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石龙区仪器检测机构-器具计量校准检测机构
-
¥1000.00
期间核查在仪器计量检定/校准工作中的重要性
世通仪器检测中心,全国有多个实验室(广东,江苏,陕西,河南,重庆,四川,福建等等)均可上门检测,可加急出证书,欢迎来电咨询!
1、期间核查在实验室质量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
JJF1069-2012《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和GB/T15481- 2000《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明确提出了对测量与仪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辅助或配套的测量设备进行期间核查的相关要求。尤其在对准确度要求较高,检测过程比较复杂,测量结果比较重要的计量标准和测量设备,仅采取检定/校准的方法是不能完成满足检测质量和要求,只有采用期间核查的方法来控制掌握检定、校准和检测的仪器设备的状态,才能实验室计量检测设备的技术性能在两次仪器校准(或检定)之间的时间间隔内保持测量仪器校准状态的可信度,从而达到检测准确的目的。期间核查既可以掌握计量标准和检测设备的变化情况,又能有效实施对检定、校准或检测过程的质量控制,以防止不合格检测设备的使用,仪器检定、仪器校准或仪器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从而提高计量技术机构质量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仪器计量
2、计量标准和检测设备期间核查的主要对象和方法
明确仪器计量标准装置、仪器计量标准、辅助或配套的测量设备、试验设备以及标准物质。以下对七种情况实施期间核查:
(1)实验室建立的高计量标准的主标准器;
(2)新购置的测量设备和使用的标准物质;
(3)新建立的仪器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使用时间较长、计量性能的稳定性易发生变化;
(4)准确度要求高、测量结果重要的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
(5)对计量标准稳定性进行考核其检定或校准结果超出允许范围时;
(6)计量标准装置或测量设备使用频繁或经常被携带到现场,环境因素容易引起测量设备稳定性变化的;
(7)检定周期较长的计量检测设备,还有自校的参考标准和标准物质;
其中实验室高标准的主标准器、现场使用频繁的主标准器和新建项目的主标准器是期间核查的。
进行期间核查时,可参考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计量检定规程、校准规范等相关标准要求,根据不同实验室要求、不同的仪器设备的特点,从实用性、经济性、可靠性和可行性等多方面综合考虑来选择期间核查的方法。
以下介绍七种常见的期间核查方法
(1)采用一个实验室中的两台同等级的计量标准(这两台计量标准为弱相关或不相关)进行比较。
(2)在资源允许的情况下采用高的计量标准器具进行传递比较。
(3)采用一个实验室中的多台具有相同准确等级的同类仪器设备进行多台比较
(4)在同级实验室之间各选用一台性能稳定的测量设备进行稳定性允许的误差范围的比较。
(5)使用仪器附带设备进行比较
如:电子天平自带一个校准砝码;有的测量设备自带标准样块或标准物质;(使用自带标准物质核查时应注意所用的标准物质的量值能溯源)。
(6)控制过程的期间核查
(7)上、下限控制过程的期间核查
以被核查的测量仪器的大允许误差(△)或计量标准的扩展不确定度(U)确定核查控制的上、下限。
3期间核查的方案
(1)确定期间核查项目。
(2)视实验室的具体情况确定核查人员,针对具体的仪器设备的各自特点,应从经济、实用和可靠等方面综合考虑选择相应的核查间隔、方法及对核查结果的处理方案。一般在仪器设备两次周期检定(校准)间隔时间的中间至少进行一次期间核查。
(3)安排熟悉该仪器设备性能的人员实施核查,根据核查的结果确定仪器设备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对检查的结果做好记录并作出评价。
(4)对期间核查的所有记录以及相关文件整理归档。
4、核查结果的处理
在核查完成之后,如果发现测量设备偏离允许的误差范围,则应立即贴上停用标签,分析误差偏离允许范围的原因,提出整改意见,然后重新进行核查,直至符合要求。若连续出现超出规定误差范围的情况,则计量过程可能有一个或多个重要的错误因素影响了测量过程的正常进行,这时应停止正在运行的测量,分析产生异常的原因,对可能出现的错误因素进行调整,然后重新进行核查,直至符合要求。必要时对已出具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作追溯。
如何对仪器计量证书的结果进行确认
世通仪器检测中心,全国有多个实验室(广东,江苏,陕西,河南,重庆,四川,福建等等)均可上门检测,可加急出证书,欢迎来电咨询!
