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佛像拍卖鉴定,近代鎏金佛像拍卖
-
面议
清乾隆 铜鎏金十一面观音像
高34.5 公分
1,600,000 - 2,000,000 港元
210,000 - 260,000美元
此像为八臂十一面观音形象,十一面分五层排列,正面顶层为阿弥陀佛头像,是为修大乘的众生所作的说法相;其下四层面相各异,也是分别为不同类众生说法而显现的面相。正面双手合十,右边三手分别持念珠、法轮、施无畏印;左边三手执莲花、弓箭净水瓶。部分法器已佚,上身袒露,下身着长裙,衣薄如蝉翼,衣纹流畅美观,裙边刻有精美花纹。双肩搭帔帛,帔帛绕手臂直落而下,至双足又向外翻卷,极富装饰性。全身还有项圈、长链、耳环、手镯、臂钏等装饰。双脚并立于覆莲座上。莲花座造型宽大,做工大气精美,异常,上缘刻有一道联珠纹饰。整尊造像黄铜鎏金,金色锃亮,异常,整躯造型优美,工艺,保存完好,体量较大,是的清代宫廷造像之作。
13世纪 黄铜嵌红铜嵌银释迦牟尼
高25.3 公分
1,000,000 - 1,500,000 港元
130,000 - 190,000 美元
此释迦牟尼成道像整体艺术风格鲜明,是十三世纪西藏西部拉达克风格造像作品。造像主要流行于十三至十四世纪,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为材质多采用青铜璃玛,铜色细腻光亮,给人一种古朴典雅之美。该造像表现的是标准的释迦牟尼成道像,五官刻画准确,使佛面带着青春少年的风采。头饰螺发,肉髻高耸,宝珠顶严,面相端正,双眉高挑,双目俯视,表情沉静。眼晴嵌银,嘴角嵌红铜,做工精细。宽肩束腰,躯体比例均称。手脚刻划写实,肌肉饱满而富有弹性。手指甲采用嵌红铜技法,显示出当时工匠高超艺术水平。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轻薄贴身,采用了萨尔纳特式的表现手法,衣缘嵌红铜技法装饰,幷在红铜纹饰带间镶嵌菱形银饰,显得非常华丽精美,工艺极为,幷具有很强的艺术效果。莲座上缘有两道连珠纹,下缘有一周硕大的连珠纹,莲瓣饱满圆硕,这些是拉达克造像艺术的显著标志。整像法相庄严优美,工艺娴熟简练,风格古朴典雅,展现了拉达克造像艺术的特魅力。
唐代 铜鎏金释迦牟尼
高23 公分
1,100,000 - 1,500,000 港元
140,000 - 190,000 美元
此释迦牟尼面庞浑圆,双颊丰盈,肉髻高耸,双眉刻划深邃,细目下晗,鼻梁高挺,福耳长垂,微带笑意,恬静安详。颈施弦纹三道,上身挺直,左胸坦露,特别之处是天衣绸缎覆搭左肩。绸衣表面光素无纹,单靠造型来表现高超的工艺,衣褶细密均匀,层层覆叠,腹上结带。
佛右手下垂施触地印,左手上扬,全跏端坐。袈裟柔软垂挂,纹理飘逸流畅。下承覆式单层莲花高座。此像造型传神,纹饰简洁,身躯健壮,肌肉感强,带有明显的唐代造像风格。整体鎏金,经信徒长期谟拜,部份斑驳脱落,然体格较大,保存完好,实属不易。
明代(1368-1644年)佛像从造像水平而言参差不齐。整体来说,虽较之宋元时期略有逊色,呈衰退之势,但明中期铜佛亦不乏精美者。在明代官作佛像异军突起,明为了联络西藏地方的宗教上层人士,在的监制下,制作了许多精美的佛像,作为礼品赐给西藏寺庙。
明代的佛像有以下特点特征:
1、面相丰润,细眉长目,高鼻,薄唇,额头较宽,大耳下垂。表情庄重而不失柔和。
2、身材比较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衣褶转折自若。
3、菩萨肩宽腰细,袒露上身,身姿婀娜,呈S型,璎珞,佩饰精密繁复。
按传统技艺制造新铜佛像。这里主要是指产自西藏地区的新铜佛像,还包括一些法器。西藏地区与临近的尼泊尔具有数的铜佛像制作历史,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工匠们,仍然忠实地遵循古代流传下来的方法在制作着各类铜佛像,他们并不是作伪图财,而是供给信徒崇拜的偶像。所以他们的作品合乎佛教教理,加工之传统技法世代相延,有一整套标准的制作程序,自明清以来几乎不变。这些铜佛像原本不是作伪之品,但有些古玩商将这些铜佛像加工作旧,以奇货自居而索取,这就另当别论了。
用“移花接木”法做假方法有:
1. 数件拼合。就是将失落的残件重新拼装起来。比如,明代的狮子配上清代的铜佛像。
2. 真品加伪款。如将清代晚期的铜佛像刻上“大清乾隆年制”,以此来提高身价。
3. 新旧拼凑的作伪法。比如缺个座子、缺个背光等,就配上新座子、新背光,来充当完整的旧品,这主要是卖家希望残缺的物品能以完整的面貌卖个好价钱。
铜佛像市场火热,随之而来的赝品也应运而生。目前常见的一些粗制滥造的新铜佛像,大都散见于全国各地古玩集市,售价也很低廉,藏家一般很容易辨识。较难识别的是一些按照真品精心仿造的金铜佛像,这些铜佛像制作也很,有些表面还刻意进行作旧处理,具有的欺骗性,藏家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
中国历史悠久,各个朝代文化不同,雕刻艺术也随之千姿百态。清代是我国封建王朝的鼎盛时期,也是终衰落的时期,清代的佛像造在北方依然是以西藏系统的造像为主流,南方汉族的传统手法雕塑日见衰退,在乾隆朝以后,江河日下,乏善可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