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平台与人力资源公司的合作模式及法律风险解析
-
面议
灵活用工平台与人力资源公司的合作模式主要包括渠道合作和业务外包两种形式,它们各自涉及一系列法律风险。
渠道合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力资源公司作为渠道商,向灵活用工平台推荐用工企业,用工企业与平台直接签订合同,人力资源公司从中获得佣金。这种模式的法律风险在于灵活用工平台需要核实用工企业提供的业务真实性及其合法性,防止出现虚开增值税发票或拆分人员工资逃税的行为。
图片
业务外包模式:人力资源公司从用工企业承揽业务后,转包给灵活用工平台,并与平台签订协议。这种模式下,灵活用工平台不直接面对用工企业,可能无法确认实际用工企业与自由职业者之间是否真正转变为灵活用工模式,存在被认定为存在劳动关系及虚开增值税发票的风险。
图片
除此之外,灵活用工平台还可能面临以下风险:
财税不合规风险:使用现金发放报酬可能导致财税不合规问题,企业应通过银行转账等合规方式支付劳务费。
用工关系风险:企业可能将正式员工转变为临时用工,逃避社保和个税责任,侵害员工权益。
非法市场营销风险:一些平台可能采用非法营销手段,如推广加盟、收取加盟费和金,存在资金链断裂和平台跑路的风险。
代征个税风险:若灵活用工平台具备委托代征资质,但管理不善,可能造成纳税人少征税款、未按期上缴税款等问题。
资金和信息泄露风险:平台可能存在资金被挪用或盗取的风险,同时可能不当使用入驻者的个人信息,造成信息泄露。
虚开发票风险:企业和平台可能串通,虚构用工业务以虚开发票,一旦被查处,将面临法律责任。
法律性风险:灵活用工中企业和个人的关系界定存在争议,可能导致企业在发生纠纷时承担额外的法律责任。
为降低这些风险,灵活用工平台应谨慎评估与人力资源公司的合作,核实实际用工企业转包业务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明确平台的业务转包功能,约束人力资源公司的发包及验收行为,并进行定期风控核查,避免与风险较高的人力资源公司合作。同时,平台和企业应明确与自由职业者的权利义务,避免将来发生不必要的法律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