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承接柳树出售,垂柳
-
面议
“杨柳”一词早在成书于先秦时期的我国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已出现了,该书《小雅·采薇》篇中便有这样的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此外,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明显地都是指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因为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枝挺,是绝无“依依”、“袅袅”之态的。
柳树是中国的原生树种,据考证,在第三纪中新世的山旺森林里即有柳属。山东青岛地区孢粉分析得知,“在距今11000~8500年间,青岛胶州湾附近就有柳属植物。”柳树也是我国被记述的人工栽培早、分布范围广的植物之一,史前甲骨文已出现“柳”字。中国植柳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蜀鱼凫王封树定界。
柳树在中国北方常用来营造头木林,民众采用头木作业法周而复始地获取薪材或编织材料,是我国古人早认识并大量栽植的树种之一。在甘肃一些地方,人们将头木作业伐取的柳树枝干修整后,剥皮,埋入土水,再灌上水,几个月后待枝干周围的泥土发黑时,挖出枝干,阴干使用。经过这样处理的柳树枝干用作椽子,不翘不裂,不生蛀虫。在甘肃一些地方还发现另一种伐用柳枝的方法,不截除树冠,只伐取枝条,树干仍可以像正常树木那样生长,而且有意使树干倾斜,加上枝桩,很方便攀登作业。
柳树在中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可以追溯到古蜀鱼凫王封树定界。鱼凫王以鱼凫故都(今成都市温江区)土地上种植地域广,易成活,易识别,好看且风格的柳树作为鱼凫古城的疆界。古蜀人开始广植柳树,春天伊始,万树吐绿,柳丝摇易,万柳迎春,在温江城区也叫柳城。属落叶大乔木,别名杨柳。杨柳科柳属落叶乔木或灌木,绿叶子,细长柳枝,柔软下垂,性喜湿地;树皮组织厚,纵裂,老龄树干中心多朽腐而中空。果实为蒴果,成熟后2瓣裂,内藏种子多枚,种子上具有一丛绵毛(我们平常说的柳絮)。柳树耐寒,耐涝,耐旱,喜温暖至高温。世界约520余种,中国有250余种,遍及全国各地。柳树易繁殖,栽培方法简单,生命力强,可美化环境,在生活、环保、医药等方面也有用途,是“四旁”绿化树种。在人文方面,柳树因柳和“留”同音,所以古人常以柳赠友,以表达依依惜别之情。柳树一直为文人们所爱好,人们留下了大量诗词和文章。
柳树有520多种,中国有257种,120个变种和33个变型。落叶乔木或灌木,芽鳞1枚,雌雄异株,雄蕊2、3、5或多数。蒴果,2裂。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主要树种有旱柳(高约20 m、胸径80 cm)、垂柳(高约18 m)和白柳(高约30 m,胸径1.5 m)。
垂柳
别名水柳、垂丝柳、垂枝柳。枝细长下垂。叶狭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品种与类型有曲枝垂柳(cv.Tortuosa),枝卷曲下垂;黄皮垂柳,小枝黄绿色或褐黄色,节间较短;红皮垂柳,树冠长卵形,小枝紫红色或酱紫色,叶阔披针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