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学生厌学不想上学怎么办
-
面议
大智汇青少年心理卡项目负责人:(田燕:)
田燕,员,的心理,心理师资培训导师,东莞好人,精神文明办公室讲师团成员,中小学家校共育,父母课堂项目落实普查,指导人,大智汇心理督导师。田燕青少年心理团队,目前有71个的心理老师,自主研发的生理加心理的体系,真正做到科学,有效,及时的为青少年儿童做到一对一的测评,疏导,干预。
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
「孩子,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茁壮成长,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愈多,你回收的就愈多。又该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
所有的人和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应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的、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神去应付外在可用于改变的部份。
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怀怨恨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外壳包装,你会享受到它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祝福你,孩子!」
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和成长,重要的就是「看见自己」。在工作上,我们常常碰到那些很容易让我们不舒服的人,我们要有警觉性:不是那个人有问题,而是我自己的生命里面还有一些自己不知道的,正在引起自己对这个人的反应。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要勇于花时间往内寻找,如果找不到,要能跟其他学员或们分享,请求帮助。
就像我们所学习到的,我们很容易把父母的关系、还有我们跟父母的关系,带到结婚以后的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之中。因此,当我们对配偶或孩子生气,不管任何理由的生气,都要试着问自己:这跟我小时候的经验有什么关连?
只要孩子成长,而父母却不愿或不能成长,是不负责任的父母,是无法帮助孩子的。
在此祝福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都能把生命的学习成长看作重要的事,因为生命成长了,能力就增加,问题就不再是问题了。内在有安全感,信心增加,生活就会有希望和快乐。
让我们大家彼此共勉!
生命的力量来自于跟命运的和解
人,来到这个世界,对于先我们而存在的家族系统,需要心存谦卑敬畏,这是很重要,但却是很不容易的功课。生命的改变来自于觉察,生命的力量来自于跟命运的和解,跟命运的和解来自于对家族系统的尊敬和全盘的接受。
早年当我阅读心理学家约翰˙布雷萧的书,如「家庭会伤人」、「别永远伤在童年」、「家庭秘密」…等,发现书中经常会制作家庭图,也就是画出三代至五代的家族成员关系图。
后来我阅读到德国心理学家伯特˙海宁格的「家族系统排列」,更明白系统对成员的影响。于是,我开始将家庭图的制作,加入「生命敏感度训练」的课程里面,发现在分享生命故事的过程中,更可以去察觉未知的领域。
近几年以来,我也开始将家庭图带入个别谈话当中。除了我可以更快、更深入的了解个案的生命和问题的根源之外,同时也能将个案带入家族系统当中,让个案能够感受到家族成员的命运和家族历史之间的纠葛,能够去接受许多生命伤害的行为是来自生命无意识的不得已,因此更能去谅解和接受,也可以让内心的痛苦或怨恨得到释放,滋生生命力量。
人,来到这个世界,对于先我们而存在的家族系统,要心存谦卑和敬畏,这是很重要,但却是很不容易的功课。
童年深受原生家庭影响,成年要有重新学习的意愿
谁的婚姻不想美满?谁的家庭不想幸福?
但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婚姻吵吵闹闹、冷冷淡淡,终至离婚?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家庭,充满了纠葛和怨怼、压抑和伤害?每一对夫妻都想要美满与幸福,但无形之中好像有一个破坏的力量,使大家的愿望落空,从希望跌成失望,再摔至绝望。
人的生命有意识层面和潜意识层面,意识层面我们想做好、渴望做好,但潜意识层面却搞破坏,莫名奇妙彼此伤害。为什么会这样?我们可以怎么办?
人都是来自家庭跟着父母成长,(当然有些人因环境和条件因素,被迫不能跟着父母或其中一位一起成长)。我们受父母和童年环境及经验的影响,塑造了我们的性格和价值观,这其中有许多已深入了我们无法知觉的潜意识,或是因为我们为了在痛苦和伤害中可以存活,生命自动启用的防卫机能,使我们与感觉脱离或使感觉淡化、弱化,长大之后内心常常要用上瘾性和强迫性的思想和行为,来填补或逃避心灵的空虚。
内在成长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学习接纳父母的生命按照他们本来的样子。这对破碎家庭、暴力家庭、父母,酗酒嗜赌、不负责任败光家产的父母或是早年丧亲、被送养、被抛弃的人,要接纳父母如其所是,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当然,我们要学习回到儿女的位置,不去批评或指责父母的行为。父母为大,儿女为小。父母的言行,做为儿女的我们不可以去论断,否则,我们就把自己的身分抬高了,我们好像在教父母如何做父母,这样对父母和对我们自己的生命都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和破坏,家庭永远没有和谐与平静。
身为儿女的我们,要勇敢的认知生命的伤与痛,并学习适当的语言来表达。
如果父母的生命无法承受儿女的表白,我们仍然可以透过与假想中父母形像对话的方式,来寻求医治自己童年的创伤。当生命不再困扰于幼年的伤痛,我们才能进一步了解父母的生命也有他们不得已和无能为力的地方。父母早年也可能伤痕累累,父母也可能人生遭逢重大变故,父母可能人生事事不顺,父母的生命可能从来没有机会再学习和成长。了解可以产生谅解。宽恕父母,我们的生命才得以真正长大且负完全责任,否则我们永远像个不愿意长大的孩子,执意地向父母索取童年得不到的爱与重视,向父母要一份他们给不出来的生命礼物,因而陷入无止无休的牵连纠缠,痛彻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