仪器计量完成后,我们会收到仪器计量检定机构发放的计量证书后,还需对计量证书的结果进行确认。若是仪器检定证书,则只需对仪器检定证书中的合格与否进行确认即可,若是仪器校准证书,由于仪器校准证书上提供的是被校检测设备的示值误差,而不是合格与否的结论,示值误差是否符合要求则需要进行确认。被检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标准对试验箱的准确度要求是评定的依据,应查出说明书上该量程范围内的大允许误差做出符合性判定。则在使用时需按理论值进行修正。对于仪器校准证书上的测量结果离散性较大的,不属于系统误差的设备,则需维修或报废。
对计量证书确认完后,需要在温湿度试验设备上粘贴相应的仪器计量标识,仪器计量标识上一般标注有试验设备的编号、仪器计量结果、仪器计量有效期等。
总之,仪器设备的计量是一个系统的工作,这项工作需要技术人员全面掌握设备的性能、计量特性及工作特性等相关知识,按照要求定期对每台试验设备进行计量。温湿度试验设备通过计量合格后,才能正常投入使用,才能为产品测试提供更加准确的环境,更好的满足产品的测试需要。
仪器计量机构如何做好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供各企业参考
世通仪器检测中心,全国有多个实验室(广东,江苏,陕西,河南,重庆,四川,福建等等)均可上门检测,可加急出证书,欢迎来电咨询!
质检部门的仪器设备,是质检部门固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当今业务活动及发展趋势来看,正确合理地对设备的选择和使用进行成本控制,建立一套完整的设备档案,有计划地更新设备,使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使之持续准确可靠,有效且经济地提供硬件的支持,是检验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设备管理的主要目的。
一般来说,设备管理的成本主要包括购置费用(直接影响折旧费)、维修与设备管理人工成本、维修材料费(主要是备件)、外修费、停工损失等。设备管理成本的控制是设备管理工作中的质量控制关键,所以不应是被动地控制,应将更多的设备成本从不可控制成本变为可控制成本,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体现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效。
仪器校准机构
设备的选择
实验室设备的选择与其他行业中的采购工作有很大不同,主要以满足的经济需求和符合使用需要的品质需求。设备的选择对于整个质检环节来说至关重要,设备作为科技的直接载体,其作用和影响也越来越大。总之,在对技术和市场把握较为准确的情况下,力争达到技术、经济合理、生产可行、结构升级化和合理化,才是合理选择设备的终目的。
设备选择一般应从采购计划制定开始,采购计划应根据处于正常状态下的现有设备数量与实际工作需要来确定设备配备比例,佳配备比例为2:1,一套在正常检验工作中使用,另一套备用,以方便设备送检或发生故障时能及时得到替换,仪器校准工作顺利开展。在对设备进行校验时,应调查可供选择仪器设备的技术指标,进行经济评价,结合本单位发展规划和业务开展情况,作出决策。选择较好方案,以便组织采购。
选择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仪器设备的工作效率。
(2)仪器设备的精度、准确度的保持性。
(3)设备对工作安全的保障性能。
(4)设备是否节约能源、,是否便于检查、维护保养和修理。
(5)环保性。
(6)设备的成套水平。
(7)设备在不同工作条件的适应性。
同时,选择合格的设备供应商也是在选择设备时需考虑的重要因素,这是良好的性价比、可靠的质量和的售后服务的重要。
运用价值工程考虑寿命周期成本和使用效益,也是现代设备购置的另一种基本方法,是控制设备综合成本的有效法则。价值工程就是用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取得好的功能效益,寿命周期成本不仅包括购置成本,还包括使用成本。因此,在购置设备时,要对设备的购置费用、品质、性能、可维修性、使用维修费用进行综合分析,并考虑其经济效益、产品质量、生产效率等,求得佳的价值。
仪器设备的使用
建立有效、完善的设备管理体系是现代设备管理理念的核心内容,对设备寿命周期的所有物质运动形态和价值运动形态进行综合管理,也已经成为现代设备管理的主流观念,是设备管理进行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
仪器设备寿命的长短、效率大小、精度高低,不但取决于设备本身的设计结构和各种参数,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设备的合理使用。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可减轻磨损,延缓老化,保持其良好性能和应有的精度,从而使设备发挥应有的工作效率。
正确合理地使用设备应做到:
(1)根据质检部门本身的工作特点和业务开展情况,经济合理地配备各种类型的设备。既要满足检验工作需要又不能使设备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2)根据各种仪器设备的性能结构和技术特点,恰当地安排检验任务和设备工作负荷,使各种设备物尽其用,避免“大机小用”“精机粗用”等现象。
(3) 为设备配备具有一定熟练程度的操作者,要求操作者熟悉并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结构、工作范围和维护保养技术。上机新人一定要经过培训和技术考核,合格后方可立操作。
(4)为设备使用、维护、保养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设备在规定温湿度、防尘、防震等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转,延长使用期限,设备安全无故障。
(5)经常对职工进行正确使用、安全操作和爱护设备的宣传教育,使设备保持“整齐、清洁、润滑、安全”,处于佳技术状态。(6)制定有关设备使用和维修方面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设备使用责任制度,将使用、维修记录存入设备档案。
另外,坚持对设备的日常维护,防止固定部位的松动。保持设备清洁,经常进行润滑以及进行部分调整工作;定期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清洁、修理、调整,更换少数已经磨损老化的零件,使设备精度达到规定要求,并对主要零件的磨损情况进行测量、鉴定,为编制设备修理计划提供依据。
