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康熙年制祭红釉瓶
-
面议
大清康熙年制款识,一般是表示在瓷器的底部,会写上皇帝的年号,那个就相当于现在的厂家和上产日期,而大清康熙年制款识,就是康熙年间生产的东西的标识。那么,大清康熙年制款识如何辨真伪?
现在社会传很多关于康熙年间的瓷器,其底部有“大清康熙年制”六个字,一般都是刻上去的,康熙年间的,一般分为官窑和民窑两种。官窑的不惜重金,只求漂亮,民窑则自由活泼一些,不受宫廷的限制。
到了康熙年间,康熙废除了一项东西,叫做“匠籍”,这个就是说原先,你是烧瓷器的工匠,就只能做这个,不准做其他的,废除之后,工匠人就可以种地,能够吃饱饭了,就有时间去研究烧制陶瓷的工艺,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加快了陶瓷工艺的发展。康熙年间,陶瓷工艺鼎盛时期是中期,中期的陶瓷更加通透,厚薄适中,加入了很多新材料,烧制出的陶瓷颜色更加鲜艳,细节更细致,花色更多。
康熙时青花器物比较多,所使用的青料是明末开始用的国产珠明料,翠蓝色,青翠艳丽,色调明快,这种青花可以渲染出深浅不同的多种层次色彩,适宜于表达各种花纹图案,而且立体感较强,特别适宜绘画山水,人物,同行称赞康熙朝青花为“青花五彩”。
康熙时有不少伪托款,总的特点是用笔无力、工整,是馆阁体。
明代书法刚劲有力,清代仿制的采用馆阁体,较为软弱。
篆书是细硬的铁线篆。
楷书年号写得较扁,底下一划较长。
仿明代款有:“大明永乐年制”、“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大明隆庆年制”、“大明万历年制”,多是楷书。
彩瓷,即带有彩绘装饰的瓷器,包括釉上彩、釉下彩以及釉上和釉下相结合的斗彩。此部分主要介绍釉上彩及斗彩。釉上彩,顾名思义,彩在釉之上,即在已经烧成的瓷器的釉面上用各种彩料进行描绘,然后再入彩炉低温烘烤而成的彩色品种。清代釉上彩瓷和斗彩瓷在明代工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和创新。
康熙时期,景德镇御窑厂烧制了大批精美的彩瓷,既有延续明代传统的品种,如五彩、素三彩、斗彩等,也有新创烧的品种,如粉彩、珐琅彩。康熙朝彩瓷以浓烈、明快而富于节奏的色彩给人以很大的冲击力,呈现出的时代感和浓郁的时代审美风尚。
康熙御窑瓷器,无论从胎质、釉彩,还是造型、纹饰等方面都追求精益求精,釉面光滑细腻,胎土淘练精细,胎釉结合好,器形多样而雄浑,整体表现出了规矩、挺拔、大气和豪放的特色。
瓷器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之一,特别是在清代达到了瓷业水平的高峰。康熙御窑瓷器承前启后,在中国古代瓷器发展史和清代瓷器的烧造中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初期,经历顺治时期的过度,到康熙年间中央政权已经稳定,社会经济恢复发展,逐渐呈现出全面繁荣景象。清为了安抚民心,出台了很多新政策,尤其是废除了明代以来的“匠籍”制度,相对的减轻了对农民和手工业工匠的约束。
康熙中期开放海禁,贸易瓷器和国内所需日用瓷器的大量生产,使得景德镇的官窑和民窑的兴旺,而且官窑、民窑的互相促进,技术迅速提高,品种不断创新。步当朝的青花、绚丽多姿的五彩、刻意求真的仿古瓷以及崭露头角的粉彩和珐琅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