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弧焊剂接直缝钢管
-
面议
月牙痕迹月牙形的划伤痕迹,是焊缝部位的主要伤痕之一,多数是挤压辊因素造成的,有时成型封闭孔型的立辊也会引起划伤,这主要是因为孔型的上边缘出现了轻微的裂口掉边或其它硬质物粘接在孔型边缘所致,特别是挤压辊受热后,孔型边部会产生很多细小的裂口,并粘连上各种氧化金属杂质,这就是造成划伤问题的所在。在停机时,我们可用手指沿孔型的上边缘做触摸检查,根据情况进行修磨或更换。(2)压痕压痕主要是成型封闭孔型的上辊所造成。由于孔型结构的特点,上辊的底径部位受力大。轧辊硬度低时,孔型的磨损加快,轧辊硬度高时,孔型的底径部位又极容易发生淬裂,淬裂后的辊边就会给焊缝造成很多的轻微压痕。随着淬裂问题的加重和压下力的加大,压痕会越加严重。
所以在发现孔型有淬裂时应及时更换。外毛刺刨削凡是在外毛刺清除后所形成的一些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伤痕,均称为刨伤。虽然出现刨伤的几率很小,但直接影响了产品的外观质量。为了减少刨削事故,要修磨好刃具,这样即可提高刨削质量,又可节省刀具。其次要刨削设备的稳定灵活,在遇到事故时便可有针对性地寻找处理方法。(1)烧刀烧刀是偶然发生的一种事故。一般在生产中,机组突然降速而加热温度,或者是在机组刚刚起车,还没有达到正常时速时就已经加热,这些都会使高温的毛刺屑不易刨离管面而堆积在刀具有刃部使之烧损。这就需要我们在生产中注意操作动作和时间的协调匹配以及操作的反应及时。(2)焊缝不平刨削后的焊缝纵向平面为波浪形的,我们称之为刨削不平。
如果波浪象搓板似的比较紧密,一般是刃具的后角太小或者是刀杆的强度不够发生振颤所致。波浪若是周期较长的大型波浪,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管径上,由于其重量较低,托辊上的管子在刨削时就会上下起伏跳动,形成波浪形。另外刀架不稳也会产生较大的波浪跳动而形成波浪形的刨削结果。(3)刨(刮)偏刨削后的焊缝处为倾斜的平面,俗称刨(刮)偏(图26)。刨(刮)偏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个是刃具安装倾斜,这个问题还是比较好解决的。另一个则是管子转缝引起的。如果只是轻微的刨偏,又不影响焊接效果时,我们可以将刨刀调偏一些,或通过调整导向辊的角度和压力来达到焊缝方向的控制。(4)平面有时我们可以发现毛刺刨削后所留下的是一个既宽又平的创面。
其实这和刨削是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而是因为“桃型”管的原因,使焊缝挤压后形成较大的外毛刺所造成,所以这时要马上更换新挤压辊,才能获得良好的焊接效果和焊缝刨削质量。加热将高频电流输送到管壁上,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感应式,以单匝或多匝结构的感应圈为主,为感应焊。另一种是接触式,以可活动的电极触头结构为主,为接触焊。在连续性生产中,以感应式结构应用较为普遍。下面我们分别叙述管坯在加热中常见的事故。电流小电流小时焊缝的加热温度和加热速度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焊缝质量有时也很难得到保障。造成电流小的原因除输出功率不够外,在工艺调整中主要有以下方面:(1)磁棒的位置与数量磁棒除本身质量优劣外,其安装位置和数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般磁棒的前端应伸出挤压辊中心线20mm以上,后端伸出感应圈或电极60mm即可(图27),数量以管径与磁棒断面之比不小于3:1为基础。
