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机认证特色小镇认证方法认证机构,特色小镇建设
-
面议
随着国家政策不断完善,新时代特色小镇进入了规范发展阶段,第三方特色小镇认证评价突破行政主导的评估考核体制的局限性,有利于客观的体现社会的意见,发现潜在问题,以服务提升评估考核的质量和效率,有助于地方各类特色小镇按照统一要求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能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五洲恒通特色小镇认证为区域标准化建设、地方品牌打造、地方形象提升、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了规范化标准依据。
指导龙潭乡制定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目标,对当地特色产业进行合理布局,发展以文化、生态旅游为核心,围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和生态康养、文化旅游产业的“一线”农旅产业融合生态文旅线;以有机蔬果生产示范带和有机食用菌生产示范带为核心的“两带”有机种植带;以有机中药材生产示范区为核心的“三区”中药材种植布局。
坚持着眼于服务经济发展,地方特色产业融合,促进农旅两大优势产业协同发展,通过特色小镇的创建,龙潭乡将有机产业发展引上新高度,并将当地农业产业建设扩展为农村整体建设,强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势必带来当地生态环境优化,基础设施完善,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等生态、社会效益显著变化。
特色小镇与城市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大城市近郊、大城市远郊和农业地区。上图可以看出,农业地区的特色小镇多,其次是大城市近郊区,而大城市远郊区的特色小镇少。从南北分布上看,大城市近郊的特色小镇在南方要多于北方,而农业小镇则在北方要多于南方。但总体而言,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再进一步地分析特色小镇的就业人员构成,可以发现,除了为镇区人口提供就业岗位以外,特色小镇对周边地区的带动作用也比较明显,尤其在长三角地区和西南云贵川地区。127个特色小镇(5个数据缺失)平均带动周边农村人口就业高达10385个,占全部就业岗位的39%。显然,特色小镇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
从镇区人口规模的分布特点来看,规律性不是很明显。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都有人口大镇,也都有人口小镇。沿海镇区人口规模大的镇是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柳市镇16.01万人,小的是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回龙镇888人。内陆镇区人口规模大的镇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北泉镇9.74万人,小的镇是西藏拉萨市尼木县吞巴乡300人。127个镇(5个数据缺失)的镇区人口平均规模是2.74万人。
辖区面积大的是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莫尔道嘎镇9384平方公里,小的是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县北极镇26平方公里,平均镇域面积255.85平方公里。从空间分布特征看,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镇辖区面积规模较小,湖北、西藏和内蒙古、西藏和新疆、云南等地区的镇辖区规模较大,但特征不是很明显。
案例:浙江德清地理信息小镇
位于湖州莫干山的德清地理信息小镇作为全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创建单位之一,小镇以地理信息产业为核心,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着力打造全国地理信息创新驱动示范区。
小镇为企业提供高标准、高起点、的创业硬件条件。建立了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到产业园“四维一体”的科技创业孵化链,建成国内地理信息众创空间——地信梦工场;“六纵一横”道路框架全面拉开,46幢产业大楼建成,3500平米的全国地理信息小镇展馆建成使用。
未来,德清地理信息小镇将按照“坚持产业发展特而强,功能叠加聚而合,建设形态精而美”的特色小镇创建要求,坚持产业、科技、文化、旅游、社区五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以签约落户项目为载体,建设基础设施完善、商务配套、人才聚集、生态环境、绿色休闲宜居,具有鲜明科技和产业特征的示范小镇。引导地理信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集聚发展,着力打造成为跨越崛起的集聚区、宜居宜业的新城区、科技创新的区,为地理信息小镇创建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津西青杨柳青文旅小镇
西青杨柳青文旅小镇是一个古镇观光、农业观光体验、餐饮与纪念品消费类型的特色小镇,小镇依托镇中文化旅游拉动整合现有旅游资源,发展融合生产性、生活性、娱乐性、生态性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杨柳青文化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遵循“规模要大、档次要高、内容充实、运营”的原则,高起步规划,高标准建设,积极与投资大家、与文化旅游及开发企业接洽,组织又专又精的经营团队,充分挖掘出千年古镇的文化底蕴,弘扬和发展年画文化、运河文化、大院文化,将特色文化与千年古镇的城市化建设有机融合,带动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旅游协调发展,切实提升千年古镇的城市品位和历史韵味,实现城市化建设的“端起步、大手笔投入、化运作”,加快实现“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真正打造高起步、高标准、次的全镇域旅游特色小镇,切实助推西青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发展、全面发展。
特色小镇认证
、特色小镇具备的优势点
一、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1.产业定位,方向明确,避免同质化竞争。
2.形成特色产业人口解决就业,增速农村发展效果。
3.发展潜力是否具备产业竞争优势,具备产业链优势。
4.产业发展是否地方资源禀赋相符。
5.规模与范围符合建设用地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