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字画怎么送拍,名画鉴定
-
面议
张大千喜好以松荫高士为题材的创作,将高逸之士以概念化的形象置于山水林泉之间,象征士大夫归隐后的生活,同时抒发希冀纵情于物外的情致。
张大千笔下的松荫高士图,可以看作是他作为一个入世画家,希图超凡遁世的自我映照。无论是早年的俊逸秀美、中年的精工富丽,还是晚年的沉郁朴拙,都令人感慨其人物画创作兼具古今的眼界、深厚扎实的传统基础,折服于其笔下人物清丽雅逸的名士风度。
郑板桥擅画兰、竹、石,间作梅花、古松等。他不仅是一位的画家,而且是一位的现实主义的诗人。他的书法,标新立异,自成一体,堪称稀世之珍。故时人称他“三绝诗书画”,不为过誉。
郑板桥除了绘画、书法外还对诗、词、歌、赋、小唱等均有精深的研究,尤其他的诗文,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在清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郑板桥的诗摆脱了清初一些诗词专讲神韵格调的束缚,继承了《诗经》和唐代“杜诗”的现实主义的传统,具有民主性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表现形式。郑板桥的代表诗作.如《悍吏》、《私刑恶》、《逃荒行》、《还家行》、《思归》等,都是积极关注社会的忧国忧民之作。
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后任重庆大学建筑系助教。1943年在四川重庆沙坪坝青年宫举办次个展,1987年香港艺术中心主办“吴冠中回顾展”,1991年
接受“法国文艺高勋位”。他画价的惊人,引起了无数人对他画作的兴趣。但具有反讽意味的是,大众所关心的画价变化,恰恰是吴冠中本人不关心的。在吴先
生眼里,艺术市场受到人际关系、利益包装、经济沉浮等人们无法回避的因素影响。他曾说,“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
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是光照镜子的人。”
1991年9月,吴冠中整理家中藏画时,将不满意的几百幅作品全部毁掉,此番被海外人士称为“烧豪华房子”的毁画行动,目的只有一个:“保留让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的画”。
他曾这样为青年画家指点迷津:“你一定要穿着大师的拖鞋走一走,然后把拖鞋扔了,在穿和脱的过程中,你就会找到自己。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解读吴冠中无疑是一种徒劳。画家像是一个喜欢玩捉迷藏的顽童,当所有的艺术评论家拿着绳子要把他捆个结实,却发现难以措手:他总在不断地变、动。因为结论往往产生于终点,而吴冠中的艺术追求却没有终点。吴先生曾经直率地表示,他所做的就是尽大的力量把作品创作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