如果满足不了上述要求,都应及时处理。(2)冷却效果磁棒在受热后会降低磁性效果,受热时间越长,受热温度越高,磁性破坏也就越严重。所以不但要求磁棒自身耐热效果要好,而且外界冷却一定要及时,冷却水既要有流速,又要有流量,这样才能使磁棒经常处于低温状态下工作,延长磁棒的使用寿命。(3)感应圈(或电极)的位置因为高频电流具有邻近效应和集肤效应,所以无论是感应圈还是电极,都应该尽量使其靠近挤压点。另外感应圈与管壁的间隙好控制在5mm以内(两个电极之间的间隙也不要太大,一般可根据管缝的宽度来决定,以3~6mm为宜),这样就可以焊缝的加热效率。(4)焊缝控制焊缝的方向、开口角度以及焊缝的高度位置都对焊接电流的大小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调整时,要焊缝能够准确对正挤压中心,左右摆动量不要太大,以小于1.5mm为佳。
焊缝“V”形开口角度根据所生产的管径大小而定,控制在3°~10°之间,即在感应圈处的管缝宽度不要超过8mm,电极处的管缝宽度不要超过6mm。以上这些可以通过调整导向辊的压下量获取。另外导向辊整体位置适当提高后可以使管坯边缘得到充分的拉伸效果,特别是对薄壁管生产有一定的好处,减少了边缘皱折,稳定了电流的流通。(5)匹配电流的大小和焊速匹配调整是一种被动的做法。在无法加大电流输出时,为了焊缝质量,只有降低焊接速度来延长焊缝加热时间,以达到焊缝焊接时的温度要求。感应圈、电极的熔浇无论是感应圈还是电极,有时会在瞬间被强大的电流烧红发热,如果不及时关闭高频电流输出,就会被烧熔而发生开路现象,引起其它电器事故。
造成这一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水冷却感应圈和电极的烧红熔化现象和水冷却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当感应圈某个部位出现露孔时,冷却水就会被分流,使感应圈在工作中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冷却,而被烧红熔化。特别是在进行接触焊时使用的电极,要求水冷却不但要有流速和流量,而且水流要紧贴电极外平面滑下,中间不能形成空间(图28)。在生产中有时我们会感觉到水量很大,但是仍然会发生电极烧红的现象就是这个原因。同时我们可以用手指去感觉一下水的冲击力度,当感到手指明显有一种被冲击的感觉时,说明水的流速是比较满意的。(2)接触不良接触不良时就会导致电路导电不畅,局部受到大电流的冲击后,导体就会迅速起弧升温烧损。例如夹持固定感应圈的螺丝部位以及电极触头的压紧板松动时等,都会造成局部件的打火发热烧损。
打火打火实际是一种轻微的接触不良和短路表现,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太大的事故,只是偶然出现开路和短路的现象。例如电极触头与管坯接触的部位出现铁质层,就会出现由于接触不良发生打火,甚至使电极发热烧损。遇到这种情况时,需要马上将电极重新修磨。还有感应圈与管壁的瞬间碰触,也会产生打火现象,有时可能会烧穿感应圈。除此之外,还有一些金属物搭接在电极和感应圈上而发生打火,这种打火是一种轻微的短路现象,一般这种金属物都会被电流瞬间熔化,尽管如此,有时会在管壁上留下各种伤疤。无高压”现象在生产中,有时会出现焊接时突然没有了输出电流,使生产无法继续进行下去,我们把这种现象俗称为“无加热”或“无高压”。“无高压”主要有两种原因,一种是高频设备内部电器问题,一种是外部输电设备问题。
下面我们只讲述输出变压器二次线圈以下部位常见的一些问题,因为这一部分应该属于生产工艺调整范围。外部设备引起“无高压”的原因主要是放电现象所造成。而放电又多发生在输出变压器的一次线圈与二次线圈之间,一次线圈自身之间以及二次线圈以下的各处绝缘部位。有时放电现象具有明显的表现,如放电处所产生的弧光、明火等。有时则没有任何表现,如绝缘体碳化,瞬间的接触不良和短路等,这就需要我们进行逐一排查各个接触部位和绝缘部位。故障一般都发生在这些环节处。定径机常见故障相比之下,定径机的故障率低,而且处理起来也较简单,定径机常见的生产事故有以下几种类型。划伤定径的划伤主要发生在管子断面的横向和纵向轴线两侧,多由平辊和立辊孔型的边缘造成。
