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详情大图

眉山鉴定瓷器

及时发货 交易保障 卖家承担邮费

商品详情

从底足辩真假,文字看年份

为什么看底足?因为这里有许多关键信息,底足多为瓷器的露胎之处,可以辨别胎土;通过底足的旋切痕迹,可以判断工艺;还有手工坯和机制坯,也能从圈足看出端倪。重要的一点,许多瓷器底部有自述文件:款识。并非所有瓷器上的文字都是款识,比如宋元瓷器上常写诗词,起装饰作用,属于纹饰的一种。瓷器款识是记事性质的文字,比如那件青瓷虎子上的“赤乌十四年”记载制作年代,属于陶瓷上出现多的纪年款,“会稽上虞师袁宜作”是陶人款,记载工匠或者作坊身份。

200年以下的新瓷,其手感是干而涩、干而滞、干而燥,反复揉搓瓷器表面或者呵气摩挲釉面会发出干涩、钝滞、刺耳的摩擦声;而800年以上的瓷器却虽比较干,却有润、滑、爽的感觉,无论如何揉搓与摩挲都不会出现干涩刺耳的摩擦声。

所谓涩、滞、燥与润、滑、爽,每一个字都是一片天地,每一个字都是经验、汗水甚至泪水的结晶!要品味出其中的真意、深意和精意,一定需要成千上万次地反复上手、揣摩、总结、凝练、提纯。

其次,瓷器的衣着亦即釉质也决定着瓷器是否出汗和出汗的多少。总的趋势是,透明釉比乳浊釉易出汗,玻化度高的比玻化度低的易出汗。

瓷器也像瓜果一样,由于烧成温度不同而有生熟之分。烧成温度低,在1150度以下,则其声若瓦,为生;烧成温度稍高,在1200度左右,则其声类硬木,为半生;烧成温度再高,在1260度左右,则其声如石,略有回声,为半熟;烧成温度若在1320以上,则其声像金,回声悠长,余韵悠然,为熟。

瓷器的品种窑口不同、历史年代不同、保存环境不同、脱玻程度不同,都会导致瓷器釉面粗细感方面的差异和不同。

古代民窑的瓷器,往往简易、粗糙、率意,其粗细感为粗糙;古代官窑瓷器,尽管技艺水平和用工选料方面为历代之,但终究逃脱不掉历史自然衰变的法则,所以其手感并不如近现代的新瓷那样精细,反而略显粗糙。

工艺痕迹应该说是非常复杂的,也非常难搞懂。元代以前老窑瓷器,里面基本上是不修胎的,自然拉出来的。在拉的过程中有一厘米左右的螺旋式拉坯痕迹,或深或浅,因器型、窑口、生产地域不同而定。

以前我总结了半天,认为凡是有这种拉坯痕迹都差不多。为什么得出这种结论?因为这么多年我到景德镇去看,发现这种拉坯没有人会了,不多见了,拉出来的效果和我说出来的这种现象有很大的区别。

下一条:仿古粉彩瓷器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为你提供的“眉山鉴定瓷器”详细介绍
景德镇哥瓦弟玉陶瓷有限公司
主营:景德镇瓷器瓷板画,礼品瓷大师瓷,艺术品
联系卖家 进入商铺

鉴定瓷器信息

最新信息推荐

进店 拨打电话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