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釉里红瓷器拍卖价格记录
-
≥ 1件¥999999.00
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产地
景德镇烧造陶瓷的历史早可追溯到隋代,宋代陶瓷业渐兴,使后来一个个新品种瓷器不断脱颖而出。全国各地甚至部分海外能工巧匠聚集景德镇,终打造出元代晚期釉下彩瓷——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有的藏界朋友认定青花、釉里红瓷器不是景德镇窑烧制,属外地偏窑口产品,有的并出具了“人士”的鉴定证书。众所周知,一个窑口的确立是要经过严谨的、科学的考古调查、发掘,而鉴定又是建立在科学的考古发掘基础上的。元代只有景德镇才能烧造青花、釉里红瓷器,这一判断得到了考古发掘和文物研究的有力支持,不能想当然地轻易推翻。
民间流传器和出土器物的特征20世纪七八十年代,江西省丰城市博物馆在收购民间流散文物时,以极低廉的价格先后征集到元青花梅瓶和元代釉里红谷仓各一件。当时,因元代青花、釉里红标准器极少,陶瓷界对此认识也不够深入,被该馆断作明早期器物。英国大卫德基金会藏至正型象耳瓶的公开发表以及江西省高安元代窖藏和河北保定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相继被发现后,中外陶瓷考古界才逐渐全面展开了元代釉下彩瓷的研究。元代青花、釉里红民间确有流传,但不像一些人认为的那么多。目前主要集中在国内外3个博物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托普卡比博物馆40件,伊朗阿特别尔寺32件,江西省高安市博物馆元青花19件。民间流传元代青花、釉里红器与出土器在包浆上有明显的差别。流传器经过几的使用、陈设,其釉面火光已退,刚出窑时的耀眼光亮已荡然无存,釉面柔润自然,有的釉面留有长期使用的划痕。涩胎处由于没有上釉,吸附力很强,只要没有用84消毒液浸泡,与作旧的仿品差异是很大的。即便以84消毒液浸泡拔掉了附着在胎底上的自然包浆,仿品与真品瓷胎仍存在有不同之处,老胎润滑,新胎涩手。
出土器与流传器包浆也有不同的特点,窖藏中的器物由于雨水浸泡,土壤中有机物附着在整个器物上,经保护性清洗后,釉面没有多大影响,露胎处土壤中的有机物杂质附着较为明显。墓葬中出土的器物与窖藏器物的包浆不同之处在于墓中腐尸、衣物、木漆、土壤中的有机物中和后,在器物上形成的包浆有着的附着力,使器物釉光不如窖藏器物釉面那么亮丽,有的器物釉面受墓中强酸腐蚀形成了亚光色,在处理过程中一般洗衣用清洗剂无法清除,只有用84消毒液才可拔尽。深埋土壤中的器物包浆没有窖藏和墓葬中器物上的包浆那么明显,因长期与土壤紧密接触,有机物附着力极低,杂质少,土沁较为明显,经简单清洗后,给人的感觉如出窖器物。
绘画风格与工艺特征如今,流入市场的仿制品除单色釉瓷仿制水平达到95%外,其余器物的仿制水平均差之甚远。以元青花为例,如今钴料的提炼科技含量高,较纯,即使用现今仿柴窑烧制,也达不到真品青花料深沉的效果。仿品青花器烧成后,青料飘浮。仿品在窑温作用下还原快,青翠单一。真品青翠浓郁,美感很强。釉里红瓷也是如此,仿品铜着色剂提炼纯度高,红色较为鲜艳,达不到真品红色古朴、自然、沉稳的效果。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绘画风格,仿品与真品也大相径庭,细微之处主要体现在器物画风、运笔上。仿品在绘画过程中刻意模仿,相形见绌;而真品运笔自如生动,流畅且有神韵。值得一提的是,元代瓷器二元配方的胎料在烧制过程中,底足较阔的器物有塌底现象,为了防止粘钵,足中有一绿豆般大小的支痕,支点处微凹,支点周边微凸,这是自明以后胎土配方趋于合理而不具备的特征。
仿制品的特点与技巧据了解,现在出现在市面上的所谓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绝大部分为景德镇作坊仿制。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有的仿制者用复古柴窑烧造,给鉴定带来了一定难度。大多数气窑仿制品的烧造属速成法,柴窑烧造的器物从瓷胎的硬化、色料的氧化、釉面的玻化等原理与元代烧制青花、釉里红瓷器没有区别,仿真度。但仿品在胎质、色料、釉配方、工艺上与元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比如真品胎质较为粗松,仿品由于现代化碾磨技术的提高,胎质如年糕般紧密。仿制品除在材料、工艺、绘画等方面进行仿制外,并在包浆作旧方面大做文章。有的作旧水平高明者甚至把收藏人士带入已长满青草的所谓窑址进行“现场挖掘”。流传器作旧主要以化工原料为主,把器物釉面火光退去,使器物釉面柔润没有耀眼的光泽,露胎处更为苍老陈旧,再用高锰酸钾调制陈年灰尘涂抹整个器物内外,三天后洗净,一件“流传”器物遂显现在你眼前。像这类作旧器物的包浆,粘附力强,用一般清洗剂是无法除掉的。如用84消毒液浸泡三天拔尽作旧的附着物后,仿品就会原形毕露。没有经验的作旧者用强酸作旧釉面,器物釉面则成亚光。
