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回收聚醚黑白料
-
¥25000.00
回收聚合MDI 回收多元醇组合料聚醚一般常用分子量为800~2000的丙二醇聚醚、分子量为400~4000的三羟甲基丙烷聚醚和端羟基的聚四氢呋喃。作为胶黏剂用的聚醚树脂应去掉聚合时残留下来的碱性催化剂,因为它们能催化异氰酸酯二聚,影响胶黏剂的质量。通常用酸来中和,使聚醚呈微弱酸性(不影响聚氨酯的反应)。制备聚氨酯胶黏剂所用的聚醚要求较为严格,除羟值、酸值外,要求含钾、钠离子量应少于10,含水量小于0.05%,否则有可能产生凝胶。用聚醚树脂配制的聚氨酯胶黏剂具有良好的耐水性,抗冲击性和低温性。
根据起始剂所含活性原子的数目可制得不同官能度的聚醚多元醇,在聚氨酯胶黏剂制备中常用的聚醚是聚氧化丙烯二醇和聚氧化丙烯三醇,另外还有聚四氢呋喃二醇。
回收聚氨酯发泡剂使用三类原料,有机氧化物和呋喃类环状化合物等;起始剂;催化剂
有机氧化物和呋喃类环状化合物等--环氧丙烷、环氧乙烷、环氧氯丙烷、四氢呋喃等;
起始剂--含羟基的低分子化合物和含氨基或含羟基、氨基的低分子化合物。常用的有丙二醇、甘油、三羟甲基丙烷、乙二胺季戊四醇、木糖醇、三乙烯二胺、山梨醇、蔗糖、双酚A、双酚S、三(2-羟乙基)异氰酸酯、甲苯二胺等;使用芳香族或杂环系多元醇或多元胺起始剂时,会在聚醚多元醇结构中引入上述结构,它能使生成的聚氨酯材料具有较好的尺寸稳定性,耐热、耐燃。这类起始剂常用的有双酚A、双酚S、三(2-羟乙基)异氰酸酯、甲苯二胺等。起始剂品种的变化,可以合成不同官能度、不同化学结构和不同功能的聚醚多元醇,以适应聚氨酯制品的多样性变化和性能要求。
催化剂--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金属络合型,聚氨酯工业中常用的是阴离子型催化剂的碱金属氢氧化物和阳离子催化剂的路易斯酸。前者用于制备低分子量的普通聚醚多元醇,后者用于制高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及四氢呋喃开环共聚合特种聚醚多元醇。金属类络合催化剂用于合成分子量的聚醚多元醇,聚氨酯用聚醚多元醇的合成仅有少量应用。常是氢氧化钾。
回收废旧特种聚醚多元醇
4.1活性聚醚多元醇
使用伯羟基或使用氨基取代普通聚醚端基的仲羟基,由此推出了冷熟化工艺、反应注射成型以及自结皮泡沫体、高回弹等新品种。
4.2 阻燃型聚醚多元醇
将阻燃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进入聚合物分子链,使阻燃性能持久。通常有三种方法
①使用含阻燃元素的化合物作为起始剂,如三氯氧磷、五氧化二锑、四羟甲基氯化磷及许多低分子量的磷酸酯等,与普通低分子多元醇反应,再与氧化丙烯、氧化乙烯进行开环聚合。
② 使用含卤素的环氧化合物单体为原料进行开环聚合。
③ 同时使用含卤素的环氧化合物单体和含磷、锑等化合物与起始剂混合物进行开环聚合,生成复合型聚醚多元醇。
4.3 接枝型聚醚多元醇
基本以普通或高活性聚醚多元醇为母体,或以含不饱和键聚醚多元醇为母体,与乙烯基单体化合物进行一步共聚或二步共聚反应而生成,然后转到容器除去未反应的单体,加入稳定剂得到产品。
4.4 聚四氢呋喃多元醇
用于制备的聚氨酯纤维、热塑胶、合成革等制品。
4.5杂环改性聚醚多元醇
聚合物体系中引入芳环或杂环。
回收聚醚多元醇用的容器可用钢、铝、聚乙烯或聚丙烯制造。贮存温度不应超过70℃,为防止吸湿和氧化,建议容器充氮气。聚醚多元醇产品一般用清洁、干燥、密封、无泄漏的镀锌铁桶包装。贮存时防止日晒、雨淋、远离火源。不受可燃性液体贮存规则的限制,但应避免进入地下水或地表水,因其不易被生物降解。
一般中性聚醚多元醇摄入口腔或与皮肤、眼睛、黏膜接触的毒性可以忽略,故使用中不必有个人防护措施。胺基聚醚多元醇因其碱性会刺激皮肤和眼睛,故操作时要戴安全镜和手套等防护用品。
回收聚合MDI 回收TDI 回收废旧聚氨酯发泡剂非光气化法污染较小,收率高,大多处于研究阶段,未能完全实现工业化生产。
美国孟山都公司已发表了专利。采用胺、二氧化碳和脱水剂等非光气法生产TDI和MDI。反应在近乎常压和较低的压力下先生成氨基甲酸酯,再用五氧化二磷和三乙胺做脱水剂脱水生成异氰酸酯。从整个反应来看,今后的主导方向是催化羰基合成氨基甲酸酯后再热解成MDI。据报道,德国BASF公司在比利时和美国建有氨基甲酸酯法的工业生产装置。朝日公司报导的数据显示,非光气法较光气法生产成本降低20%。
氨基甲酸酯法是将苯胺与氨基甲酸酯先制成苯胺基甲酸酯,再与硝基苯在硫酸存在下生成MDI的混合物,再经蒸馏得成品。
苯胺先与一氧化碳,乙醇和氧气反应生成苯胺基甲酸乙酯(EPC)。然后EPC与甲醛液进行浓缩生成双核甲撑二苯二氨基甲酸乙酯(MDV),产物再经热解生成MDI及乙醇,再循环进行羰基化反应。
