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分光各种进口光度计维修一站式服务
-
面议
光度计的使用涉及一系列步骤,以下是详细的使用方法:
光度计的基本使用步骤包括准备工作、设置测量条件、样品处理、样品测量以及后续的清洁与整理。
准备工作:
将光度计放置在稳定的工作台上,避免外界震动干扰1。
清洁测量池或试管,确保其表面无杂质或划痕,以免影响测量结果1。
设置测量条件: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波长和测量类型。光度计通常具有多个波长选择,测量类型可以设置为吸光度(A)、透射率(T)或浓度(C)等1。
若仪器具有自动校准功能,可等待其自动校准;若无,则需参照使用说明书手动校准2。
样品处理:
根据样品的不同特性进行适当的预处理,如调整pH值、稀释等1。
将处理后的样品转移到预先清洗并干燥的测量池或试管中,确保样品填充到位,避免空气泡影响测量结果1。
样品测量:
将装有样品的测量池或试管放置在光度计中,根据设置的测量条件进行测量1。
在测量过程中,注意观察仪器的读数,确保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3。
清洁与整理:
测量完成后,取出测量池或试管,用适当的溶剂清洗干净,并放回原处4。
清洁光度计的样品室和其他部件,确保下次使用时仪器的清洁和准确性4。
此外,在使用光度计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在开机后需进行预热,以确保仪器达到稳定的工作状态24。
在测量过程中,应避免光线直射光度计或测量池,以免影响测量结果1。
定期检查和维护光度计,包括清洁光学部件、检查电源线和连接线等,以确保仪器的长期稳定运行3。
光度计常见型号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荧光分光光度计:
F-4500:波长范围为200-850nm,分辨率为1nm,双光束1。
F-4500FL:波长范围为200-850nm、900-1700nm,分辨率为1nm,双光束1。
F-7000:波长范围为200-900nm,分辨率为0.5nm,单光束1。
F-7000FL:波长范围为200-900nm、900-1700nm,分辨率为0.5nm,单光束1。
可见分光光度计:
721型:波长范围为350-1020nm,配备RS232接口输出,广泛应用于检测、食品、石化工业等领域2。
722型:波长范围为320-1020nm,具有消色差Czerny-Turner光学系统,测光精度较高2。
722N/S型:波长范围同样为320-1020nm,具有更高的光谱分辨率和光度准确性2。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V-1300型:波长范围为320nm-1100nm,能满足不同物质的测试需求3。
UV/V-1系列、UV-3系列、UV-6系列:这些系列包括多种型号,具有扫描功能,适用于紫外和可见光区域的测试3。
光度计的检定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关键步骤:
1. 检定前准备
对光度计进行预热,通常需要预热30分钟以上,以确保仪器稳定1。
检查仪器外观及内部组件(如光源、光谱分散装置、样品室和检测器)是否完好无损12。
确保检定工作在恒温、恒湿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以避免温度和湿度变化对仪器性能的影响2。
2. 绘制校准曲线
选择适当的标准溶液,准备一系列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
使用移液器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比色皿中,测量吸光度,并记录吸光度与浓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这些数据,绘制出校准曲线,用于后续样品浓度的计算1。
3. 光源与波长检定
检查光源的稳定性和光谱分布,确保光源达到稳定的发光状态2。
使用波长标定标准物质(如钠原子蒸气灯、汞灯等)检查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性和波长重复性23。
4. 光度准确性检定
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光度检定,通过测量标准溶液的吸光度,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检查仪器的光度准确性2。
5. 其他性能检定
根据具体的光度计类型(如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等),还需进行如分辨率、杂散辐射率、透射比准确度与重复性、基线平直度、漂移、噪声等性能的检定34。
6. 结果分析与记录
根据测得的吸光度和校准曲线,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将测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比较,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将检定结果和相关数据记录下来,作为检定报告的依据1。
7. 检定后的处理
根据检定规程(如JJG178)的要求,判断检定结果是否在标准规定的范围内,若符合则判定仪器适用,反之则不予采用5。
8. 定期维护与校准
制定定期的维护和校准计划,包括清洁光学部件、校准光源和检测器等,以确保仪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