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王琦瓷板画如何鉴定真假
-
面议
王琦为“珠山八友”,生于1884年,卒于1937年,享年53岁。其初以捏面人为生,后向邓碧珊学画瓷板肖像。先以钱慧安仕女画为蓝本,后改学“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晚年的作品开始摆脱钱慧安和黄慎的影子,在继承中有了自己的特征,以写意人物画见长。
575万成交王琦 粉彩太白醉酒瓷板
2012年万隆成交作品。此幅瓷板画面为唐代诗人李白(字太白)受皇帝召见破译番文,在他醉酒后由太监搀扶进宫的情景,姿态生动感人,表现了诗人傲岸不屈的坚强形象。作品中三个人物的衣纹的处理由“飘飞断逸”的线条组合而成人物的动态,寥寥数笔就表达了人物的立体感,加上对人物脸部明暗烘托的渲染,以达到尽善尽美的艺术效果。此块人物故事中堂瓷板从海外征集而来,为王琦作品中极为少见的尺幅硕大而又重工重彩之作,且保存实属难得。
552万风尘三侠、东山丝竹 粉彩人物瓷板 (两块)
2012年嘉德成交作品。
钤印:西昌王琦、匋斋题识:1.闻道东山赌墅年,脂红粉白两婵娟。主人出画催题急,好下身身付墨妍。壬申(1932)春月下浣,西昌匋迷散人王琦写于珠山客次。2.红妆侍立卷轻罗,具眼英雄智若何。笼络虬髯偏有术,相公才少妾才多。壬申(1932)春月下浣,西昌匋迷散人王琦写于珠山客次。
隋末唐初虬髯客、李靖、红拂女合称“风尘三侠”。此对人物瓷板,是王琦写意人物画的代表作。他师承“扬州八怪”黄慎画风,技法上勾勒侧锋用笔,线条简洁流畅,顿挫有力,挥洒奔放。此画中,作者注意人物明暗光感的变化,衣纹简略流畅,遒劲有力。虬髯客行走至前,回首与两人交谈,虬髯客的豪爽大气,李靖的忧国忧民,红拂女的秀美灵气跃然板上,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据悉,由于王琦非同寻常的天赋和凝聚力,在20世纪20年代,他渐渐成了景德镇瓷艺界的核心人物,与汪晓棠、潘陶宇并称为民国初年瓷画三大名家。1922年景德镇成立瓷业美术社,王琦和汪晓棠被推选为副社长。2011年1月22日,由中国陶瓷美术荣誉与职称颁证仪式酝酿,征得近百名中国陶瓷美术人才、大师、教授、新闻媒体代表意见,由正式代表举手表决,一致同意追忆王琦为“中国陶瓷美术大师”
民国初期,瓷板画创作艺人云集江西景德镇。1928年的一 天,一位客商找到瓷板画艺人王琦、王大凡,想预订一批风格迥异、质量的瓷板画。于是乎,两人盛邀邓碧珊、汪野亭、何许人以及程意亭、毕伯涛、刘雨岑六人,务必请每人绘一幅瓷板画。画作完成,众人观后大开眼界,叹为观止,纷纷请这八位高手继续创作。这样一来,八位干脆成立了一个研究团体性质的瓷艺社,取名“月圆会”,意思是祝愿“花好、月圆、人寿”。同时相约每月的月圆之日相聚珠山,以画会友,以会聚友,切磋画艺。因历史上珠山是江西景德镇的别称与象征,故大家尊称八位为“珠山八友”。
“珠山八友”的瓷画鉴定,与古瓷的鉴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从瓷和画两个方面进行审定,缺一不可。
一、瓷的胎釉鉴定是区别新老瓷画的主要依据。
瓷器和瓷板都是瓷,“珠山八友”作画,大多画在瓷板上,少数画在瓷器上。“珠山八友”一般都选用瓷作画,鉴别可从四方面观察:
1、民国瓷的特征:胎质细腻、釉面光洁,胎釉结合良好,硬度较高,瓷板平整,没有翘曲,釉面无疵点。因现代瓷与民国瓷相比,这些特征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还要看下面三点。
2、民国瓷均为柴窑烧制,反映在釉面上白中微灰,现代瓷为气窑或电窑烧制,釉面白而光亮。
3、民国瓷以手工制作,器形不很规正,原始痕迹较强,瓷板胎面有凹凸不平,上釉烧制后,侧光看去,可见釉下凹凸反映在釉面上的波浪纹,现代瓷无此现象。
4、在放大镜下观察,民国瓷在胎釉之间有薄薄的气泡层,现代瓷在釉面有气泡。
对胎釉的鉴定,只要仔细观察,反复比较,认真发析,是可以掌握的。但要提醒一点,现在亦见有民国老瓷板的新仿作,这些瓷板是民国遗 留下来的,大多不符合瓷的特征,瓷的胎釉较差,比较容易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