在反应过程中,苯胺的存在可减少硝基苯的羰基化反应使生成氨基甲酸酯的产量增加。为使反应顺利进行。通常使甲醇过量。原料投料比为:甲醇:苯胺:硝基苯:催化剂13.5:1.0:1.0:0.002,在CO压力为6.87Mpa和160℃下反应3.5h,生成EPC。采用的催化剂为新羰基化物,反应液快速排出送往下部的转鼓。
过量的一氧化碳和副产二氧化碳送往搅拌反应器内促进溶液和有机物混合,反应采用电感应线圈加热,在甲醛液/硫酸层和EPC/有机层界面反应,控制反应温度75℃,在常压下生成中间产物MDV/PMDV。
反应物随后进入有机物/溶液分离器,分出绝大部分H2SO4催化剂循环使用。有机层水洗除去残余的硫酸和未反应的甲醛。
反应混合物中包含未反应的EPC、MCV/PMDV、有机溶剂和反应中间体、从有机/溶液分离器流出物与液体催休剂,进入第二浓缩反应器内于75℃和在常压下用大约20min时间转换成MDV/PMDV。
生成的MDV/PMDV经提纯进入降解器内,在惰性溶剂存在下,控制反应湿度250℃,压力20Pa,滞留时间1h,连续通入氮气,从反应器中脱除过量甲醇。底部产物送往MDI萃取塔,分出MDI和副产物聚异氰酸酯。
本品含有回收库存过期异氰酸酯基(-N=C=O),在合成树脂或涂料过程中,与涂料或树脂中的羟基起反应而固化。
MDI是4,4'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纯MDI)、含有一定比例纯MDI与多苯基多亚甲基多异氰酸酯的混合物(聚合MDI)以及纯MDI与聚合MDI的改性物的总称,是生产聚氨酯重要的原料,少量MDI应用于除聚氨酯外的其它方面。聚氨酯既有橡胶的弹性,又有塑料的强度和的加工性能,尤其是在隔热、隔音、耐磨、耐油、弹性等方面有其它合成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是继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和ABS后第六大塑料(现已经ABS成为第五大塑料),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轻工、化工、石油、纺织、交通、汽车、医疗等领域,成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新兴材料。
MDI和TDI互为替代品,都是生产聚氨酯的原料。MDI的价格略低一些, 且毒性比TDI低,但是在生产泡沫时密度比TDI体系大,MDI形成的聚氨酯产品的模塑性相对较好。
回收聚氨酯催化剂在聚氨酯及其原料合成中常用的催化剂主要有叔胺催化剂和有机金属化合物两大类。叔胺和有机金属化合物品种非常多,考虑到各种因素,在聚氨酯生产中常用的仅二十多种。
胺类催化剂
胺类催化剂一般使用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生产中,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脂肪族胺类催化剂有N,N-二甲基环己胺、双(2-二甲氨基乙基)醚、N,N,N',N'-四甲基亚烷基二胺、三乙胺、N,N-二甲基苄胺等。
脂环族胺类催化剂有固胺、N-乙基吗啉、N-甲基吗啉、N,N‘-二乙基哌嗪等。
醇类化合物催化剂有三乙醇胺、DMEA等。
芳香族胺类有吡啶,N,N’-二甲基吡啶等。
全国接单回收聚醚胺(PEA)是一类主链为聚醚结构,末端活性官能团为胺基的聚合物,化学式为C3n+3H6n+10OnN2。端氨基聚醚具有以下结构:x, y = 0 - n。聚醚胺是通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者乙二醇/丙二醇共聚物在高温高压下氨化得到的。通过选择不同的聚氧化烷基结构,可调节聚醚胺的反应活性、韧性、粘度以及亲水性等一系列性能,而胺基提供给聚醚胺与多种化合物反应的可能性。其特殊的分子结构赋予了聚醚胺的综合性能,商业化的聚醚胺包括单官能、双官能、三官能,分子量从230到5000的一系列产品。在聚脲喷涂、大型复合材料制成以及环氧树脂固化剂和汽车汽油清净剂等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回收环氧丙烷开环聚合而成的线型聚醚。分子量较低的又称作聚1,2-丙二醇醚,是链端为羟基的无规立构聚合物。分子量较高的又称作聚氧化丙烯,有的具有立构规整结构,有的为非晶态弹性体。由于环氧丙烷含有不对称碳原子,通过β键断裂开环能得到光学活性的聚合物:
1944年P.H.施洛塞尔等报道,环氧丙烷与水在氢氧化钠存在下反应生成聚氧化丙烯二醇。 1952年 M.E.普鲁伊特等报道,用三氯化铁与环氧丙烷的反应物作为催化剂,制得分子量大于十万的聚氧化丙烯。1963年美国通用轮胎与橡胶公司试制了聚氧化丙烯橡胶,其牌号为Dynagen XP-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