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心理沙盘报价及图片
-
¥30000.00
理解的全面性
初期的心理沙盘咨询师往往关注的是来访者后一个作品,通过场面、沙具等分析来访者的心理状态。但是这是不准确的,也是片面,生硬的。因为心理沙盘疗法是一个过程,而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都是来访者无意识和意识的体现,不管是选择沙具时候的犹豫,还是更改心理沙盘的作品,或者是其中的语言和身体动作等等,都是可以表现来访者内心世界的,所以要从多方面去理解来访者内心世界。
理解的灵活性
初学心理沙盘的咨询师,往往根据精神分析、分析心理学、投射原理来按部就班的理解心理沙盘作品。但是实际情况中,心象往往因人而异,这就要求咨询师能够灵活的运用。在空间的意义中,左边代表的是过去,右边代表的是未来,但是如果来访者左边表现的是现在的生活,那右边的表现的是什么呢。所以沙具的象征,空间的解释,都应该灵活的运用。
原型理论
沙盘是沟通意识和无意识的一座桥梁。沙盘疗法的目标之一就是使来访者的无意识原型意识化,实现个体与具心灵的“对话”。在意识占支配地位的情况下,人是不可能了解自己无意识中的原型心象的,而这些原型心象与意识、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恰恰是导致人产生种种心理不适的原因之一。
当然,沙盘疗法要实现“无意识的内容意识化”这一目标,其前提是唤起来访者的积极想象,让来访者进入到类似于梦的状态中。只有在这种状态中,来访者才会自发产生一系列幻想,这些幻想给来访者带来的体验会影响其意识的过程,进而将幻想中的各种心象组合、构造、创造出一幅内心世界的心理图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沙盘疗法就是要让来访者体验“睁着眼睛做梦”。
个性化理论
相信人的整合趋势
荣格曾提到个性化是人的一种与生俱来的先天倾向,也就是说,人体内存在天然的分化力量和整合力量,这两种力量的对抗决定着一个人形成怎样的人格。分化可以使个体特化,但过度分化可能引起紧张,痛苦、焦虑的体验,导致人格分裂。只有当整合力量足够强大时,才可能避免分裂,自性的实现。因此,个体总是在不断追求整合。
沙盘疗法正是以此为基础,相信人的这种整合趋势,让其通过玩具和沙箱来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外化,意识到可能存在的来自无意识的分裂倾向或非自我部分。既然人有整合的趋势,我们就会用意识去指导、转化或改变那些代表分裂和人格中非自我部分的心象。
建立理想的咨访关系——母子一体性
母子一体性是以母亲来代表治疗者在沙盘疗法过程中应该具有的一种母性原理的态度,即关怀、保护和接纳来访者,将来访者视作一个具有无限发展潜力的人。
母子一体性是指治疗者相信来访者具有治愈和发展的潜能,接纳来访者在沙盘中的一切心象的发展变化。同时,来访者也接纳治疗者和自身在沙盘过程中的变化。
同时,要为来访者提供一个足够安全和自由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治疗者的态度和自我足以接纳和确认来访者非自我部分的心象和治愈过程中出现的新心象。
而来访者的无意识似乎知道这一切,并对此作出反应,表现为来访者的自性原型被唤醒,在沙盘中寻求表现。在这些自性心象中,对立面已被整合,治愈人格分裂面的倾向开始变得明显,终走向了人格的整合。
治愈的目标与转化
沙盘疗法的目标是治愈,也就是努力使来访者的心理达到一种整合, 其前提条件要心理能量间的流通是顺畅的。
能量间能够相互转化,受压抑的能量转化为新的能量,而顺畅的基础是能量间的势差,表现为心理冲突。
心理能量也总是从高流向低,达到平衡,解决冲突。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沙盘疗法的初次体验提示了来访者无意识中的情结,使其意识化,从而引起他内心的激烈冲突,可以把这种冲突理解为来访者面对自己的心灵世界时而产生的一种意识中的紧张。
虽然这个“世界”属于他们,但他们又认为这是一个 “熟悉的陌生世界”。当沙盘作品中出现这个世界的心象或象征时,难免激发起与此相联系的各种情结,此时情结所压抑的能量强度就会增大,于是“流通”就开始。
心理能量在这种条件下才可能由消极转化为积极,才有了实现治愈目标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