特别是孔型边缘R圆角磨锐后,一旦出现下列问题都可能引起划伤。(1)轧辊位移 轧辊轴向位移后,使孔型错位不能吻合。但有时轧辊轴向位移后,没有定位锁紧,可以自由式找正,在生产中通过管子的作用自行吻合后,也不会造成管壁划伤。有时因某种原因,轧辊位移后并被自行锁定在一个位置上,使孔型不能吻合,就会造成管壁划伤,特别是立辊,这种现象尤为。(2)轴承损坏 轴承损坏后就容易出现两个孔型不吻合的现象,在轴承轻度损坏时管壁划伤比较严重,而轴承损坏严重时,一般就不会再发生划伤的问题,而是其它的事故,例如钻管,压扁管子等更严重的问题。(3)调偏 调偏完全是一种人为现象,如同成型上平辊压力不均匀一样。在成型中通过对上辊两侧的不同压力作用,可以解决因某些特殊原因而造成的管坯跑偏问题。
在定径机上辊轻微调偏后,可以解决一些转缝和管子不圆的问题,但是调偏力度太大时,就会使两孔型不吻合,而使管壁产生划伤。立辊的上下端受力也应该均匀,如果立辊出现上下仰角时,同样也会破坏孔型的吻合效果,使管壁出现划伤。特别是在孔型的R圆角磨锐后,调偏程度严重时,管壁划伤会更加严重。同时调偏的做法,也会使孔型的弧面磨损更加不均匀,产生不良循环。钻管钻管问题是不多见的,一般薄壁管生产时发生的几率比较多,这主要是因为薄壁管的刚性较差,且因管壁较薄容易被轧辊咬入。所以在生产中出现下列问题都会造成钻管的事故。(1)轴承损坏 下平辊轴承损坏后,在上平辊的压力作用下,管子的轧制线高度就会下降,这时管子就很容易钻入立辊孔型的下辊缘。
如果是立辊轴承损坏后,上下辊缘的间隙加大,管子也同样会随时钻入缝隙中。(2)孔型中心不正 无论是平辊还是立辊,当孔型中心不正时都会导致钻管现象。立辊不正时,在其错误导向下,会使管子钻入平辊的辊缘缝隙中。平辊不正时同样也会使管子钻入平辊辊缘的缝隙中。这种钻管现象一般不会发生在厚壁管生产中,除非孔型中心偏离太大时。只有生产小直径的薄壁管时才比较容易发生钻管。管子不圆不圆的管子形态一般有椭圆、棱圆形和葫芦形三种。椭圆椭圆管完全是因定径孔型调整不当造成的,特别是在定径孔型出现一定的磨损后,不合理的调整就更容易使管子出现椭圆。一般情况下,发生在管子断面横向和纵向轴线上的椭圆管(图29),是因为平辊和立辊之间的压力大小匹配不合理造成的,可适当将椭圆管的长轴方向增大压力,短轴方向减小压力。
如果椭圆管的轴线具有倾斜角时(图30),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在平辊和立辊所造成的椭圆管为同一方向时,可采用转向调整法,通过对平辊的一侧压下,使管子旋转一定方位后,再进行增减力和立辊的压力调整。这种椭圆管是比较难调的一种典例,如果采用转向法也解决不了问题时,还可进行孔型换位的方法。也就是把两个立辊取下来换个位置,这样就和平辊孔型所出来的椭圆管形成了一个相反方向,然后再进行增减力的调整。或者是将上平辊孔型换个方向也可以,使平辊磨损的孔型得到重新的组合,上辊孔型的长轴方向所对下辊孔型的短轴方向,上辊孔型的短轴方向所对下辊孔型的长轴方向。当然,这是在其它方法都无法解决椭圆管时才使用的一种处理方法。
棱圆形管棱圆形管是指在管圆面上的某一部位,有一突起的棱状(图31),我们称之为棱圆管。一般这种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方面原因。(1)成型变形不良 在孔型使用初期这种情况是不宜发生的,到中后期之后,孔型有时在不合理的使用下,孔型弧面出现了不规则的畸形磨损时,才会产生这种不良的变形,生产出棱形管。停机检查时,我们可用手掌去逐道触摸变形后的管坯外弧面,就可以感觉到管坯有无异样变形,如果有异样的突起变形时,就应及时更换这道孔型。(2)定径孔型磨损 因为定径孔型磨损而造成棱圆形管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经常生产一些轻微的桃形管时,而又得不到及时的处理解决,就会使定径孔型的某一部位受到特别的磨损,使这一部位形成一个凹陷的弧面,从而造成棱圆形管的出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