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榕江县钱币回收,上门回收老钱币
-
面议
银元一直在中国的流通领域里占有重要的位置。银元,起源于上海银饼。清朝末年,上海一些富商经营“沙船”生意,这种船专营由北方运盐到上海,由南方运黄沙到北方,这种黄沙混合石子和泥土叫作“三合土”,是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种运沙船厂,雇用大量员工,每月发工资时,为避免秤量碎银引起争执,故就让富商王永盛、郁深盛等人自铸银饼,规定每一银饼值白银5钱。在市面上见到的是清朝咸丰6年所铸。后来,墨西哥商人到中国购买物品,带进来墨西哥的银元,也叫墨银,它是用机器铸造的,分量更准确,每个含银7钱3分,库称是7钱2分,上面有一只鹰,俗称“番饼”,又称“鹰洋”或“洋钿”,有人甚至称作“番佛一尊”,可见当时一般人对银元的重视。光绪年间,银元大量铸造,上面有,称为“龙洋”。民国初年,先后铸造有孙中山侧面头像和袁世凯侧面头像的银元,俗称“孙小头”和“袁大头”,重量均为7钱3分。100个银元的重量有73两,不可能带在身上,因此市面上大宗交易时,都用钱庄的“庄票”。银元放在身上,锵锵有声,白花花的光泽更是炫眼,所以携带大量银元容易发生事故,俗语“财不露白”,“白”便是指银元而言。
银元,又称银币、 洋钱, 清代为“龙洋”、“大洋”, 民国“大头”居多, 为袁世凯、孙中山大头像。孙像开国纪念币又称“小头”,背帆船又称“船洋”。随着存世量的不断减少、收藏与爱好者的不断增多,银元造假卖假成了一些人牟利的手段,引人上当受骗。源于此,如何鉴别真假银元已成为收藏爱好者不可缺少的知识。结合本人所学知识和多年的收藏鉴别经验,现介绍几种粗浅的鉴别方法,供初涉银元收藏的爱好者参考。
称重量。一般真银元流通时间长短有异,磨损程度各异。但同一品种、版别的银币,其质量不会相差1克。比如壹圆银币重量平均约26.5克,半圆重量平均约13.25克。成色为88%则定为真币。
大洋即银元(又名银圆),指代旧时使用的银质硬币。大洋为圆形,价值相当于七钱二分白银。主要有袁大头等。大洋钱的简称,跟“小洋”相对。大洋是清末到民国期间各种流通的“壹圆”型银币的统称,基本属性是:重量在27克左右,成色在90%左右。主要包括:西班牙本洋、墨西哥鹰洋、法属印支坐洋、日本龙洋、英国站洋、奥匈帝国“大奶妈”、(清朝)各种龙洋、(民国)大头、小头、船洋、汉版等,甚至荷兰的2.5盾、法国/比利时的5法郎等等,也就是说凡是符合这个规格的都可以认为是大洋(这是当时中国放任银币自由铸造、流通的结果)。
宣统元年,清设立铸币局,统一发行银币。中国银圆因为上有蟠龙像,因此被称为“龙洋”。各式银圆被称为“大洋”。 民国成立后,于1914年推出《国币条例》,确立银本位货币制度,定国币“壹圆”重七钱二分,含纯银八成九,即六钱四分八厘,(23.9024808克),约等同于银圆壹枚,又定十分之一元为一角,十分之一角为一分。国币的壹圆被铸成八成九银、一成一铜的硬币,上有袁世凯头像,俗称“袁大头”;并推出以银铸造的辅币。袁大头出现后,逐渐取代“龙洋”、“鹰洋”等旧有银圆,在全中国流通。1928年国民定都南京后,亦曾颁布国币条例,继续使用银本位发行货币。国府壹圆含纯银为23.493448克,铸造成的银圆比“袁大头”略小。因为上有孙中山头像,被称为“孙小头”。
近代中国所谓“大洋”,即“大洋钱”,通常是指作为主币,重量在27克左右,含银量在90%上下,价值约相当于库平白银七钱二分左右的银元。其中常见的代表就是面值“壹圆”的袁像银币。故而“银元”有时也被写作“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