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拍卖北洋造七钱二分价格行情
-
面议
北洋造光绪元宝,这一中国近代史上响当当的名号,乃泛称并非实体。要解释北洋,得先解释北洋大臣。话说第二次战争后,通商口岸增多,涉外事务频繁,清乃于咸丰十一年(186)年)新设刁称衙门的“各国事务衙门”,下设“三口通商大臣”,管理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山东等三省的对外通商、交涉事务,以及监督海防和其他洋务。同治九年(1870年)改称“北洋通商大臣”另加钦差名义,按惯例由直隶总督兼任。这是“北洋造”一词的起源。北洋大臣的地位,远管理东南沿海各省的南洋大臣。
北洋造开制银圆的时间大约是光绪二十二年底,根据海关报告记载,该年所造银币“计一圆3000枚,五角2500枚,二角12500枚,一角5 000枚,半角7000枚,共值银7600圆。”从美国驻天津领事呈送全套5枚回国的时间来看,年底已发行。次年中旬英文《京津泰晤士报》曾报道初期所造大小银圆乃当军饷发放,但一圆主币因成色不足而遭钱庄拒收,随后又刊出被收回重造,因此原本产量不多的北洋造光绪二十二年版系列银圆就更加了。
今年北洋造光绪元宝成交价格行情一览:
北洋造光绪元宝 PCGS MS63 (未流通品)成交价格1901600
北洋造光绪元宝 PCGS MS62 (未流通品)成交价格1528000
海关报告同时也记载了北洋造光绪光绪元宝的产量:一圆1120000枚、五角20963枚、二角146782枚、一角147770枚,半角38814枚,共值银1176555圆。北洋造光绪二十四年版的产量:一圆2806000枚、五角176000枚、二角350 000枚、一角614 000枚、半角231 000枚,共值银3030950圆。
北洋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 PCGS MS60(未流通品)成交价格920600
有趣的是,根据《海关十年报告》 (Decennial Reports)而知,标示“29年的光绪二十九年北洋造银圆是民间提交银锭委托制作的,,数额是1 405 017枚。该年的津海关贸易报告中没有记载,但明确说明往年银条,银圆出口比进口多二三倍,因日俄战争需要现银而形势倒转。此后几年续造者究竟是奉户部之令还是受民间委托就不得而知了。
34年北洋造光绪元宝 PCGS AU53(近未流通品) 710900
34年北洋造光绪元宝 PCGS XF45(极美品) 621000
明嘉靖以后,中国的币制大体上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铜钱与银两间维持一定韵比价。铜钱使用是论枚计价,白银在作为交易媒介之时是以成色及重量来计价,然而各地习用的成色与秤法不一,且银子有不同的形状,在鉴定及重量的换算上十分麻烦。外国银圆流入中国后,因其制作精美及成色、重量的划一,可以论枚(圆)使用,非常方便,慢慢成为民间交易的工具,银两在流通上的影响力逐渐式微。道光年间,“黄河以南各省洋钱盛行,凡完纳钱粮及商贾交易无一不用洋钱”,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台湾仿洋银形式老公银饼。外国银圆的泛滥造成弊端丛生,自制银圆抵制外币之议由初期的受排斥转为逐渐受到重视。
在谈论34年北洋造光绪元宝七钱二分时,经常会提到现为伯明翰造币厂的英国喜敦厂,但该厂的相关细节在钱币书刊上常一笔带过,缺乏完整的描述,因此泉界流传着许多矛盾甚至错误的说法。对于中国机制币的发轫,该厂涉入甚早,广东钱局的成立即由其协办,而清末各省造币设备竟有三分之一购自该厂,可见其与中国近代机制币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