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高延性混凝土厂家定制
-
¥2200.00
1、良好的环保性能:高延性混凝土可掺入粉煤灰替代水泥,减少粉煤灰空气的污染严重;
2、自愈合能力:较强的自愈合能力提高了构件在变化环境下的耐久性;
3、耐火性:在高温下纤维会溶解,形成水蒸气的迁移通道,使构件中蒸汽压得到释放,避免水泥基体的分解和破坏;
4、拉伸性能可达普通混凝土的五到二百倍;
5、多裂缝开展实现裂而不坏。它的限延伸率是普通混凝土二百倍以上,其中纤维的加入能很大地提高水泥基体的韧性,很好地阻止破坏裂缝的产生,从而达到提高结构的强度和延性,起到达到抗震减灾的终作用。
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强度、高韧性、高抗裂性能和高耐损伤能力的特种混凝土,其变形能力可达普通混凝土的200倍,也被称为“可弯曲混凝土”。下面小编带你了解一下它的优势以及用途。
优势一:加固效果显著
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的模拟地震试验表明: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单面(面层厚度10)加固受损砌体结构,结构在9度罕遇地震下基本无损坏,未产生明显可见裂缝。
(1)二层临街商铺砌体结构
未加固砌体结构,8度地震下产生贯通裂缝,接近倒塌
(2)高延性混凝土加固受损砌体结构
高延性混凝土单面(10)加固,9度罕遇地震下未产生裂缝
(3)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空斗墙承重砌体结构
内墙单面(10)加固,对外墙约束边框,9度罕遇地震下完好无损
(4)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空斗墙—砖木传统民居
内墙单面(10)加固,对外墙约束边框,9度罕遇地震下剧烈晃动,仍屹立不倒
采用高延性混凝土加固砌体结构,可提高墙体的抗剪承载力和耐损伤能力,大幅度提高房屋的整体性和抗倒塌能力,解决房屋抗震性能和构造措施不足的问题。
优势二:技术优势明显
加固方式对比:
传统加固技术施工工艺:基础开挖→绑扎钢筋网→穿墙打孔→对穿钢筋→支模板→双面浇筑60厚混凝土(或压抹35以上砂浆),不仅施工程序复杂,且对原结构造成较大损伤。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不需要钢筋,仅在墙面上压抹10-20厚的高延性混凝土即可抵抗9度以上地震,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传统加固方式
基础开挖→绑钢筋→打孔→对穿钢筋→支模→浇混凝土(压抹砂浆)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不需要钢筋仅需压抹10-20厚高延性混凝土
高延性混凝土适用优势:
节省材料,减少耗材;
节省工期,提升效率;
节省综合造价,降低成本;
不改变建筑物外立面。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各行各业也越来越透明化,任何建筑材料的质地、成本、性能、应用范围也逐渐明朗起来,基本上不存在什么盲区。有些材料成为了行业中的,有的却每况愈下逐渐被淘汰,但有一些也确实是因为真材实料,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行业的认可。
今天对建筑材料行业的选择:高延性混凝土,就各方面做一个简单的阐述,让大家更清晰的对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高延性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延性、高强度、高韧性、近些年才研发的,被建筑行业广泛应用的纤维水泥基复合材料。高延性混凝土在砌体加固的优点:①高韧性、高抗裂性能、高耐损伤能力②抗震加固效果明显③施工快捷方便、工期短④墙体可单面加固保持建筑外立面⑤综合造价比传统加固方案低。不仅如此,可称为可弯曲混凝土的高延性混凝土的耐火性、自愈合能力和环保性能皆是建材之中的。综合以上所有的优势和特点,使得高延性混凝土在加固过程中具有特的优势,充分的利用高延性混凝土的高强度、高韧性、高抗裂性和高耐损伤能力,使得在加固传统的脆性的砖砌体结构时能够获得更加的效果。
因为高延性混凝土具有这些种种的优势和产品特性,使得它在建筑材料当中混的风生水起,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选择。我相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对于高延性混凝土的研究也会越来越深入,它更多的特性和优势也会被挖掘出来,会在建筑材料之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一席之地。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
1 如何加固?
传统加固技术施工工艺:基础开挖→绑扎钢筋网→穿墙打孔→对穿钢筋→支模板→双面浇筑60厚混凝土(或压抹35以上砂浆),不仅施工程序复杂,且对原结构造成较大损伤。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不需要钢筋,仅在墙面上压抹10-20厚的高延性混凝土即可抵抗9度以上地震,保障生命财产安全。
传统加固方式
基础开挖→绑钢筋→打孔→对穿钢筋→支模→浇混凝土(压抹砂浆)
高延性混凝土加固不需要钢筋仅需压抹10-20厚高延性混凝土
2 优势
通过技术指标对比可以看出,高延性混凝土加固技术与传统加固方式相比,具有优势:
节省材料70%
节省工期70%
节省综合造价30%
不改变建筑物外立面
高延性混凝土其他特性:
1、耐火性→在高温下纤维会溶解,从而形成水蒸气的迁移通道,使构件中蒸汽压得到释放,避免水泥基体的分解和破坏。
2、自愈合能力→较强的自愈合能力提高了构件在变化环境下的耐久性。
3、良好的环保性能→高延性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可掺入粉煤灰替代水泥,减少粉煤灰空气的污染严重。
高延性混凝土力学特性:
1、抗压及抗劈裂力学性能
a.受压破坏试验具有较高韧性
b.劈裂破坏试验具有韧性
c.破坏后二次加载仍具有较高的余强度(90%);
d.较大应缩变形(7%)时仍具有良好的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