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孩子不想学习怎么办
-
¥600.00
我是心理咨询师刘聪文心理老师,抑郁症发病率为何逐年攀升,问吧!
有称抑郁症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持续的情绪低落、不想跟别人交流、失眠、焦虑甚至轻生自杀……心理健康问题出现频率之高不禁让人们疑惑,现在的心理究竟是怎么了?
我是刘聪文心理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美国纽约城市大学实验心理学硕士,对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及多文化心理有较为深入的研究。为什么容易抑郁?如果陷入焦虑情绪之中,有效的排解措施是什么?高校中的心理疏导渠道畅通吗?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已经抑郁?关于心理健康问题,欢迎向我提问!
2.5k
健康 -07-31
Ta的其他3个话题
我是心理咨询师刘聪文心理老师,如何正确处理悲痛欲绝的负面心理,问我吧!
讨论 | 亲子阅读,不止陪伴还要有方法
我是心理咨询师刘聪文心理老师,如何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问吧!
新颖、大胆、、有趣的好问题更有机会获得回复,开始提问吧!提问
69个回复共131个提问,热门 新
李杍沐-12-08
上了大学以后,其实就挺喜欢一个人的,不想和别人接触,因为演的成分太大了,你说我会抑郁吗?
刘聪文心理老师 -12-2333
抑郁本身更多的是主观体验。如果你能明确感知自己的喜恶,同时在意识到相对的代价的同时也能接纳应对,没有给你的日常生活带来太大的困扰,那就不是。
浩劫-12-17
周老师,您好,我是一名大一的学生,当我往往想融入一个环境时,我发现我是胆怯的,尽管我的内心不断地暗示我要怎么做,但我始终不敢向前迈出那一步,时常有一种自己是多余的感觉,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学校,有许多话都只能憋在心里,以至于我错过了许多,我想要改变,却总是迷茫,我能怎么办呢?
刘聪文心理老师 -12-2311
感谢你的提问。
就像每个人长大了之后高矮胖瘦不同一样,每个人的性格和适应的环境也会不同。
看起来你对自己有很强的自我觉察能力,能意识到自己在不同环境下的感受。
建议你可以回想或是观察一下自己相对更适应的社交场合有哪些,比如人少一些的?基于共同的兴趣或是话题相遇的?团体中有一两个你比较熟悉的人?提前告知日程的?
与其将注意力放在那些会让你你感到不自在的场合,不如以更积极的视角找出自己相对更适应的场景。然后从这些场景开始慢慢走出你的舒适区。
此外,你也可以先预想一下你觉得可能会发生的糟糕的结果具体是什么,以及对应的你承受或是应对这一结果的方法。比如是担心你说完话之后大家都沉默?还是你说话的时候被人打断?或是其它什么具体的场景呢?以及即便真的发生之后,可以如何应对呢?
社交就像任何一门学科一样,也是一项可以通过练习不断精进掌握的技能。你可以把这个看成一道应用题。看得出来,你有很强大的想要改变的动力,当你确定即便发生糟糕的情况,你也可以面对的时候,就能把自己从这些焦虑和恐惧中解放出来,把注意力放到你希望通过“融入环境”而实现的真实目标上了。
查看此问题的另外1个回答
小兔兔-12-08
请问您,抑郁症是否和中学,小学时代有关联?
刘聪文心理老师 -12-230
可能会有,当也不是必然。
简心life-11-25
如何去和一位患有抑郁症的朋友相处呢?不知道怎么跟他说话,怕刺激到他。
刘聪文心理老师 -12-0843
,协助其即时就医,并接受必要的心理咨询或其它各项心理健康干预。且及时的干预一定是重要也是有效的。
其次,倾听并尝试理解对方情绪的来源。情绪为什么低落?有没有任何相关触发事件?情绪波动有没有任何规律?
之后,通过你们的交流示范“负面情绪和动力缺乏也都是可以被接纳的”。不用特意回避自杀、自伤、自残等话题。让对方知道“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话题”,但在必要时或发现你自己难以承受时求助心理咨询师。
后,帮助对方把注意力放在积极的人事物和活动上,创造目标感和希望感。
此外,记得即时留意你自己的情绪状态,避免造成“工伤”。
查看此问题的另外1个回答
许五两啊-11-27
周老师您好,我想问近年心理问题出现频率提升的一个根本原因是脆弱,是否正确
信息时代让大家有了个不必要交际的虚拟世界,同时也降低了孩子们的交际表达能力,同时愈发稳定的社会环境也使孩子们的心理更加脆弱
刘聪文心理老师 -04-1651
对于抑郁症的普遍程度,尤其是在国内的普遍程度,各个统计口径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但参考国际水平,国际卫生组织WHO预计全球抑郁症患者3.2亿人,而抑郁症也将于今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疾病。
国内数量的增长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对于抑郁症认知度的提升。很多人以前也都符合抑郁症临床诊断标准的表现,但不知道原来这是个病。即使现在,国内抑郁症就医率预计仍不足10%。
另一方面,原先医疗和社会经济水平有限,大家关注的都还是吃饱、穿暖、不生病。现在平均寿命也长了、生活条件也好了,开始追求尊重与认同、归属感、价值感。同时,老年人的抑郁症比例也相对较高。
以前大家庭的生活方式也提供了比较稳定的社会支持系统,但现在尤其城市里的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单身居比例在一线城市不断升高,农村空巢、留守儿童等等都是各类心理问题不断提升的社会时代背景因素。
查看此问题的另外9个回答
沈行之-04-09
老师你好,我是一个。刻板印象里敏感属于女性特质,但是这是错的。我知道但同时仍很敏感,这似乎无法改变?之前看渡边淳一提到“钝感力”,似乎对敏感的人来说是很好的改变方法。您是怎么看待“钝感力”的呢?敏感可不可人为操控?等待着您的回答。
刘聪文心理老师 -04-10123
感谢你的提问!
