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实验室仪器设备检验校正第三方机构,仪器计量检验
-
面议
仪器校准与检定是有区别的:仪器校准是仪器计量仪器管理过程中的一个技术环节,而检定是一个完整的仪器计量仪器管理过程。因此仪器校准规范与检定规程必然也是有所差别的。但在现有的仪器计量技术规范中表述的不清晰,特在此进行讨论。
什么是仪器校准规范?仪器校准规范是经过特定组织制定并批准颁布,在一定范围内施行,作为仪器校准时依据的技术文件。因此仪器校准规范定义下列内容:
适用范围:被仪器校准的仪器;被仪器校准的仪器计量特性;参考标准;标准的值;仪器校准条件;仪器校准方法和程序:如何操作(获得值、数据处理、结果处理)。
通过这些内容的定义,我们才能确定:该规范是否适用于某个特定的测量仪器;通过哪些仪器计量特性评价该测量仪器的性能;这些仪器计量特性的具体含义。
由于仪器校准活动与检定活动的差异,仪器校准规范只规定了特定测量仪器的仪器计量特性,规定了仪器校准方法和程序。检定规程除了包含上述内容外,还需要规定被检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及对相应仪器计量特性的仪器计量要求,对型式批准内容的符合程度的检查等内容。
仪器校准规范与检定规程的更重要的差别在于:检定规程规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条件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优于仪器计量要求的1/3,以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不明显影响测量仪器合格性判定。而仪器校准规范不规定被检测量仪器的准确度等级,因此也不需要对仪器校准过程中的不确定度来源进行控制。不确定度来源由执行该仪器校准规范的实验室根据自己确定的目标不确定度进行控制。仪器校准实验室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配备测量标准仪器、控制仪器校准条件,在经济合理的条件下实验室仪器校准结果目标不确定度的实现。换句话说,仪器校准过程中使用到的测量仪器,环境控制要求等,由仪器校准实验室决定,并用不确定度分析进行评估,经过比对或能力验证活动进行确认。
仪器校准规范需要规定仪器校准方法,仪器校准方法具有补充说明被测仪器计量特性具体定义的作用。仪器计量特性的仪器校准可能具有不同的方法,或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如量程或准确度的限制,需要采用不同的仪器校准方法,但不同方法复现的量值定义相同。当测量方法对定义有所偏离时,考虑由此引入的不确定度分量。
仪器计量特性的定义和仪器校准方法的选择考虑被校仪器的使用方法,以仪器校准结果对测量仪器的溯源具有意义。
这里要强调的是,执行相同的仪器校准规范,不同仪器校准实验室出具仪器校准结果的不确定度可能不同,但仪器校准结果的含义是相同的。
执行不同的仪器校准规范,仪器校准结果的差异可能会很大。差异产生的原因各种各样,其中可能包括表述测量仪器性能的仪器计量特性种类和数量,相同名称的仪器计量特性的不同含义。因此,不能简单的评价一个仪器校准规范的优劣。
例如:现在社会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仪器校准规范不是法制仪器计量管理的范畴,仪器计量特性的选择由用户决定。而对于一种测量仪器,可能需要多个仪器计量特性才能够准确表述其基本的测量能力,任意删减评价的仪器计量特性可能影响对其实际仪器计量能力的全面评定。而各实验室自行编制的仪器校准规范,由于编制人员对测量仪器特性的认识和实验室对仪器计量成本的考虑,规范中包含的仪器校准项目会有不同。
而考察不同的仪器校准规范,会发现常见的仪器计量特性也会具有相同名称但含义不同的现象,包括重复性和示值误差。重复性在有些规范或规程中通过贝塞尔公式计算得到标准偏差表示,另一些规范或规程却通过测量数据的大值和小值之差表示———这两种表示方法之间的差异是很大的;示值误差在有些规范或规程中通过单个示值与实际值之差表示,另一些规范或规程中则通过多次平均值与实际值之差表示,两种结果反映的仪器准确度是不一样的。
仪器校准的流程分为几个步骤,给大家参考:
仪器校准测量不确定度
在进行测量以及说明和使用测量结果时,供方应考虑在测量过程中所有重要的已被识别的不确定度,包括由测量设备 (含测量标准)、人员的操作程序和环境引起的不确定度。
在评估不确定度时,供方应考虑全部有关数据和资料,包括由供方和为供方实施的过程统计控制系统得到的可用数据和资料。
确认程序文件
供方对实施的所有确认都应制订和使用文件化地确认程序。
供方应所有的确认程序能充分满足其使用目的。尤其是程序应包括足够信息,以程序的正确实施,每次使用的一致性和测量结果的有效性。必要时,确认人员能及时得到所需要的程序。
记录
供方应保存全部有关测量设备的牌号、型号、序号或其他标识记录。这些记录应证实每一台测量设备的测量能力。任何校准证书和其他有关性能的资料都应该是随时可用的。