元代青花釉里红兽耳瓶,高74厘米,腹宽26厘米。元代青花釉里红酒瓶
一、元代釉里红的三种装饰特征1、釉里红线绘,即是在瓷胎上用线条描绘各种不同图案花纹。这是元代釉里红瓷器主要的装饰方法。由于高温铜红料烧成条件比较严格,往往产生飞红现象,所以,细线描绘花纹的釉里红瓷器烧成比较困难。
2、釉里红拔白,其方法在白胎上留出所需之图案花纹部位,或在该部位刻划出图案花纹,用铜红料涂抹其他空余之地,烧成后,图案花纹即在周围红色中以胎釉之本色显现出来。
3、釉里红涂绘,以铜红成片、成块地涂绘成一定图案花纹。釉里红拔白和釉里红涂绘这两种方法都能减少像釉里红线绘容易产生的飞红现象。从推理上说,后两种应早于线绘的普通使用(以上三种釉里红装饰特征引自汪庆正《元明清时期陶瓷》章四节)。
历来元青花、釉里红瓷器以其特的艺术魅力让人倾倒,这主要取决于元代青花、釉里红的烧制成功了以钴、铜着色剂为釉下彩绘瓷器的先河。但是,我们在喜好元青花、釉里红瓷器的同时,要以平常心态去正确认知它,否则会“走火入魔”,误入歧途。近几年,笔者有幸参与了多次元代彩瓷研讨会和藏品鉴定,看后的确令人担心,有的藏家收藏的“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用几卡车也难以拉下,并声称:“我的藏品属某某窑口,不是景德镇产品”;有的藏家更称“藏品是家中之物”。元代青花瓷器的烧造历史不过20年左右,产量不大,存世不多是不争的事实。况且当时钴料进口有限,非常昂贵(1克黄金换不到1克钴料)。流散民间的元代青花、釉里红传世品不能说没有,但数量不是有些人想像中的那样多,现市场上的这类瓷器99%都是景德镇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的仿制品仿制品的缘起十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的劫难,尤其在文物方面更为。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全国开展了以县级单位为基础的文物收购保护工作,抢救劫后余生的民间流散文物。70年代末到90年代,国家文物部门对馆藏文物进行了多次调拨、调剂工作,一些研究价值高的珍贵文物由小馆调剂到国家大馆收藏。为了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应被调单位的要求,国家拨出专项经费,指令相关的科研单位进行被调文物的复制,以满足被调单位展览工作的需要。复制工作主要落在千年瓷都景德镇,70年代末,景德镇一些科研机构就开始复制和仿制。当时仿制一件瓷器,少也得烧10件,出窑后挑一两件给原调拨单位,余下的被一些精明好古人士买得,后来有的复制品在海外拍卖会上以惊人的拍出,给仿、复制单位和中间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导致后来景德镇古陶瓷仿、复制业的全面复苏。1984年起,景德镇陶瓷馆在东风瓷厂陶瓷研究所开始仿制元青花。这一时期的复制品由于有专项资金扶持,对产品要求也高,加上已过去了二三十年的时间,易与真品混淆!
假的底部致密如年糕 真的底部粗砺如馒头颗粒 青花釉里红是历代的名贵品种,在当今的拍卖市场上也时时拍出天价。如清康熙青花釉里红团花锯齿纹摇铃樽曾拍出1920.8万元,清雍正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成交价为1624.5168万元。另有4件青花釉里红的价格1000万元。这些均为清三代的。
元代青花釉里红也受追捧。如2009年一件青花釉里红缠枝牡丹纹罐终拍出590万元的,2008年一件青花釉里红瓷砚就以110万元成交。
对于收藏者来说,历代名品自然非常诱人,但是还是要懂得收藏市场的“一分钱一分货”。收藏市场价格已经非常透明,好东西一定配,想要捡漏,终就只能买到假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