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地理标志产品新鲜梨
-
≥ 10000斤¥3.50
“福泉梨”是贵州省传统名特优水果。“福泉梨”种植始于清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双谷片区大规模种植。因其个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香脆、可口等特殊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福泉梨” 果肉白色,石细胞少,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4%,果实总糖含量9.17%,还原糖4.58%,总酸0.123%,氨基酸总量0.14%,富含维生素C和钙、铜等微量元素: 1998年 “ 福泉梨”被为中国六省区“8.28"活动水果,2000年经国家商标局审批注册了“ 金谷”商标,2000年8月“金谷”牌“金谷福梨”被省农业厅评为贵州省农产品,2001年获“贵州省农产品”称号、2015年以来我市梨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市委市人民加大梨产业投入,新建高标准梨园4 5万余亩,新建冷链物流三级分装配套设施,扶持培育梨膏等深加工企业,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梨园文化,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福泉梨”种植规模已达10万亩,全市8个乡镇(街道)均有种植,产量37500吨,产品北京、上海、香港、两广及重庆、江浙等地,远扬。2015年9月福泉梨”被农业部评为“一村一品示范”特色产品,2016年获国家水果区域公共品牌,2017年4月20日“福泉梨”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8年2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注册“金谷福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福泉梨”地标持有人:福泉市农业技术推广站。
地理优势:
福泉市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的特点,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适宜种植梨树。
历史悠久:
“福泉梨”是贵州省传统名特优水果。“福泉梨”种植始于清代,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在双谷片区大规模种植。"福泉梨"的孕育诞生,走过了20多年历程。先是从1983年开始引进试验,先后从浙江、四川、贵阳等地引进34个梨品种进行梨品种筛选试验,其中有平坝20号、湘南、水晶、金秋、黄花、龙泉酥、翠冠、丰水等品种,进行优化选育。2000年,贵州省农业厅组织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阳市农办、黔南州农业局等单位的组成鉴评,于2000年、2009年两次对34个试验梨品种进行鉴评。
果品优势:
果实呈扁圆形,果面较光滑,果皮黄褐色,果点明显,果皮较薄,果肉白色、香脆,石细胞少,易化渣。概括说具有个大、皮薄、肉厚、汁多、渣少、果心小等特点。“福泉梨”总糖含量9.87%~13.5%,超过沙梨类同类其它产品,还原糖3.82%~4.87%,含16种各类氨基酸,总酸含量1.79 克/千克~3.11克/千克,富含维生素C和硒、铜等微量元素,其品质与营养成分含量处于我国南方梨产区的水平
药用价值:
在医疗功效上,梨可以通便秘,利消化,对心血管也有好处。在民间,梨还有一种疗效,把梨去核,放入冰糖,蒸煮过后食用还可以止咳。
生产情况:
2006年,福泉市梨果产量已达到4万余吨,产值5000余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0%。
2008年,福泉市梨树总面积4666.7平方公顷,全市有大小梨园132个,其中6.67~66.7平方公顷(100~1000亩)梨果园119个,66.7平方公顷以上的梨园13个,其中已正式投产的2000余平方公顷。
截至2017年底,福泉市福泉梨总保护面积13333.33公顷,年总产量30万吨。
种植情况:
福泉市地处贵州省中部,属云贵高原左斜坡;境内地势西部和北部较高,东部次之,中部和南部较低,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18座;高的黄龙山1715.8米;低处海拔614米,为鱼梁江与鸟湄河交汇处的河床;平均海拔1098米。地貌类型以山地为主,丘陵次之,坝地较少,土壤以酸性的黄壤土为主。山地面积占总面积57%,约144.4万亩,其中60%以上分布在西部和北部;丘陵面积占总面积的36%,约92.1万亩,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其中又以陆坪、马场坪、龙昌、牛场等镇的丘陵面积较大;坝子1000~5000亩的3个,为上坝、龙昌、羊基堡;500~1000亩的坝子9个;100~500亩的坝子70个。
产品荣誉:
2000年8月,福泉梨果荣获了贵州省农产品称号。
2017年4月20日,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福泉梨"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至今,福泉梨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还在增加。
适宜人群:
老少咸宜,即可食用
食用禁忌:
无禁忌,可放心食用
品尝吃法:
1)雪梨洗净带皮切成小块。将百合掰开,去掉根部后洗净。
2)将雪梨块和百合放入锅中,倒入清水,大火煮开后,撇去汤面的浮沫。
3) 盖上锅盖,露一条小缝,调成小火,煮20分钟后,放入洗净的枸杞,再煮2分钟。
4)将火关掉,稍微冷却2分钟后,淋入蜂蜜搅匀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