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亲情冷漠教育学校,教育学校在哪里
-
面议
自从因特网进入了中国之后,网络用户在中国已由原来的7000人增加到5800万人。2年之后,预计网民能达到2亿多,我国将成为世界上网络用户多的国家。网络是虚拟的,但是生活还要继续。对于社会发展网络起着积极的作用,但同时它也存在,的负面影响。
为什么大多数男孩沉迷于网络呢?在现实中得不到的在虚拟世界里会得到,并可以在虚拟世界里实现理想,可以获得各种名声和成功,使自己在心理上获得满足。这些东西要想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就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和代价,而在网络游戏中则能轻易获得这些成功,不用付出辛苦就能享受到。
家庭是人生的避风港,是青少年社会化的理想场所,但是羽翼尚未丰满的青少年却选择离家出走,这一非正常行为直接、清楚地告诉我们,作为重要因素的家庭及父母方面存在某种缺陷。据调查,当今社会中20%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孩子的学习处在被监控督促之下,压力大、兴趣低。还有17%的孩子常因不听话遭受父母斥责、打骂,由于长期的压抑,易形成逆反心理,出现矛盾冲突。还有10%以上的孩子处在不和睦的家庭中,4.8%的孩子因父母离异,常年和祖父母生活在一起,思想上无法沟通,有问题得不到有效的引导帮助,这些家庭因素和孩子的离家出走都有关系。
近些年,我们的教育体制虽有所改革,但对孩子的评价体制却始终未变,考试成绩的好坏仍然是评价一个孩子优劣的主要标准,有的老师和家长只以学习成绩论长短,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常常只能遭到歧视和冷淡,这使得部分孩子在重重压力下产生了强烈的厌学情绪,在这种情绪的支配下,个别孩子选择了离家出走。某市某中学一位校领导直言不讳地说:“升学率是每个校长、老师都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学校只有将升学率落实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学校才会被整个社会所认可。在此情况下,同时也引发了部分校领导和老师的心理疾病,为追求相应的升学率,为了将自己的平均分提高一点,常常把纪律和学习比较差的学生赶出课堂,或者是让他们站着上课,有的甚至强迫学生自己找家长到学校,他们针对孩子的许多言行都大大扭曲或过火了,从而给孩子们造成了的心理压力,终使孩子们产生强烈的厌学情绪。
青少年在心理上处于成长的困难期、危险期,其中又以15到18岁这一阶段表现得特别显著。这个阶段的青少年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平衡会表现出立反叛的一面,然而其内心世界却敏感脆弱,特别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当他们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又面对学业的压力时,就会通过一些极端的手段来释放心中的抑郁。比如:离家出走。
绝大多数孩子是因身心受到伤害才选择离家出走的。但社会、学校乃至家庭却往往称他们为“差生”、“不听话的孩子”或“坏孩子”。这对孩子们是极其不公平的,许多有离家出走行为的孩子在出走前都遭受着心灵的痛苦和煎熬,或正承受着父母离异之痛,或遭到父母劈头盖脸的训斥、打骂,或长期不被家长、老师所关注,或被老师不分场合、不讲方式地训斥和批评,或有了意外遭遇后不敢告诉家长和父母,长时间憋在心里……如果做家长、做老师的能在那时医治孩子内心的创伤的话,许多孩子就不会有离家出走的极端行为了。
对每个离家出走的孩子来讲,离家出走的整个过程对他们都是身心的一场磨难,有的孩子甚至从此走上不归路,因此,对出走后归来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温暖,但不能从此宠着他们,任他们随意生活,在孩子回家以后,应该和孩子平心静气地谈一谈,如果孩子的出走是因为家长或老师引起的,家长和老师要先检讨自己,听听孩子对自己的意见。如果孩子是因为自己的情感问题或是一时觉得好玩而出走的,家长和老师要和孩子聊一聊离家后的艰辛,说一说家长和老师的惦念,并表明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和建议。
而要解决青少年离家出走的问题,作为父母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对待自己的孩子,要看到他们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建立亲密平等的朋友关系,既不放任娇惯,也不简单粗暴。
(二)、关心孩子的思想和生活,随时了解他们的心理变化,以便于有的放矢地进行诱导;发现孩子的问题后,要用平等的方式与之讨论,启发他们自觉地接收正确的,摒弃错误的,切忌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训斥。
(三)、放下架子,父母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如果在对待孩子上有不公正的地方,也要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从而缩短与孩子的心理距离。
(四)、对出走后归来的孩子要归于更多的关心和温暖,不能歧视和看死他们,更不能冷潮热讽。
(五)、父母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他们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增添生活的情趣,让家庭充满欢乐和亲情;培养孩子各方面的兴趣爱好,让孩子多参与家庭中的事务,让他们对家庭有责任感。
(六)、如果发现孩子有出走的苗头,及时查找原因,进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避免悲剧的发生。
学校教育被简单化为教学,而教学又往往忽视教学目的,把教学搞成应考教学、升学教学,置学生的个性发展于不顾,使部 分学生的才能受到压抑,无用武之地。 把主 要精力集中在少数成绩好的学生身上,放松甚至放弃对多数学生的教育。使他们成为教育的弃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