“开壶”,他的目的是为了除去泥料的土腥味,将壶内残留的砂粒清除,更好的疏通紫砂的双向气孔,更利于泡茶发茶真性真味,也为把玩怡养舒爽心情
紫砂壶以宜兴紫砂壶为,宜兴紫砂壶泡茶既不夺茶真香,又无熟汤气,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紫砂茶具还因其造型古朴别致、气质特佳,经茶水泡、手摩挲,会变为古玉色而倍受人们青睐。
从显微观察发现,紫泥主要矿物为石英、粘土、云母和赤铁矿。合理的化学、矿物、颗粒组成,使紫泥俱备了可塑性好、生坯强度高、干燥收缩小等良好的工艺性能。
紫泥经过1150℃烧成后,形成了残留石英、云母残骸、莫来石、赤铁矿、双重气孔等物相。
石瓢壶
“石瓢”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从留传于世的石铫壶看,至陈曼生、杨彭年时期,已有了很大的变化,“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壶身呈“金字塔”式,观赏端庄。那么,紫砂“石铫”何时称“石瓢”呢?这应从顾景舟时期说起,顾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石铫”应称“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仿古壶
一说清代邵大亨初创,原意是壶体仿照鼓型,后人仿制做这种壶形就成了仿古代壶型的意思了。另说早见于近代赵松亭按吴大徴授意所作,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合成圆线饱满,扁钮有力,虹钮有势,二弯流胥出自然 ;圆圈把匀势而起,有些款把圆下有垂,富于灵动,整体骨肉亭匀,收展有度,有一气呵成之畅。
德钟壶
容量:180cc ,原矿底槽青, 也有不带刻绘的。底糟青名泥,产于江苏宜兴黄龙山系,紫泥原矿大致可分:头糟青、二糟青、底糟青等三类,本名泥产于紫泥底层,质量之佳,为历代陶人推崇,亦为数来经典名器,及已故顾景舟大师锺爱之名泥;此泥矿名称,因宜兴产地方言沿用已久,为恐溷淆,故用其音直译文字,以“底糟青”名之。
文旦壶
文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清代文人吴梅鼎曾经称赞文旦壶说:“至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人(美人肩),格高西子(西施乳)。”是啊,在文人的眼中,文旦壶的韵味风格堪比美人之肩,柔若无骨;又似西施那动人的曲线,丰神绰约,俊俏天成。
匏尊壶
《说文》:“从包从瓠。包,取其可包藏物也。”按“瓠”(hù),葫芦,一种圆大而扁的葫芦,即匏瓜。匏尊:以干匏制成的酒器。苏东坡《前赤壁赋》的“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 一代大文豪苏东坡的黄州生活和“匏尊”的命运,何其相似?紫砂“匏尊”壶的形象,创意来自这种有苦意的匏瓜。陈曼生设计的十八式中有四款壶是有关匏瓜的,经典的“匏尊”壶,就是他“匏壶”的升华。
重新配制紫砂壶壶盖的难度分析:
在制作紫砂壶行业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
“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
可见紫砂壶盖是有多麽的不好处理,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我们可以先来了解一下紫砂泥料的属性.天然紫砂矿料的主要成分是石英、云母、方解石、橄榄石、赤铁矿和长石,它的包裹物是胶泥。这些物质虽天然生成却组合无序。在经过制壶过程中的摔打制成泥、做坯成型后,再以118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成壶。
可想而知,进过这样反复的过程,紫砂壶的色相会跟着对紫砂泥料的每次分配而变得有所不一样,也会跟着
窑温的不同温度而有所改变,再加上泥坯烧成后的缩短率也有所不一样,所以紫砂壶才得以“姹紫嫣红、方非一式、圆非一相”。
而配制盖又是要根据原来作品的品相、色相、赋意等加以调理,既要配出原作的泥、款、功,又要表现著作的形、神、气,绝不是捏几把砂土,按照原来的壶盖制作那么简单。
朱泥
另外一方面就是泥料的收缩比例问题,以朱泥为例,收缩比例较大,不易成型,烧制前后差异较大,如果想要给朱泥的紫砂壶壶配个朱泥盖,是一件更困难的工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