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1公分木荷繁殖栽培,荷木
-
面议
形态特征
大乔木,高25米,嫩枝通常无毛。
叶革质或薄革质,椭圆形,长7-12厘米,宽4-6.5厘米,先端尖锐,有时略钝,基部楔形,上面干后发亮,下面无毛,侧脉7-9对,在两面明显,边缘有钝齿;叶柄长1-2厘米。
花生于枝顶叶腋,常多朵排成总状花序,直径3厘米,白色,花柄长1-2.5厘米,纤细,无毛;苞片2,贴近萼片,长4-6毫米,早落;萼片半圆形,长2-3毫米,外面无毛,内面有绢毛;花瓣长1-1.5厘米,外1片风帽状,边缘多少有毛;子房有毛。
蒴果直径1.5-2厘米。花期6-8月。
繁殖方法
播种繁殖为主,每年10-11月,蒴果呈黄褐色,微裂时采集。蒴果采回后先堆放3-5天,然后摊晒取种,筛选后干藏。
2-3月播种为宜,选择交通便利,排灌方便,深厚、肥沃、疏松的沙质土壤作苗圃地。深耕细翻,施足基肥后播种,条播或撒播均可,但以条播为好,便于管理及起苗。可采用宽幅条播,行距20-30厘米,播种沟宽8-10厘米,深3厘米,亩用种量7-9公斤。播种后用薄土覆盖,并盖草淋水保湿。15-20天后即可出苗,待幼苗大部分出土时,揭除盖草,加强管理。当年生苗长到30-50厘米,地径0.5厘米以上时,即可出圃。
及时间苗补苗,使苗木分布均匀。间苗分2-3次进行,选阴雨天实施,间掉弱小苗、病虫危害苗和过密苗,7月底结束,亩保留3.5-4.5万株,问苗后及时浇水。若问掉的幼苗长势好,可带土移植。
养护管理
主要注意苗木根部,常有蛴螬危害,注意防治。其它管理都很粗放,不作详述。
加强肥水管理是培育壮苗的关键,幼苗生长初期,注意保持苗圃地湿润。施肥以薄肥勤施为原则,并根据苗木的不同生长时期,施用腐熟的人粪尿或化肥。幼苗期(4月中-6月底)以氮肥为主,少量多次;速生期(7月初-9月初)以氮、磷肥为主,约15天施一次;木质化期(9月中-10月底)以磷、钾肥为主,约20天施一次。
圃地选择
育苗圃地应是中等肥沃的酸性砂质土地,深翻20-25厘米做苗床。在3月中旬播种,播种量每亩8-9公斤,均匀撒播于床面,覆细土以种子半掩半露为度,盖草约1厘米左右。播种后20天出芽,揭去盖草。除草每月2-3次,拔草后施肥,掌握由稀到浓,每月1-2次,以氮肥为主。在5月、6月和7月间苗,每平方米定苗数次留苗130株,第二次留苗110株,第三次留苗90株,同时注意病虫害的防治。当苗高25厘米以上,地径0.5厘米以上,次年苗木可出圃造林。
主要价值
经济
木荷,又名“何木”,属山茶科常绿乔木,有红何木、银何木、竹叶何木等品种,夏天开白花、芳香四溢。
木荷的经济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⑴木荷树冠高大,叶子浓密。一条由木荷树组成的林带,就像一堵高大的防火墙,能将熊熊大火阻断隔离。
⑵广繁殖性。它的种子轻薄,扩散能力强。木荷种子薄如纸,每公斤达20多万粒。种子成熟后,能在自然条件下随风飘播60至100米,这就为它扩大繁殖奠定了基础。
⑶木荷有很强的适应性。既能单种植形成防火带,又能混生于松、杉、樟等林木之中,起到局部防燃阻火的作用。
⑷木荷能抑制其它植物在其树下生长,形成空地,可从低处阻隔山火。
这种林木主产于中国中部至南部的广大山区,既是良好的用材林,又是美丽的观赏林,但人类越来越欣赏它的防火特长。有的将它混种于其它林木之中,有的以它为主体,种成防火林带,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木荷树又被称为荷木、柯树,属于山茶科植物,高能长到25米,多生长在我国浙江、江西、广东等地区,木荷树的用途在于可作为药材入药。木荷树的叶子和根皮经过处理后可入药,它的叶子入药有、止痛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