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康瓷器作品款识真品图片
-
面议
后的艺人
王锡良(1922年出生),安徽黟县人,擅山水、人物。
张松茂(1934年出生),江西鄱阳人,擅山水、花鸟、人物。
余文襄(1910年出生),江西都昌人,擅雪景山水。
毕渊明(1907年出生),安徽黟县人,擅老虎、动物。
王晓帆,安徽黟县人,擅人物。
王筱兰,安徽黟县人,擅人物。
时幻影,擅鱼藻。
邓必浩,擅山水。
龚林生,擅山水。
杜晓楼,擅山水,人物。
赵惠民,(1921年生),浙江绍兴人,擅人物。
胡 卢,擅山水。
翟筱翔(1944年生),江西鄱阳人,擅花鸟。
汪以俊(1904年生),安徽黟县人,擅花鸟。
沈盛生(1941年生),江西都昌人,擅雪景山水。
吴 康(1914年生),安徽泾县人,擅人物肖像。
叶冬青(1923年生),安徽黟县人,擅图案,人称“画龙”。
施鸿光,擅花鸟。
陶鼎鼐,擅古彩人物。
汪桂英(1931年生),江西乐平人,擅山水。
张昌彬,擅山水。
雷火连,擅墨彩人物。
王一亭(1961年生),江西南昌人,擅人物。
昊源清(1907年生),江西进贤人,擅图案、龙纹。
潘文复(1938年生),江西鄱阳人,擅山水。
李兆麟,擅山水。
辛青山(1938年生),江西临川人,擅青花花鸟。
彭元清(1939年生),江西临川人,擅花鸟。
邹国钧(1913年生),江西乐平人,擅山水。
龚耀庭,擅雪景山水、花鸟。
万林保,擅花鸟。
万仁保,擅花鸟。
朱祖森,擅花水、花鸟、
黄席珍,擅青花山水、人物。
王金山,擅花鸟。
王鹤亭,擅花鸟、梅花。
张景寿 张松涛 (1920年生),江西乐平人,擅花鸟。
熊晓峰,擅山水。
戴荣华(1940年生),江西鄱阳人,擅古彩人物、花鸟。
李 进(1940年生),江西南昌人,擅人物。
杜浩生,擅人物。
徐涣文(1932年生),江西东乡人,擅山水。
康志成,擅人物。
章 鉴,章文超 (1917年生),江西进贤人,擅人物肖像、花鸟、金鱼。
陈耀星(1924年生),江西景德镇人,擅山水。
张 彬(1940年生),江西都昌人,擅青花、花鸟。
王恩怀 王声怀 (1935年生),江西丰城县人,擅花鸟。
王隆夫(1931年生),江西景德镇人,擅人物。
徐天梅(1910年生),江西南昌人,擅花鸟、老虎。
邓肖禹(1920年生),江西余干人,擅花鸟。
章仕保(1909年生),江西进贤人,擅花鸟。
王云泉(1916年生),江西乐平人,擅山水。
喻海根,擅人物。
民国期间景德镇老艺人
毕伯涛(1885-1961年),名达,外号黄山樵子,安徽歙县人,清末秀才。擅绘翎毛、花卉,自成一家。
何许人(1882-1940年),名处,字德达,安徽南陵人。何氏善微书,能在径寸印泥盒上书写《出师表》、《赤壁赋》。以画雪景山水见长,他创作的《寒江钓图》、《踏雪寻梅图》都是使人百看不厌的作品。
张志汤(1893-1971年),画室名“亦陶斋”,江西婺源人。1935年入浮梁陶瓷职业学校任教师,1945年在江西省立陶专工作,解放后任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桃李满天下。张氏山水画笔法工整,构图严谨,宋元名画风采,尤善画骏马,形象逼真生动,花卉画千姿百态。
刘仲卿(1889-1969年)字锡祖,江西莲塘人。9岁学画,青年时临摹了故宫大量名画,奠定了扎实功底,中年后专攻粉彩花鸟、虫草,自创一套特的点线技法,使画面流畅自然,细腻生动。花卉、蝴蝶为,颇具雍正时期粉彩之风格。
王步(1989-1968年),字仁元,外号竹溪道人,晚年称陶青老人,画室名“愿闻吾过之斋”,江西丰城人。九岁时到景德镇学画青花,后在吴霭生门下仿制清代青花瓷,又在王琦影响下,学习中国画。他运用水墨画技法和“铁线描”笔法,绘制青花山水、人物、花鸟,创造了明清以来未曾得见的新风貌,可谓“”。抗战期间,他创作出一批风格特的粉彩瓷,题材有怪佛、菊花等。晚年作品笔力豪放,青花画法犹如国画泼墨,人称“青花大王”。
