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回收锂电池镍钴锰三元材料回收工厂
-
¥188.00
2.2 国内多项政策激活新能车市场,长续航与高能量密度是大势所趋
多项政策促新能车发展进入快车道。近十年间,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扶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政策,从宏观综合、行业管理、税收优惠、科技创新、推广应用、 基础设施等方面制定了全面的政策体系,促使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驶入快车道。2010 年,将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12 年,《节能与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正式出台,并做为 2020 年以前我国新 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导向标
,汽车产业初步实现电动化转型,智 能网联汽车技术产生一系列原创性科技成果;2017 年出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 展规划》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前路和目标,包括继续完善创新体系,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能力,突破领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打造本 土国际企业等;2020 年国常会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引导 新能源汽车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大幅提升。在整车布置空间有限的前提下,提升续航里程 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是提高电池系统的能量密度。市场需求驱动动力电池体系能 量密度不断的提升,2019 年新能车市场体系能量密度小于 120Wh/kg 的占 70%以上,到 2020 年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大于 120Wh/kg 占市场份额 85%以上,而且已经 有体系能量密度 180Wh/kg 以上的电池系统面世。
正极材料出货量快速增长,三元高镍化势不可挡
受益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速增长,锂电正极出货量快速增长。2020 年中国 正极材料出货量为 51 万吨,同比增长 27%。从增长驱动力来看,带动全年正极 材料出货量增长的主要原因有:1)尽管上半年需求低迷,但在年中一系列政策 驱动下,下半年市场快速回暖,三、四季度正极材料出货量同比增长均超 30%, 带动全年出货量增长;2)在补贴刺激以及碳积分压力下,欧洲新能源汽车年销 量增长超过 ,拉动 LG、宁德时代、SKI、SDI 等海外电池企业出货提升,进而带动国内正极材料出货量的增长;3)2020 年储能与小动力等细分市场整体增 长幅度超 50%,带动上游电池以及正极材料需求量提升
上游企业或正极企业纷纷布局前驱体产能,专职企业具备更强客户视野和技术积 累。目前前驱体行业三类玩家均有参与:上游钴、锂企业的下游延伸布局,正极 企业的自用需求布局,或者针对前驱体生产研发的企业。上游企业(如格林美、 华友钴业等)具备资源优势,可以有效调节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布局前 驱体是继续向下游正极延伸的铺垫。
下游正极企业(如当升、长远锂科)逐步加 大自身对前驱体的产能布局,更好的把握对正极材料品质的掌控,前驱体配制也 是研发的主要发力点。专职企业(如中伟、邦普)具备更好的客户视野和技术积 累,如中伟股份已全面进入包括 LG 化学、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 SDI、 ATL 在内的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产品储备已覆盖全球主流电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