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计量检定机构
-
面议
充电桩计量要点
根据相关规程要求,充电桩(机)检定分为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查等形式。
充电桩(机)检定项目主要有外观检查、绝缘电阻试验、工作误差、示值误差、付费金额误差和时钟示值误差。
① 外观检查
即检查充电桩(机)铭牌上应有标志,包括:名称型号;制造厂名;产品所依据的标准;编号和制造年份;大电压、小电压、小电流和大电流;常数;准确度等级;计量单位。
检查标志是否完全,字迹是否清楚;
是否有明显的破损;
有没有防止非授权人输入数据或操作的措施;
显示位数是否符合规定;
基本功能是否正常;
充电桩(机)供检定使用的测试输出接口和通信接口的技术指标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② 绝缘电阻试验
检查充电桩使用过程中电气安全性能等因素。
③ 工作误差
主要测定被检充电桩(机)的电能值误差。1级充电桩(机)工作误差应小于±1.0%;2级充电桩(机)工作误差应小于±2.0%。
④ 示值误差
主要测定被检充电桩(机)的充电电能量示值误差。1级充电桩(机)示值误差应小于±1.0%;2级充电桩(机)示值误差应小于±2.0%。
⑤ 付费金额误差
付费金额误差指“充电桩(机)显示的付费金额”与“根据单价和充电桩充电电能量示值计算的应付金额”之差的值,不应超过小付费变量。
⑥ 时钟示值误差
将充电桩(机)与标准时钟仪同时记录其指示时间,其差值即为时钟示值误差。
对具有分时计费功能的充电桩,检定时,充电桩的时钟示值误差应不超过5 s;后续检定时,应不超过3 min。
检定后,对于检定合格的充电桩(机),计量机构将出具检定证书,并在显著位置粘贴检定合格标志,在其内部使用的电能表或计量模块位置加以封印。
国家标准
2020年国家标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通用要求、交流与直流、充电机与BMS通信,具体如下:
《GB/T 18487.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18487.2-2017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系统 第2部分:非车载传导供电设备电磁兼容要求》
《GB/T 20234.1-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1部分:通用要求》;
《GB/T 20234.2-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2部分:交流充电接口》;
《GB/T 20234.3-2015 电动汽车传导充电用连接装置 第3部分:直流充电接口》
其中2015标准是基于2011年的充电桩标准GBT 20234-2011,完善接口说明,统一直流充电协议,是目前在运营的充电桩和电动汽车标准。2015年国家标准同2011标准一样,也从以下三个方面:通用要求、交流与直流、充电机与BMS通信来规定。但是,2015标准修正和补充了2011标准中不足,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了车与桩兼容性问题,和解决使用中的安全问题。充电流程都是“”的,让每个充电桩与电动汽车都可以安全可靠的充电。
同时,为了互联互通的一致性,避免测试机构理解不同,发布了以下2个国标:
《GB/T 27930-2015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
《GB/T 34658-2017 电动汽车非车载传导式充电机与电池管理系统之间的通信协议一致性测试》。
对电动汽车充电桩实施强制检定的好处
,通过对电动汽车充电桩实施强制计量检定能够保障公共安全。目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大多采用的三元电池抗过充能力都不强,过充会造成电池温度急剧升高,电池损坏并出现漏液现象,情况严重时会造成电动汽车起火。实施充电设施计量检定要求充电设施建立良好的防过充机制,对充电环节进行多重保护,将从根本上杜绝过充事故的发生。
其次,能够提升产品质量。对充电设施产品进行计量检定,这将直接促使充电桩生产企业持续改进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管理手段。促使企业加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对充电桩强制计量检定从产品质量到安装规范对充电设施进行质量监控,并对在用的充电桩进行定期计量检定,可以有效充电设施正常安全运行。
后,能有力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的地位,做好电动汽车充电桩的量值传递和溯源工作,不断加强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计量检定校准能力。为电动汽车供能装置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提供的检测服务。并推动电动汽车储能供能产品及产业的。通过对电动汽车供能装置的计量检定,加强新能源汽车测量技术和测量方法的研究,从而推动电动汽车整体质量的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