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城市绿化带来了新的挑战。垂柳作为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在城市的绿化园林工程中被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在了解垂柳的基本生活习性之后,探索垂柳快速成形栽培技术,对进一步加快城市园林绿化脚步有着其重要的意义。
对于发病较重的植株要及时拔除,使其与无病株隔离,防止其蔓延,代除的病株要及时烧毁,有效控制病菌的传播。生物特点皂角刺树为豆科詹物,它属于落叶乔木,树高可达15米-20米,树冠可达15米,棘刺细弱,红褐色,常分枝,双数羽状复叶,晓叶4对-7对,晓叶片为卵形,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外形卵形,长3厘米-8厘米,宽1厘米-3.5厘米,先端钝,有时凸,基部斜圆形或楔形,边缘有细锯齿。花杂性,成腋生及顶生总状花序,花部均有细柔毛,花莸斡形,裂片4,卵状披针形,花瓣4,淡黄白色,卵形或长椭圆形,雄蕊8,4长4短,子房条形,扁平,荚角直而扁平,有光泽,黑紫色,被白色粉,长12厘米-30厘米,种子多数扁平,长椭圆形,长约10毫米,红袍色有光泽。棘刺多数分枝,主刺圆柱形,长5厘米-15厘米,基部粗约8毫米-12毫米,末端尖锐,分枝刺普通长1.5厘米-7厘米,有时再分歧成晓刺,表面棕紫色,尖部红棕色,猾溜或有细皱纹,质坚硬难折断,木质部黄白色,中央为淡灰棕色,而疏松的髓部,无臭,味淡。
柳蓝叶甲,别名柳圆叶甲,属鞘翅目,叶甲科。据武进区农林局推广中心3月12日在湟里镇蒋塘村连年种植垂柳的田间调查,发生较为普遍,平均每株(距地面2米内)有虫28.4(12-57)头,根际有虫68.5(50-87)头。主要发生在新长出的嫩枝嫩叶上,以成虫取食叶片造成缺刻或孔洞居多,但大面积危害不重。为使垂柳种植户开展有效防治害虫,避免造成较重危害,现将柳蓝叶甲的发生特点和防治药剂根据查询资料和本地田间调查介绍如下:一、发生特点:1、分布寄主广。该虫分布发生在我国的黑龙江、山东、河南、河北、江苏等十多个省市。主要寄主作物有玉米、大豆、桑及各种柳树。2、发生世代多。随地区不同有差异,在河南每年发生4-5代,而在北京则5-6代,以成虫在土壤中、落叶和杂草丛中越冬。3、形态发生全。该虫属完全昆虫,有成虫、卵、幼虫和蛹四种形态。成虫体长4毫米左右,近圆形,深蓝色,具金属光泽。卵橙黄色,椭圆形,成堆直立在叶面上。幼虫体长约6毫米,灰褐色,全身有黑褐色凸起状物。蛹长4毫米左右,椭圆形,黄褐色,腹部背面有4列黑斑。4、生活习性多变。成虫一般在翌年3-4月柳树发芽时出来活动,为害芽、叶,并把卵产在叶上,成堆排列,每头雌成虫产卵千余粒,卵期6-7天,初孵幼虫群集为害,啃食叶肉,幼虫期约10天,老熟幼虫化蛹在叶上。9月中旬可同时见到成虫和幼虫。有假死性。二、防治药剂:目前防治柳蓝叶甲的药剂较多,在成虫和幼虫初发生期,宜选用48%乐斯本乳油800—1000倍液、或25%快杀灵乳油800-1000倍液、或52.5%农地乐乳油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垂柳的生长习性 垂柳是生命力很顽强的一种常作为园林绿化树木养殖,观赏性很高。它比较喜欢光照,并且喜欢温暖和湿润的气候, 垂柳是比较耐寒的,生长比较迅速,在选择土壤的时候它要选择深厚肥沃的土壤。
形态特征 垂柳,乔木,高达12-18米,树冠开展而疏散。树皮灰黑色,不规则开裂;枝细,下垂,淡褐黄色、淡褐色或带紫色,无毛。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无毛或微有毛,上面绿色,下面色较淡,锯齿缘;花序先叶开放,或与叶同时开放;蒴果长3-4毫米,带绿黄褐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垂柳:别名垂杨柳,为杨柳目、杨柳科、柳属、杨柳系列植物,原产于亚洲中国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欧洲、美洲各国均有引种。可用于行道树,河岸防护林带。耐水湿,也能生于干旱处。主要用于庭园、湖边、水岸景点绿化。也可植于道旁做行道树种。可根据需要可培养全冠或偏冠形苗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