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县工程医院洗衣房双门洗衣机医院隔离式医用洗衣机
-
¥168000.00
热(heat)分为湿热(moistheat)和干热(dryheat)两大作用因子,是应用早、使用广泛的物理消毒因子。热力消毒法是通过加热使介质上的微生物升温,终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
1.干热消毒器(灭菌器)
干热消毒是利用热空气或直接加热的方式作用于消毒对象。常见干热消毒方法有烘烤、红外线照射、焚烧和烧灼等
干热作用机制:干热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发生氧化、变性、炭化,或使其电解质脱水浓缩,引起细胞中毒,以及破坏其核酸,终导致微生物的死亡。
干热灭菌所需温度高,时间长。灭菌参数为:150℃,150min;160℃,120min;170℃,60min;180℃,30min。
2.湿热消毒器
湿热是指由液态水或加压蒸汽所产生的热。湿热对物品的热穿透力强,蒸汽中的潜热可以迅速提高被灭菌物品的温度。常见湿热消毒器有煮沸消毒器、流通蒸汽消毒器、巴氏消毒器、压力蒸汽灭菌器、间歇灭菌器等。
湿热作用机制:湿热使微生物的蛋白发生变性和凝固,核酸发生降解,细胞壁和细胞膜发生损伤,终导致微生物死亡。
湿热蒸汽存在潜热(每克水在100℃时由气态变为液态可放出529cal的热量),能迅提高被灭菌物品的温度;湿热灭菌效果好,干热灭菌150℃150min,湿热121℃仅需15min。
WST/508《医用医疗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是中国目前较为主要的规范,该规范描述了医疗织物从收集到发放完整流程中,需要的概念定义、基本操作规范、消毒的标准、洗涤环境与配套设施的要求及处理后干净医疗织物残留微生物的管理方法等。
从一次性防护服转变为使用复用防护服,既可以减少废物量,又可以降低高额的医疗废物处置成本。只要对纺织品处理操作和库存系统进行良好管理,复用防护服不仅在环境方面优于一次性防护服,而且成本优势也更显著。
1) 重复使用隔离衣单次使用成本更低,因此重复使用隔离衣性价比更高;
2)重复使用隔离衣的低消耗、再利用的环保模式符合循环经济的发展要求,符合国情。
医疗织物的洗涤环节,包括其从医疗环境洗涤区收集、洗涤消毒、烘干、整理、包装、储存和运输等,从业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医疗织物的卫生控制是医疗洗涤企业在时期的感染控制的主要目标。从而,确保医疗织物在时期重复使用护理过程中的卫生安全,杜绝不必要的感染风险。
采用专机洗涤、消毒,热洗涤方法。建议使用WS/T 508-2016 《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推荐的卫生隔离式洗涤设备或隧道式洗涤机组。针对新型冠状病毒具有对热敏感的病原学特点,洗涤流程应严格按照WS/T 508-2016中高温热洗涤方法对织物进行消毒处理。建议将主洗水温提高到75℃、时间≥30分钟,或水温80℃、时间≥10分钟,或
A0值≥600。
鉴于病毒具有飞沫传染的风险,洗涤设备的大气平衡口做可靠的过滤防护,每班换新;作业场地的排水槽也不应暴露,做可靠的封闭防护。
后续过程,建议烘干温度≥90℃,持续时间不低于10分钟,熨平温度不超过180℃。
织物转运,应用经过消毒的转运车。作业流程从污到洁,方向不可逆、路径不交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