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椎菌具有的营养价值。因此在重大节庆之前,例如端午节、中元节和中秋节前后,红椎树林在湿润肥沃的地区会长出一种可以使用的红椎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研发出相应的人工培育方法。
红椎混交造林技术是指将红椎苗木与其他苗木杂混在一起造林,这样可以构建一种多功能、多效益的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混交林体系,混交林的造林方式也是当前人工造林发展的方向。就红椎木而言,可与杉树、马尾松、油杉等针叶树种混交,也可与火力楠、山杜英、格木等阔叶树种混交在一起,但混交方式应当视各地具体的自然环境特征、气候特征、地形地势而定,以促使不同树种之间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和谐关系。
红椎育苗期为害地下的害虫主要有地老虎、蟋蟀、喽蚌、白蚁和金龟子等幼虫,可用90%的敌百虫或52%的马拉松乳剂500~600倍液进行喷杀;为害嫩叶的害虫主要有卷叶虫、竹节虫,可用90%敌百虫1500~2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红椎苗木在移栽成功之后,可以视天气状况浇水,若近期时段内,天气晴朗少雨,就要保持每15d浇水一两次的频率。造林面积较大的区域,则可以采取人工降雨的方式,提高浇灌效率。
红椎苗木虽喜潮湿的环境,但并不耐水涝,因此栽培人员还应做好防洪抗涝的准备工作,可以顺着造林地的地势挖凿截水沟、排水沟,方便在雨季及时将多余的水排除出去,避免林地受到洪水的侵入、冲刷,实现有效的抗涝排洪,为林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红椎喜潮湿、温暖的习性,在选地栽培时应选择海拔不超过500m的地区,坡度小于25°的开阔区域为良好的选择,降雨量与热量好选择其适应的区间;土壤选择方面可以考虑砂页岩、变质岩、花岗岩等岩石发育而来的土壤,并土壤的pH值在4.5~6,主辰的厚度应当在80cm以上何。若在丘陵盆地区域,则号择东南坡、南坡为宜,这样就能够满足其光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