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仪器校准-计量校准检测机构-世通检测
-
面议
吴健雄是世界的核物理学家,“东方居里夫人”,在β衰变研究领域具有世界性的贡献。她1944年参加“曼哈顿计划”,1958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1975年任美国物理学会任女性会长。
吴健雄在实验核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涉及面广。她尤其注意实验技术的不断改进,曾对多种核辐射测量仪器的开发、改进做出了贡献,例如薄窗盖革计数器、某些塑料闪烁探测器。
吴建雄为大家所熟知的是她验证了李政道、杨振宁提出的宇称不守恒理论。1956年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在β衰变过程中宇称可能不守恒之后,吴健雄设计了实验来证明这一的理论。实验要求原子的振动、转动降到低而且排齐,她需要了一个“冰屋”来使核不动,这“冰屋”的温度低到温度0.01K,还要施加10 T 强磁场。当时任何大学实验室都不能满足如此苛刻的实验要求,她联系了拥有全美高水平实验室的美国国家标准局(NBS,美国标准技术院的前身),希望利用该局的国家计量绝热去磁装置来做她的“冰屋”,结果 得到热烈欢迎,并邀请她到NBS来做实验。
在NBS的大力协助下,吴健雄实现了把钴 -60 原子核自旋方向几乎都控制在同一方向,而观察钴 -60 原子核β衰变放出的电子的出射方向。他们发现绝大多数电子的出射方向都和钴 -60 原子核的自旋方向相反。就是说,钴 -60 原子核的自旋方向和它的β衰变的电子出射方向形成左手螺旋,而不形成右手螺旋。但如果宇称守恒,左右手螺旋两种机会相等。因此,这个实验结果证实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不守恒。在整个物理学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在战场上,隐藏在草丛中或雪地里的狙击手是危险的敌人,他们总是选择在不可见的情况下,给对方致命的一击。其实,人们生活中也有比狙击手、黑夜里的刺客更可怕的就在身边,它们几乎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却看不见、摸不着它们。
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环境质量正面临着严重的恶化。大气中细粒子污染物作为目种重要的污染物,不仅会引起身体功能紊乱,还会直接损伤器官功能,甚至导致癌变。空气污染物中的细颗粒物又称细粒、细颗粒、也就是我们常说的PM2.5。细颗粒物是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相当于2500纳米)的颗粒物,它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中。在空气中的含量浓度越高,也表示空气污染越严重。气象和医学普遍认为,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仅相当于人类头发直径十分之一大小,不易被鼻腔内的绒毛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们身体和健康的危害更大。
运用当代的计量仪器与方法,可以对细颗粒物纳米微观结构与特征进行分析,实现从细颗粒物的源头监控与治理空气污染的问题。比如为污染颗粒物采样样品,通过微纳米计量仪器的离线测量以及基于化学法的来源解析方法进行比对分析,可以满足环境细颗粒物特征和来源监测领域的重要需求。
据有关资料反映,在欧盟国家中,由工业污染产生的PM2.5,可以导致人们的平均寿命减少8.6个月。可见,PM2.5是隐藏在我们身边的一个十分危险的,要发现它、治理它,借助的计量技术手段。
手机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这些电波就被称为手机辐射。手机辐射靠比吸收率(SAR)值来衡量。关于手机辐射对人体有没有害的马拉松式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手机辐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天线、外观设计等因素,在实际使用中,手机辐射的大小还和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使用者周围的地理环境、基站的设置情况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讲,手机离基站越近,辐射就会越小,反之就越大。
很多人使用手机都有很多误区,比如说打手机时总喜欢走来走去,在角落里接听电话等。频繁地移动位置会造成手机信号的强弱起伏,手机总是在向发射站传送无线电波,加大手机的辐射量。而在角落里使用手机时,信号较差,这会使手机功率加大,从而造成辐射强度增大。基于同样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