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磨损阶段、正常磨损阶段和剧烈磨损阶段,要在初期磨损阶段爱护使用,在正常磨损阶段精心维护使用,在剧烈磨损阶段前及时修理。相应地,设备的故障变化规律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期故障期精心安装、认真调试、强化试运转、严格验收;在偶发故障期加强维护保养;在进入磨损老化故障期前及时进行预防维修和改善维修,重视经济和技术劣化。如今在“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大环境下,重视对经济、技术劣化的应对,其基本做法就是提高设备的生产运转效率,防止设备的闲置不用,在技术劣化之前及时进行更新工作。
另外就维修方面而言,预防维修制度是我们应该考虑的维修制度。在此维修制度下,大致可以分为日常维修、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生产维修、改善维修、预知维修等多种方式,各种方式的成本有很大的差别,应根据不同设备和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多种维修方式,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减少维修费用。,可根据不同的故障类型选择,如对状态易于监测的故障实施预防维修,对维修方便、故障有规律的实施定期维修等。其次,可根据经济性的不同选择维修方式,将事后维修费、预防维修费、状态监测费、停机损失费等进行比较,选择费用小的修理方式。再次,按设备不同的劣化形态选择维修方式,预防维修是较好的维修方式。这样,既了设备的正常运行,又能将维修成本降到低。
由于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现有设备和新设备不断完善,设备无形老化的速度越来越快,陈旧设备已无法满足检验工作的需要。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成就,根据检验业务发展需要,改变原有设备的结构或为旧设备增添新部件、新装置,改善原有设备的技术性能和使用指标,使局部达到或全部达到现代化新设备水平,比购置新设备投资少见效快,经济上比较合理。
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仪器计量检测机构的仪器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是维持计量机构仪器设备正常运转的重要,是设备管理的基础,应作为一项经常性和长期性工作来抓,是质量工作中能体现成效的一个基础性工作,那么怎么能做好设备档案管理工作呢?
1.建立完善的仪器设备管理体系和监督体系。在检验机构的质量管理体系中建立与本机构相适应的具体负责仪器设备管理的机构,实行机构、科室、操作人员的三级管理网络,通过相互协调的仪器设备管理网络,设专人负责,使仪器设备管理工作从申购、采购、验收、标识、建档、使用、维护保养、维修、停用、报废等逐一落实。通过仪器设备管理文件的实施,以文件形式将仪器设备管理的目的、岗位职责、管理要求、工作程序、状态标识、记录与档案管理等明确统一规定,使各部门各岗位都了解其在仪器设备管理中所负的责任与应尽的义务,从而实现仪器设备档案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
2.建立仪器设备的管理台账和档案。对于周期计量检定的仪器设备应当建立仪器设备管理台账,应包括仪器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名称、出厂编号、测量范围(量程)、精度(分辨率)、购入日期、购入状态、购入费用、管理编号、使用部门、保管人、用途、状态(在用/停用)、计量检定周期、计量检定单位/部门、上次计量检定日期、检定结果、历次计量检定记录(日期与结果)等,必要时还可增加仪器设备管理类别、等级(贵重、主要、一般)、档案编号等。
3.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通常仪器设备从计量管理角度上可分为周期计量、一次性计量和非计量三大类(或A,B,C类),直接用于测量的仪器设备一般应归类为周期计量仪器设备,而作为提供或创造测量条件或环境条件用的仪器设备(如普通交流稳压电源、空调机等)可归类为非计量仪器设备(C类),对于其测量准确度一般不会随时间、环境条件和使用状态等因素改变的检测仪器设备(如玻璃水银温度计和钢板尺等)可归类为一次性计量仪器设备(B类)。从仪器设备的用途上可分为检验仪器、辅助检验仪器、办公仪器设备、环境使用。根据设备的综合效率,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分类,对设备进行管理。
其主要评定要素:故障的影响、有无替代设备、开动状况、修理难度、对质量的影响、原值等。通过对以上要素进行综合评分,来分别制定对不同类型的仪器的保养或维修计划就比较简单明了了。
4.做好仪器设备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应对本部门所开展的检测项目做出各检测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值的评定,以便在需要时可以提供所检测项目的不确定度值。在进行检测项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时,必然需要用到仪器设备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值。因此,仪器设备的使用部门应注意收集所有仪器设备的各个测量参数的测量不确定度的值,一般可以通过仪器计量检定或从仪器校准证书上得到。
5.做好仪器设备的各项记录的归档工作。计量检定证书、使用记录、维修记录、零配件更换记录等应及时定期归档,这些记录可反映仪器设备的历史情况,以便在出现量值或精度超差时能及时发现和查找原因,并加以消除或采取补救措施。为了将各项记录定期归档,在设计记录方式时好是采用活页形式,并在每页记录加以页号和仪器设备管理编号,防止记录遗失。
综上所述,设备管理工作不是简单地购买、使用、管理设备,包含了方方面面的工作,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需要从各个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技术、经济措施,限制各种支出,主动地降低总成本,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综合管理,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和花费,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作用,可实现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经济、设备综合效用高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掌握设备管理的主动权,掌握设备管理质量控制的主动权,真正体现质量工作的成效,更好地设备测量结果的准确可靠,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