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人民币出售价格,套人民币上门收购
-
面议
套人民币种类繁多,币别复杂,有12种面额62种版别,套人民币中名币济济,不少藏品被誉为藏界的,像“绝品四珍”和“十二珍品”都是钱币收藏界的名贵收藏品。
在早的印刷中我们已建立了很严格的管理制度,其中条就是没有总行批准是不准印制的,各版别的纸张和颜色都要经总行批准,这就在管理上上了个台阶,严格统一了管理要求,有了统一的技术标准。套人民币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20元券第二版万寿山(甲)和20元券第七版万寿山(乙)、50元券第二版火车大桥(甲)和50元券第三版火车大桥(乙)、50元券第四版列车(甲)和50元券第五版列车(乙)、100元券第三版万寿山(甲)和100元券第四版万寿山(乙)以及100元券第六版北海桥(甲)和100元券第七版北海桥(乙),这五对人民币的图案相同,颜色不同。另外,1000元券版耕地券是套人民币中一枚狭长币。
由于当时各解放区的环境和全国解放初期条件的限制,套人民币的设计思想还不够统一,图案既有反映工、农业生产的劳动场面,也有反映交通运输的情景,还有的反映北京等地名胜古迹的……内容繁杂,主题思想不、不明确。钞票种类多,面额大小差别大。
从1948年12月到1953年12月,共印制发行了12种面额、62种版别的人民币,小面额只有1元,大面额则是50000元。到套人民币发行后期,1元券几乎退出流通领域。印制工艺多样,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为了用快的速度进行钞票的印制、发行,以满足解放战争的需要,当时只得采取应急措施,老厂新厂一齐上,新旧设备一齐用,工艺上采用了石印、凸印、凹印、胶印、凸凹合印、凸胶合印、胶凹套印等七种技术,纸张、油墨等主要原料也都是就地取材。因此,钞票的质量差别较大、参差不齐。
变迁
⒈中国人民银行钞票,早见于1948年11月25日《华北银行总行关于发行中国人民银行钞票的指示》。
⒉新币,早见于1948年12月1日华北人民发布的金字第四号公告,为区别解放区钞票,称解放区钞票为“旧币”,称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为“新币”。
⒊中国人民银行券,在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
⒋人民券,早见于194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民银行有关新币发行各种问题的答复》一文。把中国人民银行券简称为“人民券”。
⒌人民币,早见于1949年6月14日上海市直接税总,直税字号《上海市印花税稽行办法》。“人民币”这一名称次开始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⒍套人民币,1950年8月为设计新的人民币(指第二套人民币)时,中国人民银行设计方案和组建人员,称套人民币为套人民币。
7.1955年2月,发布《关于发行新的人民币和收回现行的人民币的命令》,发行第二套人民币,同时回收套人民币。兑换比例为套10000元=第二套1元。
收藏旧币要注意品相,一般来说,纸币一定要完整,另外藏品起码要七八成新。由于套人民币的品种多、印刷水平差别很大、防伪效果较差。而一些在收藏市场见到的所谓真品如果价格太便宜的话应小心真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