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模块,供应A6110设备
-
面议
PLC的⼯作原理
初研制⽣产的PLC主要⽤于代替传统的由继电器接触器构成的控制装置,但这两者的运⾏⽅式是不相同的:
继电器控制装置采⽤硬逻辑并⾏运⾏的⽅式,即如果这个继电器的线圈通电或断电,该继电器所有的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在继电器控制线路的哪个位置上都会⽴即同时动作。
PLC的CPU则采⽤顺序逻辑扫描⽤户程序的运⾏⽅式,即如果⼀个输出线圈或逻辑线圈被接通或断开,该线圈的所有触点(包括其常开或常闭触点)不会⽴即动作,等扫描到该触点时才会动作。
电源模块
PLC电源⽤于为PLC各模块的集成电路提供⼯作电源。同时,有的还为输⼊电路提供24V 的⼯作电源。电源输⼊类型有:交流电源(220VAC或110VAC),直流电源(常⽤的为
24VAC)。
底板或机架
⼤多数模块式PLC使⽤底板或机架,其作⽤是:电⽓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联系,使CPU能访问底板上的所有模块,机械上,实现各模块间的连接,使各模块构成⼀个整体。
体系装置调试前的技能预备越充分,装置调试就越顺畅。初步的技能预备作业包含
主要内容如下:
了解PC随机技能数据和原始资料,深化了解其性能、功用和操作要求,拟定操作规程。
有必要了解体系的规划数据和工艺流程,特别是各生产设备的操控要求。在此基础上,依据子体系制作出流程。程序联锁图、体系功用图、体系操作逻辑框图是前期技能预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对体系运转逻辑的深化了解。
了解各工艺设备的性能、规划和装置,特别是各设备的操控和功率接线图,并与目标进行比较,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差错。
在了解规划方案和PC技能数据的基础上,给出了PC机输入输出点数表(包含内部线圈列表、I/O方位、相应设备和各I/O点的功用)。
研讨了规划供给的程序,制作了具有复杂逻辑的输入输出点的时序图,并在制作时序图时发现了规划中的一些逻辑过错。
扩展模块的选用
对于小的系统,如80点以内的系统,一般不需要扩展;当系统较大时,就要扩展。不同公司的产品,对系统总点数及扩展模块数量都有限制,当扩展仍不能满足需要时,可采用网络结构。同时,有些厂家产品的个别指令不支持扩展模块,因此,在进行软件编程时要注意。当采用温度等模拟模块时,各厂家也有一些规定,请参阅相关技术手册。
PLC的网络设计
当用PLC进行网络设计时,其难度比PLC单机控制大得多,应选用自己比较熟悉的机型,对其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有较深入的了解,并且指令的执行速度和用户程序存储容量也应仔细了解。否则不能适应实时要求,造成系统崩溃。另外对通信接口、通信协议、数据传送速度等也要考虑。后还要向PLC的厂家寻求网络设计和软件支持及详细技术资料,至于选用几层工作站,依照系统大小而定。
DCS系统的特点:
可靠性
DCS系统的设计基本上都会采用冗余设计,冗余的含义就是将系统的重要设备,CPU及模块,采用一用一备的形式进行设计,当某一CPU或模块出现故障时,备用的设备马上进行工作,或者可以选择两者同时工作,这样就减少了因为关键设备发生故障导致的系统瘫痪。
开放性
系统采用开放式平台,系统化、模块化、标准化,各个互联的计算机系统可以通过以太网等通讯方式实现集中互联,互相访问,当有增减系统的需要时,直接可以对系统的模块进行增减,对于系统设计与维护更加方便。
模块化
DCS系统发展到现在,更倾向于模块化的设计,所有的核心设备都变成了模块化的设计,比如CPU,电源,I/O模块,通讯模块、AI/AO模块,这些设备,都被设计成了立的模块,一个机柜的组装,只需要将模块的底座安装后,将相应的模块安装到底座上,就实现了硬件的安装了。每个模块都集成了自己的CPU,都带处理功能,处理速度更加快速,同时各个模块之间互不干扰,在某个模块出现问题,不会影响其他模块,并且支持带电热插拔。
中心处理单元(CPU)是可编程逻辑操控器PLC的操控。它依照PLC体系程序赋予的功用接收并存储从编程器写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查看电源、存储器、I/O以及警戒定时器的状态,并能诊断用户程序中的语法错误。当PLC投入运转时,它以扫描的方式接收现场各输入设备的状态和数据,并分别存入I/O映象区,然后从用户程序存储器中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由指令解释后按指令的规定履行逻辑或算数运算的结果送入I/O映象区或数据寄存器内。等所有的用户程序履行完毕之后,后将I/O映象区的各输出状态或输出寄存器内的数据传送到相应的输出设备,如斯轮回运转,直到休止运转。
为了进一步进步可编程逻辑操控器的可靠性,近年来对大型可编程逻辑操控器还选用双CPU构成冗余体系,或选用三CPU的表决式体系。这样,即使某个CPU发作故障,整个体系仍能正常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