手机和基站等电磁辐射不会影响人身健康,这本是科学界共识,在国外也从来不是个问题,但在中国却引起了公众恐慌。究其原因,恐怕运营商为竞争而散布的辐射谣言是源头,当初推广CDMA手机时,某运营商打出了“绿色手机”的伪概念, 拿低辐射作为卖点,用欺骗公众的手段来提高竞争力,但其实两者差别并不大。
基站发射功率虽然比手机大, 但由于手机距离人体近,综合比较后,还是手机对人体的辐射量要大得多。因害怕辐射而抵制基站是本末倒置,因为手机与 基站的距离远了,手机使用者反而要遭到更强的辐射,这恐怕是抵制者们所没有想到的。
甲烷,俗称瓦斯。化学式CH4,是简单的有机物,在标准状态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它是天然气、沼气、油田气及煤矿坑道内气体的主要组成部分。甲烷有毒吗?甲烷对人基本,但浓度过高时,空气中氧含量明显降低,会使人窒息。当空气中甲烷达到25%~30%时,会引起头痛、头晕、乏力、呼吸和心跳加速等,含量更高的话,会导致窒息死亡。甲烷会爆炸吗?甲烷是一种易燃气体,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达到一定温度或有明火时,会有燃烧爆炸的危险。
甲烷检测仪是检测甲烷气体含量的仪器,也称瓦斯计。能够在工业环境下对甲烷气体进行实时检测并发出声光报警。它适用于管道寻漏、漏点定位、气体浓度监测,能有效人身安全。甲烷气体检测仪主要由传感器、显示器或气室和光路组成。
甲烷检测仪按采样方式不同分为泵吸式和扩散式。泵吸式仪器是通过泵将待测气体吸入到传感器内进行检测。扩散式仪器是气体分子自由扩散,传感器在有效范围内检测气体浓度。甲烷检测仪按检测原理不同分为催化燃烧式、红外吸收式和光干涉式。催化燃烧式是利用催化燃烧的热效应原理,由检测元件和补偿元件配对构成测量电桥,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气体在检测元件载体表面及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无焰燃烧,载体温度升高,通过它内部的铂丝电阻也相应升高,从而使平衡电桥失去平衡,输出一个与气体浓度成正比的电信号。通过测量铂丝的电阻变化的大小,就知道气体的浓度。红外吸收式是利用气体浓度与吸收强度关系来确定气体的浓度。光干涉式是通过测量气体折射率的变化来确定气体的浓度。(来源:2016年全国计量科普知识库)
加气机主要由LPG液相管路和气相管路、阀门、流量计、温度传感器、电子计控装置、气液分离装置、加气机壳体及回液口等部分组成。加气机的大允许误差为正负1.0%。液化石油气加气机作为国家管理的计量器具,质监部门对其实施全过程监管。在生产环节,加气机制造单位应按照1015-2014《计量器具型式评价通用规范》,对新研制的各种形式的加气机都要申请型式评价,申请前还应取得经国家的防爆检测单位出具的、符合国家有关防爆标准的防爆合格证。液化石油气加气机投入使用前,经计量行政部门依法授权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强制检定合格。液化石油气加气机使用过程中,接受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一年两次的强制检定。液化石油气加气机的维修应由具有合法维修资质的单位进行修理。修理后的加气机应重新由法定计量机构检定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液化石油气加气机应具有付费金额指示功能。小付费金额单位为0.01元。加气机加气前,可以有电子计控装置显示选择的单价,单价应可调。具有流量计系数和密度设定功能的加气机,应对电子计控装置进行有效封印,确保流量计系数和密度不被随意更改。
燃气用户在使用燃气表时应注意以下一些事项:
1、当燃气公司给用户新装或更换燃气表时,应检查燃气表是否有制造计量器具许可证(CMC标识)和强制检定合格标志,表框铅封或封印是否完好。
2、安装新燃气表时,检查其字轮显示数字,一般不应大于5m3;如是智能燃气表,应检查其智能功能是否正常。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与燃气公司沟通。
3、当燃气公司进行抄表时,应留意所抄记数字与表上字轮显示数字是否一致。
4、当燃气公司进行安全检查或更换燃气表时,燃气用户应积极配合,以确保正常和安全使用燃气。
5、国家对燃气表的安装有统一要求,燃气用户不得擅自改装、拆装燃气表,更不能破坏燃气表,故意使燃气表少计量或不计量,以免引发用气安全事故或民事、刑事诉讼。
6、当对燃气表的计量数据有疑义时,应注意保全相关证据,并及时与燃气公司沟通。如未得到有效解决,可向燃气表检定技术机构咨询有关技术问题,或向相关管理部门反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