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间转厂报关交货操作流程
-
面议
“保税区转厂” 突破企业限制
传统的转厂要求转出企业、转入企业均已取得海关核发的加工贸易登记手册。“保区转厂”通过出口加工区实现结转。出口加工区是海关特殊的监管区域相当于境外,相当于转出企业把货物出口到境外,转入企业从境外进口料件。因此它能实现各种企业的之间的结转,甚至对于没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可以通过代理进出口的方式,把自己变为转出企业或者转入企业。
转厂 ,转厂报关,出口转内销,转厂贸易,转厂报关,转厂流程,转厂费用,保税区一日游,保税区转厂,物流园转厂,物流园一日游,转厂,转厂资料
坪山保税区一日游“能完全替代”香港一日游
保税区
保税区(物流园,监管仓)都是有境内关外的政策,即货物从国内进入保税区视同出口,反之等于进口,说白了保税区就等于是国外的地方,国内入保税区则出口,保税区入国内等于进口。所以如果你是一般贸易企业,可以先一般正常出口(与在码头或黄岗正常出口的手续一样)到保税区,然后让转入方加工贸易企业在保税区办理进口(手册进口),这样完全附合加工贸易企业的企业性质:加工贸易企业的原材料必需从国外进口。
1.运输成本;运输成本较中港运输成本较低,两趟内陆运输往返。
2.报关费成本; 保税区一进一出报关费,IC卡费用,停车费,入闸费。
3.仓租搬卸成本;如是吨车需要搬卸至仓库,将产生搬卸费,仓租费用。如是柜车则需要更换车头,增加成本费用。
4.估价成本;进口如是一般贸易,进口估价时估价一旦过高将增加企业成本。
5.时间成本;保税区由于其特性,如想进出口在一天之内完成,则车辆在上午十点前甚至更早到达保税区海关,资料提前完成,才有可能在当天完成进出。一旦车辆到达园区的时间超过一定时间或者海关出税单过慢将造成无法一天完成增加成本。
保税一日游”业务是出口复进口业务的俗称,是利用保税物流园区(深圳出口加工区)的“入区退税”政策,以“先出口,再进口”的方式,解决加工贸易深加工结转手续复杂、深加工增值部分不予退税等问题。在保税物流园区可开展“一日游”业务出现前,加工贸易企业一般将货物出口至香港等境外地,再办理进口手续,较之物流园区“一日游”业务,境外一日游周期长,手续复杂,运输成本高。 企业进料加工,深加工,结转货物如需内销不用先出口到香港再申报进口,运用保税区“境内关外”的特殊功能,即货物出口到保税区即视同离境,可办理退税。企业只需再从保税区将货物进口即可完成进出口程序,这样一来可大大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保税区的特殊功能和政策优势不但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运费成本,而且增强了企业产品的价格竞争力。
企业如何办理转厂
1、一般贸易企业与加工贸易企业之间的转厂,就是一般贸易企业把产品出口到保税区,加贸企业再用加贸手册从保税区报关进口。这就可以解决一般贸易企业与加贸企业的转厂问题。同时,加贸企业进口是保税的,只要手册备案即可,而一般贸易企业出口后可以向税务局申请出口退税。
2、同是加工贸易的两家企业,因为隶属的主管海关不一样、手册备案的货物信息有差异,或者货物编码不一致。通过保税区转厂操作,可以实现交货的目的。双方工厂分别拿手册资料到保税区海关报关出口或进口,而且载货车辆入区不需卸货,当天即可出区通关进口,实现“一日游”操作(实际只需3个小时左右)。
3、加贸企业供货给一般企业,即出口转内销,也属于“转厂”的一种模式:加贸工厂将货物以手册核销的方式出口到保税区(深圳出口加工区),一般贸易企业则以一般贸易的方式征税进口到国内。
一日游,转厂,深加工结转,保税区转厂四个名词的本质意思大致趋同,但在服务对象及流程上存在差异。
一日游即转厂,简单来说就是A企业通过保税区实现出口,再由B企业进口的过程。其模式有两种:深加工结转模式与保税区转厂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