计量校准不合格测量设备
不合格设备是:已经损坏,过载或误操作,显示不正常,功能出现了可疑,超过了规定的确认间隔,封缄的完整性已被破坏,都停止使用、隔离存放,作出明显的标签或标记。
不合格设备应在不合格原因已被排除并经再次确认后才能重新投入使用。
在调整或修理前,如果校准结果表明,该设备在以往的测量中出现了明显的误差风险,供方应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确认标记
供方应所有测量设备都牢固耐久地用标签、代码或其他标识标明其确认状态。确认中的局限性或使用中的限制也应标在设备上,当标签和代码不适用或不适当时,应制定有效的代用程序并形成文件。
确认间隔
应根据测量设备的稳定性、用途和使用情况,在适当的时间间隔对其进行确认。确认间隔应使设备在使用中可能发生重大准确度变化前进行再确认。根据确认前的校准结果,如果有必要,应缩短确认间隔,以准确度不变。
封缄的完整性
在确认的适当阶段,应对测量设备上能影响其性能的可调部位进行封缄或采取其它的防护措施,以防未经授权人员的改动。封缄的设计应使一旦改动即出现明显的痕迹。
供方确认体系应提供这种封缄的使用规范以及封缄已经损坏或脱落的设备的处置规范。
外购产品或外来服务的利用
供方应对测量的可靠性有重大影响的外购产品或外来服务满足所需要的质量水平。
1、测量不确定度的意义
测量不确定度的大意义是使国际上不同实验室出具的数据之间具有了一定的可信性、可比性和可接受性。从而使世界各地的用户可以判断测量结果的等效性,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定/校准,为测量结果的表示与国际接轨提供了依据。因此这也是仪器校准工作开展的必要环节。
测量不确定度是“表征合理地赋予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与测量结果相联系的参数”。
2、不确定度的表示
测量不确定度用于定量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它是“说明了置信水准的区间的半宽度”,测量不确定度需要用两个数来表示:一个是不确定度的大小——置信区间;另一个是置信概率,表明测量结果落在该区间有多大的把握。
3、测量不确定度和测量误差的区别
测量不确定度和传统的测量误差是完全不同的,其具体区别可以整理如下:
3.1测量误差定义的区别:
测量误差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表示测量结果对真值的偏离。由于真值未知,而是约定真值代替,所以只能得到测量误差的估计值。测量误差用于定量表示测量的结果与真值的偏离程度。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的区别:
测量不确定度是用来表征这种估计值是在一个多大的范围内取值。因此,测量不确定度定义为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并且约定以分布区间的半宽度表示,在数轴上是一个区间。测量不确定度用来定量表示测量结果的可靠程度。
3.2测量误差定义的区别:
测量误差通常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两类。随机误差表示测量结果与无限多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亦称总体均值)之差,系统误差是无限多次测量结果平均值与真值之差,因此它们都是无限多次测量的理想概念。实际中,我们只能进行有限次的测量,也就是说,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只能得到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估计值。
测量不确定度定义的区别:
测量不确定度是根据其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分为A类评定方法和B类评定方法。“随机,,与“系统’,表示性质,“A类”与‘,B类”表示方法,如果需要区分不确定度的性质,应表述为“由随机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或“由系统效应导致的不确定度”。
3.3测量误差分类的区别:
误差的概念与真值相联系,由于真值未知,实际上是以约定真值代替真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与无限多次测量平均值有关,两者都是理想化的概念,而实际上只能通过有线次数测量得到其估计值。
测量不确定度分类的区别:
可计算得出具体值。
3.4测量误差表述方法的区别:
误差具有确定的符号,是两个量的差值,不能用正负号的形式来表示。
测量不确定度表述方法的区别:
不确定度是以置信区间半宽度表示,恒为正值。当由方差求得时,取其正平方根值。
3.5测量误差合成方法的区别:
误差是一个确定的数值,采用代数相加的方法对各误差分量进行合成。
测量不确定度合成方法的区别:
不确定度表示一个区间,当各不确定度分量彼此立时,采用方和根方法合成,否则要考虑相关项。
3.6测量误差结果说明的区别:
测量误差等于测量结果减真值,因为真值是确定的,故相同的测量结果是相同的误差,而与得到该测量结果的测量设备、测量方法和测量程序无关。
测量不确定度结果说明的区别:
不确定度则是描述被测量之值的分散性,两者在数值上并没有确定的关系。测量结果可能非常接近于真值,即误差很小,但是评定给出的不确定度有可能比较大。反之,对于测量误差比较大的测量结果,评定给出的不确定度有可能较小。
一般情况下,一个仪器校准机构内能够用来测量某一力值点的标准测力仪不止一个。比如:对于200kN这个点来说,它就出于在600kN的标准测力仪(一般测量范围为50kN~600kN、1000kN的标准测力仪(一般测量范围为100kN~1000kN)和2000kN标准测力仪(200kN~2000kN)这三个不同大小的标准测力仪测量范围内。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可以使用本实验室的某一标准测力仪,对同级别或是低的另一标准测力仪进行核查。由于该方法可以由单个实验室立完成,故可称之为“实验室内部比对法”。
“实验室内部对比法”的意义在于它客服了传统方法的一些不足,大大提高了核查的效率,节约了核查的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实验室内具备0.1级的标准测力仪,也可以在对0.3级测力仪进行比对核查时使用,这样的核查效果更佳,此时,该方法即变形为传递比较法。
1、实验室内部比对法的具体应用方法
(1) 实验室内部比对法的应用条件
实验室内部比对法的应用条件为:在一个实验室内,除被考核标准外,还需有与之量程相同或是有可以覆盖被考核标准测量范围的标准器作为核查标准;如果被考核标准的多个核查点(一般为标准器测量范围内的若干常用点)可被多个不同的标准器包含在其测量范围内也可。
以世通仪器校准机构测试所为例,把ES-300百分表式标准测力仪(生产地:长春,编号CZ-78027,测量范围为50kN~300kN)作为被核查对象,可作为其核查标准的标准器有:300kN传感器式标准测力仪(生产地:高碑店,编号0430,测量范围为20kN~300kN,准确度等级:0.3级);300kN传感器式标准测力仪(生产地:HBM,编号0401,测量范围为10kN~300kN,准确度等级:0.1级);
600kN的传感器式标准测力仪(生产厂家:HBM,编号1076,测量范围为50kN~600kN,准确度等级:0.1级);1000kN的传感器式标准测力仪(生产厂家:HBM,编号7682,测量范围为50kN~1000kN,准确度等级:0.1级)。
若把1000kN的传感器式标准测力仪(生产厂家:HBM,编号7682,测量范围为50kN~1000kN,准确度等级:0.1级)作为被核查对象,可选取其常用点50kN、400kN、800kN三个点作为核查点,而实验室内没有任何一个标准器的测量范围可以包含这三个点,这时,就可以选取600kN(生产厂家:HBM,编号1076,测量范围为50kN~600kN,准确度等级:0.1级)做为核查标准对50kN和400kN点进行核查,同时选择2000kN的传感器式标准测力仪(生产厂家:HBM,编号7682,测量范围为50kN~1000kN,准确度等级:0.1级)。
(2) 实验室内部比对法具体应用方法
实验室内部比对法实质上可以理解为实验室间比对法和传递比较法的变形。故由公式(2-1)和公式(2-2)变形可得实验室内部比对法的两个公式。
各种计量仪器都应该经过严密的测量,以防在检测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仪器计量机构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有效的监督工作。在对于相关违规的或个人做出严厉的批评,并给与相应的处分,让各其他部门加强对于计量仪器和单位的监管,同时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个人给与严重警告,以此来体现计量的准确性的定位。同时,仪器计量机构的有关工作人员也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以及认真负责的态度。
一、仪器计量机构在计量管理上存在的缺陷
(一)测量人员的检测水平低
计量检测人员应该具备的检测知识,而对于仪器计量机构检测员的水平问题是有待解决的,一旦检测人员存在不合格的测量人才时,就会给整个仪器计量机构的声誉带来严重的影响,以至于在日后的工作中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仪器计量机构在对于计量人员使用的时候要严格要求其水平,仪器计量水平是每一位检测人员时刻提高的知识。
在检测过程中如果出现人为的仪器计量有误,是对整个仪器计量机构的一个重创,而相对来说计量人员的水平高低也直接影响到其本身的利益问题。