余翰青(1902-1987年),名达,外号傅芳居士,晚年称拙翁,画室名“清平画室”,江西乐平县人。十多岁到景德镇,拜陶瓷花鸟名家陈德明门下学艺,特别注重写生,采花扑蝶,收集标本,收藏历代名人画稿,对诗文、金石、书法更是悉心研究。他的陶瓷作品以工整典雅、精细缜宻见称,能自画自填色自题诗,融诗、书、画、印于一体,自成一家。晚年在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任教。
方云峰(1897-1957年),字佩霞,外号惜花轩主,江西浮梁人。民国时在浙江龙泉瓷业工场任绘技师,后入杭州江美专中国画系学习,先后任教于江西省立陶瓷学校、浮梁陶瓷职业学校,擅长画仕女、猫、牡丹。所画仕女体态轻盈,画猫形象逼真,牡丹艳丽多姿。
汪大沧(1906-1952年),字一粟,外号桃源老农,安徽黟县人,早年毕业于浮梁乙种工业窑业学校饰瓷科,以秃笔画粉彩山水,用笔简练,因常与“珠山八友”配画而名重一时。
刘希任(1906-1967年),画室名“再思轩”。自幼喜爱绘画,30年代已成名,擅长画人物,风格与王琦相近,先为南昌丽泽轩瓷庄绘瓷,抗战胜利后在南昌自设中南瓷庄,自产自销,是南昌很有成就的艺人。
潘庸秉.(1900-1961年),江西鄱阳人。1925年在北京任绘瓷技师,擅画花鸟、山水,1954年任景德镇陶瓷研究所副所长,以研究颜色釉而。
“567瓷”的命名与其出现时代有关,上世纪50-70年代,国营瓷器厂生产了一大批瓷器,这些瓷器就是567瓷器。在当时,中国一共有十四家国营瓷器厂,每一个厂家所用的底款都是一样的,因而在划分分类的时候,这些瓷器都被划分到567瓷器中。在瓷器文明史上,将中国陶瓷制造推向了又一个历史繁荣的颠峰,是中国瓷器史的一个里程碑。
新中国成立后,景德镇陶瓷艺术得以迅速恢复与发展,创造了近现代陶瓷历史的新辉煌。这个时期,景德镇陶瓷艺术工作者队伍逐渐成长壮大,蔚为壮观。无论是师徒传承,口传心授的红店派,还是学府深造,理论支撑的学院派都得到了长足发展。从景德镇陶瓷学院、轻工部陶研所,到江西省陶研所、景德镇市陶研所,从专事粉彩瓷的艺术瓷厂,到以雕塑瓷见长的雕塑瓷厂、以颜色釉著称的瓷厂、以玲珑瓷为主的的光明瓷厂,从陶瓷研究所的名家,到各大瓷厂内设的美研室艺术设计师,还有包括曙光瓷厂、陶瓷壁画厂、古窑瓷厂等大小集体等其他所有制企业,陶瓷人才队伍达到万余以上人员。其中,包括一大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的陶瓷艺术家。而这一批陶瓷艺术家以景德镇市先后五次授誉的陶瓷美术家为代表。
瓷美术家、师、员的评选与授衔,不仅在政治上提高了艺人的地位,而且在经济上也使他们享受到实惠。以王锡良为例,他原在工艺美术合作社的月薪只有70多元,评为陶瓷美术家后,每月工资增加到95元,之后又调整到108元。
有的单位还给评上陶瓷美术家的艺人每人发给呢子制服一套,皮鞋一双,让其本人自行到商店去挑选。在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市委和市还做出明文规定,对于白糖、猪肉、香烟等紧俏商品,每月发票证给陶瓷美术家以特殊照顾。有的单位还对评上的家、师、员加发技术津贴,有小汽车的单位还为他们提供按时接送上下班的优等服务。
在工作上,各单位鼓励由他们组建创作室、美研室(所)试验组,给予充分的时间和良好的条件,不限数量不赶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安心创作,多出高、精、尖的陶瓷,送往北京,供党和人馈赠外国,为祖国争光。
景德镇瓷器的辉煌,与一代代陶瓷艺人的匠心技艺密不可分。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制瓷人的地位卑微,常被视为“红店佬”、“坯房佬”而并不受人尊重。新中国成立后, 在景德镇市委、市向陶瓷界提出“赶超康(熙)雍(正)乾(隆)”口号的鼓舞下,广大瓷业艺人的创作激情迸发出来,一批批精美的国家用瓷、礼品瓷先后面市,赢得了良好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