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鲫鱼出售湖北咸宁鲫鱼
-
面议
在养殖鲫鱼的时候,一定要将亲密度把握好,相信对于一些养殖老农来说都知道养殖密度非常的重要。但是对于这个程度还是非常比较难把握的,鲫鱼的养殖密度常见的是每亩放1500多条到1700条左右。其实这也是不科学的,要根据你的池塘深度来决定,如果水深的话可以适当的多去发一些,如果水浅的话不要放那么多鱼苗,否则会导致缺氧什么的。
如果你的池塘水深在2米5以上,那样就可以放到1700多条鲫鱼了,如果没有就需要去减少鲫鱼苗。因为一旦鱼苗多了,你喂养的饲料没有把握的话少喂,然后根据长时间的摸索总结经验,要不然的话就会导致饲料沉积,导致变质、导致发酵什么的?尤其是在夏天。
鲫鱼苗养殖的鱼苗放养:
在放苗前,在池塘中插入小网箱,放入少量鱼苗,观察若无异常反应,则可放苗入塘。放养密度以出塘规格和池塘等条件而定。如果拟培育3~4厘米的鱼种,每亩可放1.5~2厘米的苗种10~15万尾;如培育4~6厘米的鱼种,则每亩放3~5万尾;如培育6厘米以上的大规格鱼种,则每亩放1~1.5万尾。所需时间与水温和天气状况有很大关系,一般为20~40天。
鲫鱼苗养殖方式选择与放苗,鲫鱼的养殖方式一般分为三种,分别是:苗种养殖、成鱼精养和混养:
1、鲫鱼水花一般在4月的中下旬入塘,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每亩可以放入水花10000-25000尾,到了年底就能养到每斤3-10尾的样子,亩产800-1200斤;
2、精养的鲫鱼,每亩在1500-2200尾,鱼苗大小平均每尾0.1-0.3斤左右,一般同时在池塘中搭配白鲢鱼,做调水作用;
3、混养的鲫鱼,每亩在800-1000尾,每尾大小为0.1-0.3斤,配合草鱼或者鮰鱼,草鱼、鮰鱼每亩放养100-500尾;
4、放养鱼苗,要注意塘内水温,水温过低,鱼苗容易,要控制水温在10度以上。
鲫鱼苗养殖的水质管理:
鲫鱼苗下塘后要及时加水施肥,施肥量和间隔时间视水色、鱼苗浮头情况和天气等灵活掌握,水色达到褐绿色或油绿色为好。水的透明度维持在20厘米左右,同时应配备增氧机以防止浮头。正常情况下,鱼苗下塘7天应加注新水20~30厘米,之后仍要适时适量加注新水,整个培苗过程中要保持水质“肥、活、嫩、爽”。
鲫鱼,简称鲫,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细头、鲋鱼、寒鲋、喜头、鲫壳、河鲫 。
像小鲤鱼,形体黑胖(也有少数呈白色),肚腹中大而脊隆起,体长15~20厘米,呈流线型(也叫梭型),体高而侧扁,前半部弧形,背部轮廓隆起,尾柄宽;腹部圆形,无肉稜。头短小,吻钝,无须,鳃耙长,鳃丝细长。下咽齿一行,扁片形,鳞片大,侧线微弯。背鳍长,外缘较平直。鳃耙细长,呈针状,排列紧密,鳃耙数100~200。背鳍、臀鳍第3根硬刺较强,后缘有锯齿。胸鳍末端可达腹鳍起点。尾鳍深叉形体背银灰色而略带光泽,腹部银白而略带,各鳍灰白色。大的可达一、二斤重。栖息在柔软的淤泥中,能补胃。三、四月的鲫鱼肉厚而且鱼子多,味道鲜美。鲫鱼是鱼中上品,生息在池塘、湖泊,河流等淡水水域。根据生长水域不同,体色深浅有差异
鲫鱼是典型的底层鱼类,尤其适应在底质肥沃、底栖生物丰富的水体中生长,既可生活在静水和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库中,又适于在池塘中养殖,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广,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对水体的pH值、低溶解氧等理化因子亦有较强的耐受力,适宜在各种水体中养殖。中科5号鲫鱼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实验室培育出来的异育银鲫第五代新品种,有着体色银黑、鳞片紧密、不易脱鳞、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发病率低、成活率高等优点。与中科3号相比较,它更能适应较低蛋白的饵料(蛋白27%-28%的饵料即可,“中科3号”适应31%-32%的);在抗病能力方面,能更好抵抗孢子虫病、鳃病;“中科5号”属中层鱼类,生活在水体中层,比生活在水体底层的“中科3号”易捕捞。南平市延平区欣欣水产养殖场选择中科5号早繁鲫鱼苗种进行池塘专养苗种培育高产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和较高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