任何一家计量单位都不会启用不的仪器计量人员,因此,仪器计量人员的各项水平都是受欢迎程度高低的有力武器。
(二)仪器计量单位的仪器更新换代较慢
对于计量机构来说重要的莫过于计量仪器的不断跟新换代,测量仪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测量数据的有效性,同时,好的测量仪器能够更好的检测出问题,也能为测量人员节省很多的时间,一方面是对技术人员的解放,更重要的是减少了错误的频率,提高了准确度。另一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产品的质量问题,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会带给人们更舒适的生活环境。测量仪器性能的好坏,也是十分关键的因素。计量机构应该关注仪器的使用,在仪器使用过程中加强对仪器的更新换代,对于仪器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验,在检验的过程中一旦发现问题就进行及时的改正。尽可能的避免不必要的失误。
而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在计量仪器上花更大的精力,使得计量仪器能够及时的更新。
(三)仪器计量机构管理体制不健全
仪器计量机构对于仪器计量有效性的管理是严重不当的,而整体归结为计量机构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体制是一个单位发展的主要依据,计量机构管理是很据代表性的,杂乱的计量管理,没有的管理人员,也没有相应的管理体制,这是一家机构怕有的问题,但是对于计量机构有这些还不足以,更重要的是有一个行之有效的监督体制,在监督计量的过程中能够很好的促进仪器计量机构的发展。不健全的管理体制给计量机构带来了严重的内部不协调,使得内部管理和仪器计量人员都没有明确的分工,使得遇到问题时互相推脱责任,没有形成一个良好的考察体系,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能够很快的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加以改正。
(四)仪器计量机构责任分工不明确
对于仪器计量机构应该制定出明确的分工表,把任务和责任分配到人头上,以至于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的解决。由于计量机构在工作的分工上没有明确的目标,因此,把原本简单的工作搞得复杂化,在浪费精力的同时,也浪费了很多的时间,严重阻碍了计量有效性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计量机构的发展的阻碍,明确而合理的分工是工作有序进行的基础和前提。计量机构在对于企业的计量仪器上的管理一旦存在遗漏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会带给计量机构很严重的损失,同时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仪器计量机构的发展不仅依靠内部人员和仪器的度,而是需要一个合理且明确的分工制度。在此基础上加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计量人员进行有效的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计量机构的信誉问题。
二、仪器计量机构改革的措施
(一)仪器计量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
定期的培训计量人才是计量机构重要的人才培训目标,同时也是重要的人员在培训的工作,而仪器计量人员的定期培训也是人才的一种充分利用,能够更好的发展计量机构的检测能力,人员拥有的与时俱进的知识水平是计量机构的条件,对于人才的使用和管理都是重要的。相对于机构来说培训也是对计量人员的个人素质的提高,会增强其计量能力和责任感,会在一定条件下进行人才能力的转化。
(二)仪器的更新换代要做到位
对于仪器的使用和换代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要跟着时代的需要进行改革,用来完善仪器中存在的误差问题,仪器对于的计量机构来说是相当重要的测量仪器,也是对于其下各行业的检测仪器,一旦出现任何瑕疵都会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是对工作的不负责,同时也不利于计量机构的整体发展。
(三)加强监管力度
