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锂电池三元材料回收联系电话
-
¥68.00
长期回收:
1:废电池类:(钴酸锂、钴粉、四氧化三钴、氧化钴、氧化亚钴、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钴泥、钴浆、A品、B品电池、废旧锂电、镍氢、镍镉、聚合物电池、18650电池、电池正负极、手机电池保护板各型号钢壳电芯,铝壳电芯等一切含钴废料)
2:废镍锡类:(废镍板、镍块、镍珠、梅花镍、发泡镍、镍合金粉、氢氧化镍、镍片、镍渣、镍泥、亚镍粉、青片、青粉、负极片、负极粉及库存的加拿大、金川、挪威等镍板镍角等、锡条、锡线、锡块、锡渣、锡膏、锡珠等含镍料)
当前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体系主要分为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和三元材料等多种技术路线,作为对比,成本、能量密度、安全性为核心指标。
钴酸锂作为代商品化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振实密度大、充放电稳定、工作电压高的优势,在小型电池中应用广泛。
但钴酸锂成本高、循环性和安全性较差;锰酸锂比容量较低、循环性能特别是高温循环性能使其应用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磷酸铁锂价格较低、环境友好、安全性和高温性能较好,但能量密度较低、低温性能较差;三元材料综合了钴酸锂、镍酸锂和锰酸锂三类材料的优点,存在明显的三元协同效应,能量密度更高,但成本较高,安全性要求更高。
三元材料因的单体能量密度,能程度提升续航里程,是目前乘用车动力电池的主要正极材料。
从正极材料出货结构看,三元材料依旧占据主流地位。根据GGII数据,2020年中国正极材料市场出货量达51万吨,同比增长27%。从占比来看,三元材料占比为46%,因受到上半年影响较2019年略有下滑,但仍占比高,且增长态势不变;磷酸铁锂材料因补贴效应弱化占比提升;除三元和磷酸铁锂外,其他材料类型出货量占比下降。
回收锂电池三元材料,钴酸锂,钴粉,氧化钴,四氧化三钴,电池正极,镍锂电池,镍废料,稀有金属
回收锂电池三元材料,高镍正极能量密度高,具备里程优势。三元材料中,Ni/Co/Mn是过渡金属元素,形成固溶体,原子可任意比例混排;Ni上升会提升容量;Mn4+呈电化学惰性,主要起稳定结构的作用,Mn含量上升会提升释氧温度,保障安全性;
Co既能稳定材料的层状结构,又能减小阳离子混排,有利于电池循环性能。目前电池能量密度方面NCA>NCM811>NCM622>NCM523,随着能量密度的提升,整车里程焦虑不断改善。另外单位Wh的电池成本也将进一步改善
高温固相法是当元材料主流制备方法,加工的核心在于配方和工艺控制。锂 电池正极材料的合成流程及关键设备存在共性,主要采用高温固相法,生产流程 大致包括前道工序(锂化混合、装钵)、 煅烧工序、后道工序(粉碎、分级、批 混、包装等)等三大部分。
,将前驱体和锂源进行计量后在混料机中混 合均匀,然后放入匣钵中进入窑炉,在一定的温度、时间、气氛下进行煅烧,冷 却后的物料进行破碎、粉碎、分级,得到一定粒度的物料,将其批混干燥,即得 到高镍三元正极成品。三元材料核心生产流程是其中的煅烧工序,也是为考验 厂家技术的环节
回收锂电池三元材料,钴酸锂,钴粉,氧化钴,四氧化三钴,电池正极,镍锂电池,镍废料,稀有金属
1、 原材料成本计算是根据元素守恒定律、三元材料的化学式,以及原材料的损 耗率,计算出单位质量三元材料所需上游原材料的质量,乘以每种上游原材 料的价格,得到原材料成本;
2、 厂家自产前驱体生产三元正极材料;
3、 将三元材料的成本构成分为原材料成本、前驱体加工成本、正极材料加工成本,售价拆分是在三元材料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前驱体加工毛利和正极材料加 工毛利;
4、 表中上游原材料价格全部为不含税单价,引用鑫椤锂电2021年 2月5日数据。
回收锂电池三元材料
随着镍含量增加,正极材料加工成本及加工利润均逐渐增加。从正极材料加工成 本来看,NCM811 的售价 NCM523 和 NCM622,主要原因一是高镍材料生产环境 要求较高,需要纯氧烧结,单吨耗氧量在 4 吨以上,氧气成本占比居高,NCM523 煅烧只需要空气气氛;二是高镍三元正极耗电量普通正极材料,三是由设备 要求造成的能耗成本过高等,由此造成加工费偏高。
将 NCM523,NCM622,NCM811 进行价格分拆,对于锂电正极材料的费用来说,占比大的都是原材料的成本, 而当前 NCM811 的原材料成本低,因此 NCM811 的正极加工利润显著 NCM523 和 NCM622。随着镍含量增高,加工费用增大,因而随着镍含量增大,正极加工 成本、正极加工利润均逐渐增加
回收废电池类:(钴酸锂、钴粉、四氧化三钴、氧化钴、氧化亚钴、三元材料、镍钴锰酸锂、钴泥、钴浆、A品、B品电池、废旧锂电、镍氢、镍镉、聚合物电池、18650电池、电池正负极、手机电池保护板各型号钢壳电芯,铝壳电芯等一切含钴废料)
原材料钴锂价格低位反弹,原料库存涨价改善业务盈利。19 年 7 月国内金属钴 达到底部 22-23 万元/吨, 随后在 22-30 万元/吨之间震荡。
目前国内钴价 26-27 万元/吨,Q3 开始行业需求逐季增长,我们预计 2021 年 Q2-Q3 行业短期需求高峰优化行业供需格局,钴价 21 年有望上涨至 40 万元/吨。正极采用成本加成计 价,价格随原材料上下浮动,钴、锂矿上涨带来的材料企业原料库存涨价,将改 善正极业务盈利
回收锂电池三元材料,钴酸锂,钴粉,氧化钴,四氧化三钴,电池正极,镍锂电池,镍废料,稀有金属
上游钴、锂企业的下游延伸布局,正极 企业的自用需求布局,或者针对前驱体生产研发的企业。上游企业(如格林美、 华友钴业等)具备资源优势,可以有效调节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布局前 驱体是继续向下游正极延伸的铺垫。下游正极企业(如当升、长远锂科)逐步加 大自身对前驱体的产能布局,更好的把握对正极材料品质的掌控,前驱体配制也 是研发的主要发力点。专职企业(如中伟、邦普)具备更好的客户视野和技术积 累,如中伟股份已全面进入包括 LG 化学、特斯拉、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 SDI、 ATL 在内的全球锂离子电池产业链,产品储备已覆盖全球主流电池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