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HG润滑油厂家,抗正己烷脂
-
面议
随着环境保护法规日趋严格以及机械工业( 特别是汽车工业) 的发展,对润滑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生产这些的润滑油,特别是要调配大跨度多级内燃机油,采用低挥发性、高黏度指数的基础油,即VI大于120、饱和度大于90% 。主要成分为异构烷烃的APIⅢ类基础油具有这些性能特点,可以满足上述要求。采用溶剂脱蜡和催化脱蜡工艺是不能生产Ⅲ类基础油的,因为这两种加工方法只能将高黏度指数的正构烷烃从油品中除去,造成基础油的黏度指数低,而不能将这些高黏度指数的正构烷烃转化为高黏度指数、低倾点的异构烷烃,这不但使基础油收率低,而且不能满足基础油的规格要求。异构脱蜡的基本原理就是在分子筛催化剂的作用下,将高倾点的正构烷烃异构化为低倾点的支链烷烃,异构脱蜡已成为当代生产API Ⅲ类基础油的重要手段。已实现工业化的润滑油异构脱蜡技术主要是Chevron的Isodewaxing技术和Exxon Mobil公司的MSDW技术。 [2]
闪点是表示油品蒸发性的一项指标。油品的馏分越轻,蒸发性越大,其闪点也越低。反之,油品的馏分越重,蒸发性越小,其闪点也越高。同时,闪点又是表示石油产品着火危险性的指标。油品的危险等级是根据闪点划分的,闪点在45℃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在油品的储运过程中严禁将油品加热到它的闪点温度。在粘度相同的情况下,闪点越高越好。因此,用户在选用润滑油时应根据使用温度和润滑油的工作条件进行选择。一般认为,闪点比使用温度高20~30℃,即可安全使用。
润滑油的凝点是表示润滑油低温流动性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有重要意义。凝点高的润滑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相反,在气温较高的地区则没有必要使用凝点低的润滑油。因为润滑油的凝点越低,其生产成本越高,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一般说来,润滑油的凝点应比使用环境的低温度低5~7℃。但是特别还要提及的是,在选用低温的润滑油时,应结合油品的凝点、低温粘度及粘温特性全面考虑。因为低凝点的油品,其低温粘度和粘温特性亦有可能不符合要求。
油品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受热蒸发和燃烧后形成的焦黑色残留物称为残炭。残炭是润滑油基础油的重要质量指标,是为判断润滑油的性质和精制深度而规定的项目。润滑油基础油中,残炭的多少,不仅与其化学组成有关,而且也与油品的精制深度有关,润滑油中形成残炭的主要物质是: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及多环芳烃。这些物质在空气不足的条件下,受强热分解、缩合而形成残炭。油品的精制深度越深,其残炭值越小。一般讲,空白基础油的残炭值越小越好。
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后产生的热量,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动力输出以及摩擦阻力消耗和辅助机构的驱动上;其余大部分热量除随废气排到大气中外,还会被发动机中的冷却介质带走一部分。发动机中多余的热排出机体,否则发动机会由于温度过高而烧坏。这一方面靠发动机冷却系来完成,另一方面靠润滑油从气缸、活塞、曲轴等表面吸收热量后带到油底壳中散发。
发动机的气缸与活塞、活塞环与环槽以及气门与气门座间均存在一定间隙,这样能各运动副之间不会卡滞。但这些间隙可造成气缸密封不好,燃烧室漏气结果是降低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润滑油在这些间隙中形成的油膜,了气缸的密封性,保持气缸压力及发动机输出功率,并能阻止废气向下窜入曲轴箱。
相信有些朋友不会陌生,它是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是1991年5月取代CCMC而成立的组织,CCMC是欧洲共同市场汽车制造商协会它是ACEA的前身,有与ACEA相似职能。ACEA组织每两年修订一次该组织汽车润滑油规格,其部分指标与API通用。另外还有一个称为ILSAC即国际润滑剂标准化及认证的组织。它是由美国车辆制造商协会和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联合组成。ILSAC于1990年10月颁布了对于小汽车发动机用油的测试规格GF-1。
低速高负荷、高速高负荷工况下的柴油机使用CE级油润滑;涡轮增压柴油机应选用CD级及以上;CF-4适用于高速、重负荷、长周期运行的柴油机,特别适用高速公路行驶。有效防止活塞环磨损、机油变稠;燃料硫含量小于0.05%时选用CG-4柴油机油;燃油喷射压力更大,运行温度更高的双金属活塞发动机,选用CH-4柴机油;装有“低温废气再循环”系统的发动机,要求选用CI-4柴机油。
国内随着环保要求国三、国四的推广,各发动机生产厂家推出了发动机(电控发动机),机油的使用级别也在相应提高,CD级己经淘汰,CF、CH级成为主流。根据中国的国情,如车辆超载严重、路况差、司机化程度低、柴油硫含量不稳定等不良因素,造成发动机提前大修。所以应选用质量级别高的机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