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二手手机回收处理-为何有人宁愿丢了也不卖
-
¥800.00
“现在我们培训的时候一般要求手机零售门店的跟机率达到30%,这才算是及格。行业的平均值大概在10%左右。”王长稳向《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跟机率指的是每卖出100部手机回收的手机数占比,哪怕是极为的企业也只能做到50%的跟机率。
来自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的数据同样透露出消费者对废旧手机的处理意愿:目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2.2年左右。我国平均每年产生4亿部以上废旧手机,废旧手机存量超过20亿部。该协会研究数据还显示,手机废弃后,约54.2%被消费者闲置留存,只有约5%能够进入的废旧手机回收平台、“以旧换新”活动等回收渠道。
“不是我不想处理旧手机,是手机中关于个人的信息太多了,还绑定了银行卡及各类账户。”不少消费者表达了对旧手机脱手后数据安全的担忧,除了个人数据和个人隐私泄露之外,还有可能导致经济损失、影响自身安全。由此可看出,隐私安全问题成为制约用户交出废旧手机的大原因。曾有二手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后数据仍可恢复的现象存在,并有不法分子以此来牟利。据媒体报道,手机数据恢复服务价格从800~2000元不等,线下手机数据恢复价格更是低至5元起,恢复的数据包括聊天记录、照片视频和通讯录等。如果能够解决用户的信任问题,那么完善的社会回收网络体系就有可能建立。“一直制约二手机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是货源的缺乏。如果闲置的手机都能进入二手市场,则了二手机的货源。建立社会回收体系很有必要,其中的挑战就在于让公众意识到废旧手机的流通价值以及不规范处理带来的环境影响危害。
每吨废旧手机可以提炼约200克黄金、2200克白银、100公斤铜以及可再生材料等各类资源。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固体废物控制与资源化教研所所长刘分析,一般工业品位的金矿,黄金的含量也就是每吨几克左右。如果一个废旧手机通过拆解、分类、提炼和再利用,就能够产生的附加值。如果废旧手机和拆解后的电路板,流入个体小作坊进行人工拆解和非正规的贵金属提炼,人工拆取手机上的主要元器件后,线路板残留元器件和锡膏通过高温加热的方式脱落,这种操作对工人的身体危害。此外,线路板和其他原料被露天焚烧或者投入熔炉中进行土法冶炼,形成铜、金和其他金属的混合物,而那些无二手使用价值的元器件,就会被磨碎成粉状,投入“王水”中进行“酸洗”,提取黄金等贵金属。目前这种土法冶炼和“王水”酸洗提取贵金属的方式,无环境保护措施,对环境负面影响,而且资源回收率较低。广东汕头市贵屿镇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十几万人就以小规模家庭作坊为单位,从事电子废品的拆解,将其中的贵金属等提炼出来转卖,曾成为“电子垃圾之都”,然而这种简单粗暴的拆解方式导致了当地土壤、水和空气被严重污染。直到十年前,贵屿当地才下定决心规范行业,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配套环保处理设施。
周末大扫除时意外翻出三部旧手机,看着这些“时光见证者”,她不禁犯难。“不知道哪里可以回收”“送去回收会不会信息泄露”“回收价格是不是很亏”,记者发现,不少市民跟陈女士有同样的烦恼,家里闲置旧手机在“吃灰”。旧手机里的照片、短信等个人信息真的可以恢复如初吗?记者带着疑问走访了芦淞区两家手机维修商家。他们坦言,恢复数据并非易事,无法成功。商家们表示,他们收购的二手手机通常都会进行格式化处理,并不会费劲去恢复数据,“大家不于担心。”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标准化手机回收”模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大大提高了旧手机的回收率。“现在大家都忙,我们提供了在线评估和快递上门交付手机的服务,也可以选择工作人员上门收取。”回收点的工作人员介绍道。除了回收点,许多手机品牌的实体店也推出了以旧换新业务。在株百苹果柜台,消费者只需将旧手机交给店员,经过评估后,即可享受一定的折扣优惠购买新款手机。这种业务模式不仅解决了消费者处理旧手机的难题,也促进了手机品牌的销售。在回收过程中,隐私保护问题始终是消费者关注的焦点。对此,工作人员均表示,他们非常重视消费者的隐私安全,会采取严格的数据清除措施,确保旧手机中的个人信息得到清除。
机的平均使用寿命在3至5年。可是对于不少追求“新款”体验的用户来说,手机的寿命可能随着下一款新产品的出现就结束了。中国循环经济协会估算,目前1部手机的平均寿命在2.2年左右。当手机达到使用寿命,或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就会被淘汰,变成废旧手机。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绿色低碳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废旧手机回收利用成为循环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一部手机配件含有超过60种元素材料,包含多种贵金属与稀有金属,手机材料还有占比达40%—50%的塑料等,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废旧手机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城市矿产’。”中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潘永刚说,“据估算,每吨废旧手机可以提炼约200克黄金、2200克白银、100千克铜以及可再生材料等各类资源。”废旧手机中也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废旧手机中的汞、铅、镉等重金属如果进入土壤、地下水中,在生态系统中累积,会带来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
几乎每一位当代人都会遇到一个灵魂拷问:“准备换新手机,旧手机应该如何处理?”作为一名90后互联网青年,在的房租压力下,俞文还是舍不得扔掉曾陪伴过她的旧手机。早些年,把淘汰下来的旧手机寄给家里的长辈或者小孩用,父母还会当个香饽饽;如今,早已用上旗舰机的父母建议她不如省点邮费,直接拿去换不锈钢脸盆。几年下来,俞文的抽屉里已经攒了好几部吃灰的旧手机。卖掉?万一泄露隐私很麻烦,“刀”来“刀”去的过程还费时间。扔掉?倒不是担心有害垃圾,手机里还有几百个G因为系统不同嫌麻烦没传的照片,对她这种恋旧的人来说,断舍离没那么容易。在“万物皆可手机”的今天,换手机,已经不止是迭代一个电子产品那么简单。它同样涉及到,我们如何让“新人”和“旧人”平稳交接过渡,如何处理方寸屏幕中的隐私与记忆,送别曾陪伴了我们一段旅途的“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