就像你说的,社会文化当中存在很多偏见,这当中就包括性别偏见,比如女性就应该是情绪敏感的、照顾人的、外表吸引人的,而男性应该是身体强壮的、情绪情感不外露的、意志坚定坚强的。但许多研究都表明,如果单纯为了满足这些性别偏见而往上靠,无论对于男性女性的身心健康都是没有好处的。
随着国际上女权运动的发展,这样的刻板印象逐渐松动,它们的不合理性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相信你身边的同龄人很少再会因为你不够敏感,而觉得你都不配做女性了。
但这样的性格人格特质形成背后有成长过程中整体历史文化的原因。小的时候长辈希望女孩是“乖的”“懂事的”,这背后一部分潜台词就是能看脸色、对别人的情绪和反应要敏感,而男孩则是“皮一点挺好的”。诸如此类的例子还很多。
但这既然可以后天形成,也可以再二度自主改变,只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而需要时间和环境。
你能意识到这背后有性别刻板印象,就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了。
其次,你可以先理清对自己真实重要的关系和职业/人生目标,从重要到不重要做一个程度排序。很多时候所谓敏感是因为在乎的人和事太多。
此外,遗忘是一项特别重要的技能。找到阻碍自己遗忘的障碍,也能帮助你扔掉一些脑子里的垃圾,排除毒素一身轻松。
钝感力其他的部分更类似一些人际交往技巧,相信是你有了这些基本的价值观之后可以自主练习体验的。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查看此问题的另外1个回答
网友fMbIFz-02-16
周老师你好!得知一个朋友得了抑郁症,刚去看望了他。目前知道他在服用三种药,然后有打坐观想。在两小时的聊天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目前的"对十么事都没兴趣,没有活力"这个状态很困惑,害怕。他也说自己根本不敢一个人待着,害怕。作为朋友,我建议他好找个心理咨询师。他总想回到从前,认为从前很快乐,,他是个在社会上公认的所谓的"成功的人"。但突然经历了事业的失败,无法承受情绪和状态的大反转。我有点手足无措,怕说十么不该说的话刺激到他。但又希望可以帮助到他,对他有一些好的疏解。我想问和他交流需要注意十么,,谢谢了
刘聪文心理老师 -04-1243
因为朋友的身份限制,您的朋友对您会有一些先存标签,也会担心有些事情说了之后您对他的评价,或是潜意识想要利用这些。
这些由于朋友关系先存的偏见是无法跨越的。这也是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也不能给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做咨询。所以也建议您的朋友找到适合自己的存在主义或是精神动力学派取向的咨询师。通常有这两个学派相关培训背景的咨询师更擅于协助来访者探索并重塑更稳定的意义感、价值感。
从朋友的角度可以以倾听和认可对方的情绪为主。相信他也不是为了寻求解决方案来和您谈话的,因此也不比急于安慰或强加希望感,让他觉得好像不开心是错的,我“应该”要更好的,反而加深自责或自愧的情绪。
水晶透明-04-11
请问,出现什么情况时要高度怀疑自己或身边的人有抑郁症,并及时就诊?
刘聪文心理老师 -04-1231
抑郁症主要的临床表现为1.思维迟滞(反应速度变慢、思维易涣散),2.情绪低落(根据个人年龄性别、人格特质等等具体表现多变,有时表现为烦躁易怒、悲观绝望、自我否定等),3.兴趣缺乏,做什么事都提不起劲来。
但表现上个体差异还是很大的,有的是特别典型的低落情绪强度强、无法控制,无端哭泣,不想出门,甚至有自杀自残意念。但也有些表现为沉迷网络、暴饮暴食、家庭矛盾,和其它心理问题共病。
还有一项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标准,也就是本人的学业、工作、人际关系受到了多大的负面影响。
当主观或周围人的困扰和痛苦程度较高的时候,都可以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 90项症状清单SCL-90做一个初步的评估。但只有精神科医生才有诊断权。即使是心理咨询师也都没有进行具体诊断的权力的。
我是青少年心理咨询师,玩游戏到什么程度才算成瘾,问吧!
世界卫生组织近发布新版《国际疾病分类》,将游戏成瘾列入精神疾病。该组织列出的游戏成瘾的症状包括:无法控制地打电玩、越来越经常将电玩置于其他生活兴趣之前,即使有负面后果也持续或增加打电玩的时间。然而,在这个电子游戏迅速发展的时代,几乎所有人都成了游戏玩家。玩游戏到什么程度才算成瘾?
我是原北京军区总医院成瘾医学中心、中国青少年心理成长基地心理咨询师钱丹塞恩回答,每年治疗网络成瘾案例50余人,曾参与制定了网络成瘾的标准。目前在未成年人的网络成瘾因素中,游戏成瘾占到82%。游戏成瘾列入精神障碍,对网瘾的预防和科普很有意义,但是大多数人对精神疾病的认识有一定误区,把网瘾和疾病联系在一起有可能会带来青少年的反感。如何界定游戏成瘾?以及如何预防青少年游戏成瘾?欢迎和我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