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箱涵管道施工方案
-
面议
压力管道广泛存在于电力工程、市政工程、水利工程等领域,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土地资源短缺,新建压力管道由于用地的限制,有时需要在废弃的混凝土箱涵内敷设压力管道。
带有纵向锁紧装置的连接——纵向串接方式,使涵管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管道,虽然以胶圈作为密封材料,但其接口已非柔性接口,而是刚性接口。因而当管道基础发生沉降时,在管体断面内产生沉降应力。贯穿式连接,纵向串接筋施加的预应力作用在整个箱涵断面上,可以以此平衡基础沉降应力,施加足够的纵向预应力可避免此类管道被折断。相邻箱体式连接,通过连杆把相邻两个箱体连接起来,对胶圈施加压力达到接口密封的要求,但此种连接方式未在箱体内形成预压应力,没有抵抗沉降应力能力,当沉降应力较大或纵向收缩位移较大时,有可能使箱体折断。从而此种连接方式,应对管道地基及基础进行设计计算,并需控制施工质量。
当管涵为无混凝土(或砌体)基础、管体直接设置在天然地基上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并做成与管身弧度密贴的弧形管座,安装管节时应注意保持完整。管底土层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加固。
单孔无圬工基础管涵
① 挖基与备料与单孔有圬工基础管涵相同。
② 在捣固夯实的天然土表层或矿砂垫层上,修筑截面为圆弧状的管座,其深度等于管壁的厚度。
③ 在圆弧管座上铺设垫层的防水层,然后安装管节,管节间接缝宜留lcm宽。
④ 在管节的下侧再用天然土或砂砾垫层材料作培填料,并捣实至设计高程(如图所示),再将防水层向上包裹管节,防水层外再铺设粘质土,并其与管节密贴。在严寒地区这部分特别填土填筑不冻胀土料。
⑤ 修筑管涵出人口端墙、翼墙及两端涵底和进行整修工作。
沟底纵坡很陡时,为防止涵洞基础和管节向下滑移,每段长度一般为3~5m,台阶高差一般不超过相邻涵节小壁厚的3/4。如破度较大可按2~3m分段或加大台阶高度,但不应大于0.7m,且台阶处的净空高度不小于1.0m此时在低处的涵顶上应设挡墙,以掩盖可能产生的缝隙。无圬工基础的陡坡管涵,只可采用管节斜置的办法,斜置的坡度不得大于5%。
当管节分散在各工点就地制造时,通常将管节滚动到预定位置上进行安装。如在坡道上滚动时,为确保安全应采取制动措施。当集中制造向各工点运送时,装卸车时可用扒杆或起重机械,如地形许可,亦可利用有利地形。装在车上的管节应用木块或草席等软物隔开,并固定牢固,以免运送途中互相碰撞,造成管节损伤。
安装管节时要求做到基础沉降缝与管节沉降缝对齐,洞身的纵向轴线与基础纵向轴线一致,各管节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管壁内侧流水槽面平顺,洞身的纵横断面符合设计要求。管节安装定位后,即应用小石块垫稳,以防走动。全部管节安装完毕后,即应在管节外侧沿涵洞纵向两边全长的范围内填塞混凝土,做成凹形管座。做管座前应将管外壁之泥圬等洗刷干净。
管涵预制
(1)所预制的管涵成品,表面应清洁平整,没有蜂窝、麻面、离析坑洞、破角或其他缺陷,且无外部涂刷的痕迹。外形轮廓清晰,线条顺直,无翘曲现象。预制管涵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70%以后才允许脱模。
(2)所有预制管涵的材料质量,制造工艺及制成的构件,都应在预制场地接受检查和实验,具体的检验和实验项目,均应经工程师批准。
(3)管涵在运输拆卸过程中,应采取防碰撞措施,避免关节损坏或产生裂纹。管涵装卸过程中,不应在地上滚动。
施工要点
(1)管涵通常采用工厂预制钢筋混凝土管的成品管节,管节断面形式分为圆形、椭圆形、卵形、矩形等。当管涵设计为混凝土或砌体基础时,基础上面应设混凝土管座,其顶部弧形面应与管身紧贴合,使管节均匀受力。
(2)当管涵为无混凝土(或砌体)基础、管体直接设置在天然地基上时,应按照设计要求将管底土层夯压密实,并做成与管身弧度密贴的弧形管座,安装管节时应注意保持完整。管底土层承载力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加固。
(3)管涵的沉降缝应设在管节接缝处。
(4)管涵进出水口的沟床应整理直顺,与上下游导流排水系统连接顺畅、稳固。
(5)采用预制管埋设的管涵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有关规定。
(6)管涵出入端墙、翼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第5.5节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