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贵阳量具外校机构第三方校验检测机构
-
¥188.00
1.温度仪表:
常用的温度测量仪表有玻璃温度计、双金属温度计、压力式(温包)温度计、温度开关、热电偶、热电阻,还有辐射高温计及光学高温计、光电比色高温计等辐射式温度计。
2.压力仪表:
压力测量仪表用于检测压力、真空和压差。根据其工作原理可分为:弹性式压力计(按其弹性元件又分为弹簧管压力计、膜片压力计、膜盒压力计、压力开关等);传感式压力计(如电阻式、电容式、电感式、霍尔式压力计等);液柱式压力计(如U形管、直管、倾斜管压力计);还有精度较高通常用于校验标准压力表的活塞式压力计。
3.流量仪表:
流量测量仪表品种繁多,目前应用为广泛的是由节流装置和与其配套的差压流量变送器。常用的节流装置有孔板、喷嘴和文丘里管。其他常用的流量仪表还有水表、转子流量计、椭圆齿轮流量计、靶式流量计、电磁流量计、旋涡流量计、阿钮巴流量计、质量流量计等。
4.物位仪表:
物位仪表主要测量塔器和槽、罐类容器内某种介质的液位或两种不同比重液体的界面及固体物料的料位。液位计中为常见的是玻璃管液位计、玻璃板液位计,其他还有差压式液位计和浮力式液位计(如浮球液位计、液位开关、浮筒液位计、浮标液位计、钢带液位计、储罐液位称重仪等)。用于固体物料料位检测的有电阻式料位计、电容式料位计、物位开关、重锤探测物位计、音叉料位计、超声波物位计、放射性料位计等。
5.成分分析仪表:
成分分析仪表用于检定工艺介质的成分及测定某种组分(或某些组分直至全组分)的含量。按其工作原理可分为电化学式分析仪(如电导仪、工业酸度计、氧化锆分析仪等),热学式分析仪(如热导式分析仪、热化学式分析仪、红外线分析仪)及磁导式分析仪、光电比色分析仪、质谱仪、工业气相色谱仪等。
在安装在线成分分析仪表时,一般都需要对所取的样品进行预处理,使样品的状态、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符合分析仪表工作条件的要求,因此需要配置一些由过滤器、除尘器、干燥容器、冷却器、转子流量计、水封和阀门及管路等组成的管路系统,以对样品进行一般性预处理。
对于一些特殊介质(如烟道气脏气样、炉气等高温气样、重油分析取样、腐蚀性组分取样及环境检测取样等),其取样预处理系统则更为完善,这类成品形式的取样预处理系统称为取样预处理装置。
另外,还有一些物性检测仪表如水分计、湿度计、密度计、浓度计、浊度计、粘度计等也往往划归成分分析仪表。
6.机械量仪表:
工业上常用的机械量仪表有测厚仪、热膨胀检测仪、张力检测仪、挠度检测仪以及用于旋转机械(如大型蒸汽透平压缩机等)的轴振动、轴位移、转速检测装置和称重装置(如电子皮带秤,皮带跑偏、打滑检测装置,称重显示仪,称重装袋装置等)。
智能制造主要是指制造具有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等功能,它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和智能技术的集成和深度融合。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包括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自动化成套生产线,可以说,智能化、数字化、自动化已经成为了未来制造业发展方向的标配,智能制造行业快速增长。
近年来,在“工业4.0”的引导下,全球工业制造技术正推动各国制造业的生产方式逐渐从手工生产、半自动生产发展为自动化生产,或从自动化生产发展为智能化生产,实现工厂智能化。
我国虽然是制造业大国,但是区域技术发展不平衡,信息化水平发展参差不齐,标准化程度低。随着人工成本的攀升、低端制造业转移、科学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应用,中国制造业逐渐进入大规模机器生产阶段,尤其劳动密集型企业,促进机器人生产代替劳动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智能制造发展从初期的理念普及、试点示范阶段进入到当前深化应用、全面推广阶段,形成了试点示范、供需两端发力的良好局面。
政策加码智能制造行业发展
2021年,《“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规划指出,推进智能制造,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 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 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
2021年,《“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发展服务型制造新模式,推动制造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深入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和技术改造专项,鼓励企业应用适用技术加强设备更新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
政策的加码,加之市场的驱动,目前,我国多个行业已经在智能制造上取得了不少突破。对于作为制造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仪器仪表行业来说,如何才能把握智能化发展的潮流?