高超的计量检测水平,保障产品的规格和质量,可以避免生产经营活动不能正常进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于计量机构来说,对于下面的监管都应该做到严格一致,在一定程度上要有利了各行业间的测量公平性。要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进行有效且有力的监督和管理,这也是对计量机构一个很好的沟通,以及互相监督。那么如何减少加强管理力度是计量机构面临很严重的问题,只有加强管理力度才能在检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仪器计量过程中的相应责任的推脱,能够加强业务中质量的提高,监管力度是计量机构重要的对计量管理的方法,会有效的增强计量机构的监管工作。
(四)仪器计量机构内部管理进行创新
计量机构内部的管理层进行创新和管理,仪器计量内部的创新包括:管理体制的创新、仪器的监管、仪器计量人员的管理创新。对于人员管理创新上就应该要加强对人员思维的创新,能力的提高以及思想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的条件下进项合理的改革是计量机构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对人员技术的一个提高,在此基础上加强计量人员管理改革的方案,很大程度上减轻人员的盲目性。对于人才的管理和使用上都会是一个很大的和进步。对于计量机构也是一项很好重要的创新和发展。
仪器计量管理是一种监督执法和协调的过程,实施资源优化配置,从而走上可持续发展的新天地。世通仪器从完善计量检测方面探索如何提升计量管理水平。计量机构随着未来的发展会很大程度上减少人员的失误,同时,也会减少计量机构中存在各种问题,会在社会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同时也是对工作人员的一种减负,对于仪器计量机构也是一种量化工作的表现。
当仪器校准,仪器校正的结果的不确定度小于仪器允差的三分之一时,我们会认为该仪器合格,该校准值有效,其不确定度传播给测试结果.
另外,我们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仪器校准,仪器校正结果的重要性
1.测试结果不确定度用于表征实验室测试结果的质量
不确定度作为表征测试结果质量的尺度,可用以衡量实验室测试能力。因为它反映了实验室环境条件、仪器设备条件、人员素质等所有因素对测试结果产生的影响。 “实验室的佳测量能力通常小于实际测量的不确定度”。实验室认可或能力验证的组织者往往通过了解实验室给出的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值,来确认该实验室的测试能力。
2.测试结果不确定度用于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验证测试结果的有效性:当客户或实验室内部对测试结果提出异议时(或其他需要进行复验的情况),实验室应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或称复验)。①复验结果与原结果之差(差值的值,以下同)△1≤U (U为测试方法给出的扩展不确定度或实验室根据长期积累的方法精密度评定的测情结果扩展不确定度),确认原测试结果; ②△1 > U则应进行第二次复验,假如第二次复验结果与原结果之差△2≤U且第二次 复验结果与次复验结果之差则确认原测试结果;假如△2>U而△3≤U;则 判定原测试结果无效;③其他情况,三套数据合并,合并后的结果与原始结果之差△≤U则确认原结果,否则判定原结果无效。 判定实验室内部比对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实验室内部进行再现性比对、不同人员的测试比对试验时,U值做为前后两次测试结果的差值(值)的临界值,来验证实验室一段时间来或人员之间测试能力是否一致。△< U说明测试能力无明显差异; △≥U说明两次测试间隔内或测试人员之间测试能力有明显的差异。这时实验室应立即进行诸如使用有证标准样品校准、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等验证方法来验证当前实验室的测试能力;或采取核查、培训等措施以保障检验员测试能力的一致性。
3.测试结果不确定度用于确认新方法和新仪器的研究开发成果的可靠性
应用新方法或新仪器对标准物质进行测试,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小于标准物质规定的不确定度,可认为新方法或新仪器可靠。或使用新、旧方法(仪器)同时对质量相对稳定的物质进行测试,其完整测试结果进行比较,测试结果没有显著差异的,不确定度小的方法(或仪器)更加可靠。
4.测试结果不确定度用于确认标准方法和非标准方法的适用性
在评估和确认试验方法时,验证该方法适合于所需用途,结果的不确定度是 可接受的。假如拟采用的某方法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u值大于技术规范公差(或合同 公差)时,则认为该方法不适合于该批货物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