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野亭的作品早、中、晚期风格各异,特点。早期作品追随程门、金品卿等浅绛彩名家技法,采用“洋彩”画瓷,并逐渐摸索粉彩色料的调配以及使用方法,了用线细密,具浅绛彩风格的早期粉彩山水画;中期作品构图严谨,线条流畅洒脱;晚年作品用线粗犷,色彩明快,极显苍古与奔放之势。日前仿汪野亭作品,以其中晚期风格为多,鉴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汪氏山水画构图,以通景法为多。构思完整,布局讲究,画面多是翠峰烟云,路转溪桥,景点连接安排合理,意境别开生面,这种山水通景画法形式,被后继者广为采用。而模仿品是在依形布局上僵硬。因为通景画法的布局,要根据器型转折面的变化而变化,主景与配景的搭配穿插十分讲究,模仿者在认识理解上多有偏差,操作能力上也难以达到汪氏水平。
他们相约每月望月,开会一次,有“花好、月圆、人寿”之意,雅称“月圆会”。八友之画各有特色,这一点在王大凡的《“珠山八友”雅集图》的题诗中明显可见,“道义相交信有因,珠山结社志图新;翎毛山水梅兼竹,花卉鱼虫兽与人;画法惟宗南北派,作风不让东西邻;聊将此幅留鸿爪,只当吾济自写真。”
首要,在构图上。汪氏山水画以通景法为多。构思完整,规划考究,画面多是翠峰烟云,路转溪桥,景点衔接组织合理,意境匠心,这种山水通景画法方式,被后继者广为选用。 其次,汪氏画山石多用折带皴,用线如折弯的带子,横折层叠构成水边岩石的特有构造,而且进入斧劈皴的擦笔窍门,主次清楚,皴、擦、点、染,形质俱佳,深浓浅淡,湿润华滋,具有石质的分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