仪器仪表行业智能化发展
作为发现数据的“眼睛”、执行操作的“手脚”,可以说,仪器仪表在工业控制中的起着的作用,它的智能制造将对于整个制造行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智能制造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吉林欧伊尔环保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作为测油仪生产厂家,在面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针对制造过程中的感知、分析、决策、控制和执行等环节,融合集成制造、信息和智能等技术,近几年来先后研发出了全自动红外测油仪、全自动紫外测油仪及全自动油烟油雾测油仪,在测量准确性的同时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
无论是出于提升产品质量的考虑,还是为了遵循行业规范和质量体系要求,或是出于安全角度,对仪器仪表进行校验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定期校验,才能够减少仪器仪表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漂移,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这对于产品质量、优化生产过程以及提高产能等都是有积极作用的。仪器仪表校准工作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为因素、外部环境、设备因素等,要想做好仪器仪表校准工作就全面控制影响校准质量的因素。
一、仪器仪表的质量控制
仪器仪表校准的对象是就是仪器仪表本身,所以其质量直接影响着校准工作的质量水平。如果仪器仪表本身存在故障,维修人员应及时进行维修,并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确保仪器仪表状态稳定,功能正常,维修人员也要结合仪器状况来提升自身维修水平,降低仪器故障发生率。另外要做好仪器仪表的采购验收工作,在验收时要对仪器进行全方面的性能检查,确定各项指标正常后才能够投入使用。在仪器仪表的使用阶段,工作人员要根据仪器的使用、检修、校准和停用等情况来制作管理台账,制定仪器仪表校准的周期计划,对仪器仪表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具体来讲,在启用仪器时要填写启用审批单,在进行仪器交接、停用或者报废时也都要填写相应的申请表,并做好记录,对仪器仪表进行严格管理。如果仪器仪表校准合格则出具合格证书,否则不能出具校准证书。
二、校准装置和校准设备的质量控制
校准装置和设备的质量控制是仪器仪表校准工作质量的基础和保障,企业要结合测量设备的管理程序来组织校准装置和设备的质量控制工作。从招标采购环节入手,到校准装置和设备验收、使用、校准和停用等环节来进行日常管理,建立管理台账,定期对校准装置和设备进行质量检测,检测合格后才能够投入使用。除了这些日常的质量控制措施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期间核查方法,即核查校准装置和设备在连续2次使用中是否能够保持置信关系,还有能力验证方法,企业可以组织的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同实验室就同一样品的校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然后对验证的结果做出进一步的评估。
三、校准方法的质量控制
对校准方法的质量控制是为了校准所采取的方式和校准的程序符合仪器仪表的质量要求,也是仪器仪表校准质量控制工作的一部分。校准方法要遵循文件控制程序,依据要求建立管理清单,这样才能够校准方法的规范性和统一性,校准程序准确性。在确定校准方法时应该立足于国际上的相关标准要求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然后企业可以结合自身情况进一步细化标准要求,建立校准方法的标准体系。在仪器仪表校准工作中,工作人员要结合作业情况来总结经验,形成作业指导书,这样能够提升校准工作的技术有效性。在确定仪器仪表的校准范围时,工作人员要适当扩大标定范围,要大于或者等于校准的范围。在校准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监视校准的全过程,管理人员也要发挥自身的监督指导作用,到仪器仪表的校准现场进行监督检查,确保校准工作按照质量要求标准来执行,这样才能够校准方法的实施效果。特别是对一些重要仪器仪表或者新推广的仪器仪表进行校验,或者在工作人员、校验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时,管理人员应该加大监督力度,对校准工作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
四、校准工作人员的质量控制
仪器仪表校准工作的质量受到工作人员技术能力水平和责任意识的直接影响,无论是仪器仪表的操作人员,还是直接参与校准维修工作的人员,都要严格遵循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接受企业的监督和管理。企业一方面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培训,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升其校验工作技能,减少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操作不规范、不熟练情况,而且要加大监督力度,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按照仪器仪表校验的相关规程来操作,制定持续的培训计划,确保工作人员的校准能力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态度,在企业内部要加强宣传,开展质量控制的活动,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质量至上的文化,结合思想教育来逐步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
五、外部环境状况的质量控制
仪器仪表校准的外部环境主要是指实验室的环境条件,要加强对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避免环境条件给校准结果带来的影响。在平时要注重对实验室环境指标的监控,如果发现有不达标的地方要及时改善,将实验室的各项环境指标控制在校准工作的标准条件下,比如借助空调来调节实验室的温度状况,通过通风、加湿器等来使实验室的湿度达到校准的湿度要求,为了避免磁场对校准质量的影响,实验室要注意消磁,避免出现强磁场。
六、结语
仪器仪表的校准工作要做好全面的质量控制,注重对人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其素质和责任意识,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对仪器仪表的维护,建立校准的标准体系,提升校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同时,要注意加强对环境的监督,避免外部环境给校准质量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全面的校准质量控制来为仪器仪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