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收购回收PVC塑料加工助剂,硬脂酸
-
面议
国内较早从事PVC加工助剂研究的是北京化工研究院、山西化工研究所等。上海珊瑚化工厂于80年代初早实现工业化生产,推出的牌号国内统称为ACR201、ACR401。进入90年代后期,随着我国聚氯乙烯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塑料异型材和塑料管道行业的迅猛发展,对加工助剂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山东产量,江苏、浙江紧随其后。据不完全统计,2005年全国共生产各类PVC加工助剂5万吨左右,其中山东省占全国助剂生产总量的70%以上。
按产品成份分类
按相对分子量分类
加工助剂根据不同的相对分子量,也有不同的功能。相对分子量在50-150万的加工助剂广泛用于普通制品的加工,如:ACR-201、301、401等。相对分子量在150万以上的加工助剂广泛用于吹塑成型以及硬质PVC发泡制品,如ACR-530。
由于ACR助剂属90年代后期才在国内发展起来的一种高分子材料助剂,其研发单位和科研人员与其他助剂如增塑剂、阻燃剂的研究相比,在国内可谓少之又少,即使有个别研究机构研发,由于研究人员与塑料加工行业不能良好的结合导致产品研究不能走向深入。国内ACR的发展仅靠几家企业自有的研究机构来组织开发,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科研经费,研发装置,研发素质等方面与国外同行业有的差距。如果这一状况不从根本上得以改善,加工助剂能否在未来站稳,将是一个未知数。
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但国内的MBS行业仅仅出于入门阶段,没有哪个公司的产品可以象加工助剂ACR那样与国外产品完全抗衡,现有的企业大都面临设备选型不够,合成工艺不稳定,合成技术没有突破等一系列问题,甚至有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丁苯胶乳合成装置,只能购买非MBS丁苯胶乳来进行MBS的生产,其产品质量可想而知。而推向市场的产品,大都是靠价格优势,应用于对产品质量要求不高的PVC制品,而在市场,市场份额较小,根本未能形成对国外公司的冲击。预计2006年进口量将在5-6万吨,占总需求量的70%以上。
由于MBS受国外技术壁垒的影响,抗冲ACR受价格低廉的CPE抗冲改性剂的影响,国内的MBS和抗冲ACR发展缓慢,尤其是MBS树脂,与国外产品相比有着较大的差距,如何实现技术突破,迎接国外同行业的挑战,是摆在抗冲改性剂加工企业面前的难题。
台塑PVC加工助剂为塑料用核/壳结构加工助剂,其主要以苯乙烯、亚克力单体聚合而成,依组成比例的不同及分子量的大小不同,可以形成外部滑剂型、一般促进胶化型及分散发泡型等不同功能的加工助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