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区能耗监测平台系统绿色建筑生命周期管理
-
¥9999.00
能耗监测系统:单位的能耗相关数据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传输到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汇总,验证、筛选、整理打包后,采用HTTPS将数据上传至系统平台。能耗在线监测端设备分别由内、外网处理单元与数据交换单元(隔离芯片)三部分组成。内、外网处理单元是一台网络安全计算机设备,分别连接于内外网络。内、外网处理单元之间通过隔离芯片进行数据的摆渡传输。当隔离芯片与内网联通时与外网电路是断开的,当隔离部件与外网联通时,与内网是断开的。并在确保网络隔离的前提下实现适度的数据交换。
软件功能
概况
概况功能主要目的是为了让用户直观了解建筑、分项、区域、部门等整体用能情况。通过曲线图、柱状图、饼图等多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让数据以容易理解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主要以报表形式为用户提供不同表计采集到的能源消耗值与其他各种参数,方便用户了解各设备的能源消耗情况,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功能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挖掘,用户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功能判断出能源使用是否合理,为能源使用改进提供数据基础。
用能单位能耗监测是对能源消耗较大的企业或单位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实时、准确和全面的监测与分析。
其重要意义包括:
1. 能源管理优化:帮助企业了解能源消耗的分布和趋势,发现能源浪费和效率低下的环节,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成本。
2. 节能减排:为制定能源政策和节能减排目标提供数据支持,促进全社会的能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3. 合规监管:确保用能单位遵守能源消耗相关的法规和标准,保障能源的合理使用。
4.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监测和分析,推动企业采用更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力。
能耗监测通常采用的技术和方法包括:安装智能计量仪表、建立能源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和远程监控等手段,对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各类能源的消耗进行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和展示。
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是指对各类公共建筑物(如办公楼、商场、医院、学校等)在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实时或定期的数据采集、统计、分析和评估。
其主要目的包括:
1. 节能管理:通过监测能耗数据,发现能源浪费的环节和设备,采取针对性的节能措施,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成本控制:有助于准确核算能源成本,为公共建筑的运营管理提供成本控制的依据。
3. 政策制定:为制定能源政策和节能标准提供数据支持,推动全社会的节能减排工作。
4. 设备维护:可以监测设备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故障或能效下降的设备,进行维修或更换,保障公共建筑的正常运行。
能耗监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包括智能电表、水表、气表等计量设备,以及数据采集与传输系统,将采集到的数据上传至能耗监测平台进行处理和分析。
国家发改委对能耗监测通常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 数据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求能耗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完整,涵盖各类能源的消耗情况,包括电力、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2. 监测范围:涵盖用能单位、行业和领域,以全面掌握能源消耗的总体情况。
3. 实时性和周期性:定期或实时采集能耗数据,以便及时发现能耗异常和趋势变化。
4. 数据上报: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格式,向相关部门上报能耗监测数据。
5. 计量器具配备:用能单位要配备符合规定的能源计量器具,确保能耗数据的计量准确。
6. 数据分析和应用: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为制定能源政策、节能规划和评估节能效果提供依据。
7. 监督检查:加强对能耗监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对数据造假、虚报等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8. 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能耗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实现数据的共享和互联互通。
不同地区和具体情况下,发改委对能耗监测的要求可能会有所差异和侧重。
多场景覆盖
泛适用于智能楼宇、园区、商业综合体、场馆、工厂等空间,实现水、电、气、冷、热等能源采集与管理
AI赋能
通过AI算法,实现对用能异常的智能告警及自动调控
多维管控
通过建立多维能耗模型,实现建筑空间的全过程能耗量化管理
精细化预算
以行业预测算法作为基准,外部影响规则为辅助,建立精细化能耗预算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