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水下灌注桩施工队-承接桥梁基础打桩施工
-
¥10000.00
冲孔灌注桩技术交底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施工准备:检查现场水电、道路等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准备施工测量控制网,桩位布置图。同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确保每位施工人员都清楚施工要求。
2. 埋设护筒:护筒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制作,埋设的深度以满足水头高度和稳定孔壁的要求。
3. 泥浆制备: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粘土作为造浆材料,制备符合要求的泥浆。
4. 冲击成孔:利用冲击钻机及钢丝绳作为主钻具,用钻头反复冲击岩层,使桩孔周围的土层向孔内挤压、密实。在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检查和保持泥浆的指标参数,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5. 清孔:成孔后应对桩孔进行清理,清除孔内泥浆沉淀的淤泥,确保桩孔的垂直度及承载力。
6. 钢筋笼制作与安装:检查钢筋笼的质量和规格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安装时应注意对钢筋笼进行定位和加固。
7. 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导管是否符合要求,清洗隔水球及球塞,并在孔底停留一段时间以混凝土的密实度。在灌注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桩位是否有偏差,并及时调整。
灌注桩断桩预防措施包括:
1. 控制好混凝土质量,确保其具有良好的和易性,振捣密实,且不能出现离析现象。
2. 科学合理化布置钢筋笼钢架的接头,一般以焊接为佳。若使用搭接绑扎,则需确保焊缝的密实性,避免因焊缝不达标导致桩基质量问题。
3. 在灌注过程中,如发生受材料、设备及人为因素等影响而变更桩基混凝土配合比时,应进行现场坍落度检测与钻芯取样检测,以加强桩基检测并进行抗压试验,验证结果是否符合设计标准。这样能够有效预防桩基底部缺陷而导致的断桩问题。
4. 灌注桩成孔过程中,应避免因操作失误或检测不及时而导致的坍孔问题,从而有效预防桩底超压力灌注。
5. 灌注桩混凝土灌注至设计标高时,应适当控制灌注速度,避免因速度过快导致混凝土中断。同时,灌注过程中应安排专人值班,避免其他因素导致断桩问题的发生。
桥梁桩基出现断桩的处理方法包括:
1. 如果断桩截面损坏程度较小,可以采取注浆的方法填充孔洞,并进行加固。
2. 桩基断层位置位于表面,可以采用局部加固的方式进行处理。通常采用植筋的方法进行表面处理,以稳固。
3. 如果断桩位置位于较深的位置,可以采用钻孔取土的方式扩大桩基断面的截面面积,增加承重强度。可以使用钻头和钻机进行操作,操作时应钻孔的垂直度,避免造成二次伤害。
4. 如果断桩问题较为严重,无法通过以上方法修复,那么需要采取桩基补强施工的方案。通过在原有承重基础上增设承重梁,增加承重面积的方式,来减少原有承重结构的损伤。这种方法需要使用到钢筋和混凝土,以桥梁桩基的承重能力
桥梁桩基断桩预防
桥梁桩基出现断桩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地质条件差、施工质量不规范等因素。为了预防断桩情况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强化施工前期的地质勘察工作,确保提供准确的地质资料,从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设备。
2. 严格控制钻进参数,泥浆的质量和比例,避免因地层变化而导致的卡钻、埋钻情况。
3. 规范施工流程,加强成孔质量控制,确保钢筋笼下放过程中不变形、不扭曲,同时注重混凝土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在规范范围内。在灌注过程中,注重导管的高度控制,避免因导管提出混凝土面而导致的埋管问题,可能会减少断桩的产生。
4. 加强桩基施工过程中的监测工作,实时关注各种工艺参数的变化,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防止断桩情况的发生。
反循环钻孔技术交底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施工准备:检查水源和泥浆拌和设备,挖设泥浆池及泥浆沟。
2. 钻机准备:安装钻机,调整机身,保持平稳。
3. 钻进工艺:控制钻压、钻速,保持平稳钻进。
4. 循环清孔:在钻进达到设计要求后,进行清孔,确保孔内排除积聚的渣滓。
5. 吊入钢筋笼:按照设计要求吊放钢筋笼,保持位置准确。
6. 灌注混凝土:灌注前应检查导管,确保导管埋深合理。
钻孔灌注桩打桩要求包括:
1. 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开挖的基槽尺寸,用全站仪测放桩位,井字型控制测量放线。
2. 埋设护筒:护筒多用钢制,埋设的深度在2至4米之间,其作用是固定孔口位置,保护孔口,防止孔口坍塌。
3. 钻孔:钻孔时,根据土质情况保持钻机稳定,钻孔速度适当。
4. 钢筋笼制作与下沉:钢筋笼制作严格按设计图纸要求进行,在制作时特别注意箍筋的制作长度和连接长度,主筋加工长度不宜太长,以避免连接后的圆箍筋变形。同时在下沉过程中垂直与水平,应保持导管在混凝土面的低端上下移动,如发现钢筋笼上浮应立即停止浇注并采取调整措施。
5. 灌注混凝土:严格控制灌注时间,避免因时间过长造成导管堵塞,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不大于6米,不大于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