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三兆村做彩灯样式
-
面议
重庆渝东南花灯起源于唐宋,延续于元明,兴盛于清代,是一种集歌、舞、戏剧和民间吹打于一体的以歌舞表演为主的综合性表演艺术。
渝东南秀山县素称"花灯歌舞之乡",其花灯戏源于汉族"灯儿戏",后来融入了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发展为一种格调新颖、歌舞动人、为汉、土、苗各族喜爱的艺术形式。花灯是一种古朴、诙谐、抒情优美,集歌、舞、韵白为一体,并以打击乐、琴弦乐为伴奏的综合艺术。据历史记载,它起源于元代的"跳团团"(即男、女二人在方桌上载歌载舞,连说带唱),明代又融入采茶戏的一些歌舞表演形式,始有"花灯"之称。后来,又发展为搭花台、花灯单边戏和现代花灯剧。
所谓活灯,就是由人物装扮起来的花灯。这种花灯,从表现形式上又可分为二种,一种是有情节,有过程的花灯,如云南花灯戏,是源于明代或更早时的民间“社火”活动中的花灯,流行于云南、四川、贵州等地。是花灯与当地的曲种、剧目或民歌相融合形成的一种花灯艺术。另一种是根据神话传说,剧目的精彩片段,由活人装扮,固定其特定场景,参加游神赛会活动。如北方有一种活灯,用童装扮成一百零八好汉,绑在棍子上,由扛着,称为“铁拐景”。由于其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现已被取缔,明令禁止。我们潮汕地区也有活灯,但与云南的花灯戏、北方的活灯不同,仅由活人装扮参加。比较文明。潮州歌册《百屏灯》首句:“活灯看完看纱灯”中的活灯,指的也应是这一种,根据大人们的回忆,以后,每逢春节或元宵,潮汕地区均组织,中便有活灯。潮州后次中的“蝶恋花”便是。潮阳的英歌舞,潮汕地区的“公背婆”均是常见的活灯形式。
纱灯是花灯艺人们用各种材料,通过扎制,粘贴,缝接等手法制作出来的花灯。我们今天所说的潮州花灯,多数是指纱灯。
纱灯大体上可分为:灯饰和灯屏两大类。
灯饰,是扎制起来的花篮、灯笼、宫灯、走马灯以及花果虫鱼等挂饰,多数挂于灯棚、祠堂、门前或的标头。
灯屏,是选取戏曲的经典场景,神话传说等素材,扎制出特定的人物场景,组成整屏展出的花灯。这是潮汕所特有的一种花灯艺术,据蔡著的《潮州风情录》(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出版)一载:清末宣统二年,花灯艺人杨云楼、杜松笙制作的“红楼梦”、“白孟玉”两大屏花灯就在参加南京王国花灯比赛中获了奖,这是距今百余年的事了。
潮州花灯应是我国民间花灯艺术的一部分。其分类总体上与别的地方花灯基本相同。但它自身的乡土特点和风格特色使潮州花灯的分类又有别于云南山花灯等地方花灯。自成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