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微型华美员工月饼服务,华美月饼批发
-
¥18.00
虽说礼轻情意重,但我们个个心里还是感到一份温暖。时间就是这么的短暂,太阳也渐渐的落山了,天也黑了脸。月亮也露出了笑脸,我们全家其乐融融的坐在一起喝茶、吃饼、聊天,听王菲唱《但愿人长久》。装月饼的盘子里依然有蛋黄味的,我想它也许依然那么难吃,但那已经不重要了,毕竟中秋节全家人坐在一起就很好了。
这时我也随手拿一个来尝尝,也不是那么的难吃嘛,咸咸的,跟咸鸭蛋差不多。吃着吃着心里想起了,在远方的嫦娥姐姐,是不是也在品尝这咸咸的蛋黄月饼呢?五仁月饼中秋天上午,妹妹打来电话,说昨晚母亲又送梦来了,要吃五仁月饼,当时听了还真好笑,要过中秋了,母亲真准时。
要知道,自从母亲2008年走后,每到过年过节之时就要给大妹送梦,而且每次想要什么都提出明确要求,我们其他几姊妹没有这份福气,要说生前和大妹关系好些吗,也不见得。几年来,我们深深感到母亲每天就在我们身边。
下午我和妻子马上到农贸市场买五仁月饼。一开始我都不知道五仁月饼是怎样一种品牌,后来店铺老板才告诉我,“五仁”指的是月饼中的五种配料,我国传统的“五仁”包括杏仁、核桃仁、花生仁、芝麻仁和瓜子仁,中国古代有“仁、义、礼、志、信”五样道德准则,而“五仁”正好与之谐音,所以五仁月饼广泛为老百姓接受。
中秋那天中午,我们将买好的一大堆五仁月饼以及其他水果等摆在桌上,并以香烛和钱纸的形式向母亲禀报,朦胧之中似乎感觉到了母亲品尝月饼时的那份兴奋与满足。小时候过中秋时要吃到月饼那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到中秋前几天就开始幻想着今年能吃到哪样的月饼,有谁会送月饼来。
除了这些幸福的话语外,互送月饼也可以说是一道靓丽的风景了,提溜着大小不一、五光十色精美包装的月饼走亲访友。有时,感觉不送上个一、二盒月饼,这个节好像没有过好似的,心里多少有一些惆怅,甚至不安;似乎这几块月饼就是传递着信息的媒介了。
记得小时候,中秋节晚上,孩子们会围住爸爸或妈妈,在他们身边转圈圈,看看他们手中能变出几块月饼来,那时的月饼可是稀罕物。有时,孩子们只能分得半块月饼,放到小嘴边先舔舔,然后再吃,掉到地上的渣儿,也会飞快捏起,吃掉它。
月饼好吃,是因为它很甜,很香,那青丝玫瑰的,冰糖的,枣泥的,尤其那个五仁的月饼,更让人增加了遐想的空间,美不胜收的感觉迅速传遍身体每个部位。孩子们聚在一起时,还会攀比着,这是会小心翼翼拿出来,吧嗒着嘴;人越多,吧嗒的越响,这样的好奇心会持续很久,感也会因这块月饼而升华,孩子们眼睛已不在关注他的什么感了,关心是那块月饼什么时候吃完,吃完了以后是否还有,会是什么馅的。
其实,孩子们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月饼和人并联起来了,月饼还是那块月饼,可是人的威望值高了,高的几乎能在孩子中呼风唤雨了。不过,嫉妒的孩子也有,趁着别的孩子没有注意时,飞奔回家,翻箱倒柜找找有没有故意藏着的月饼,那怕是一小块也好,也算有了战胜别人的资本,后来,没有结果是必然的了
这些无法回应的问题,大人们也在朦胧着那、或许在思考着。心说:小时候过中秋节,嫦娥的故事根本听不进去,心里老想着那块月饼;现在过中秋节,月饼根本吃不下去,心里老想着那个嫦娥。千里寄月饼盈月亏,日月轮回,仰望天空那一轮金色圆盘般的满月,我就想起了2007年中秋节前夕收到从上海寄来月饼时的情境,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
春去秋来几月圆,中秋又见月如盘。2007年农历八月十三,我正在家里忙活,只听见邻居在楼下呼喊,说有一个特快专递让我下去领取。我一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因为我根本不知道是谁给我寄来的特快专递,也不知道寄来的是什么东西。
下楼后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是我的弟弟从上海寄来的月饼!邮递员一再说找了好几个地方才找到我家,担心寄来的月饼过了八月十五。我一边在特快专递上签字,一边感谢邮递员。邮递员走后,我双手抱着弟弟从千里之外的上海寄来的月饼,虽然月饼仅有几斤的重量,但顿时觉得沉甸甸的。
解放了妈妈心想回家,一来家境困难,二来舍不得爸爸上班,我们这些孩子没人照顾,也就放弃了。妈妈有时拿出姥爷、姥姥的照片指给我们看,其实我们哪里知道,妈妈的心里该有多苦呀?中秋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盼团圆,妈妈却不能团圆。
为了这个家妈妈做出的牺牲该有多大。后来,妈妈病了,到了临走时还念念不忘回家团圆。现在我们懂了。妈妈,你是多么的高尚伟大。其实妈妈的苦是中国苦难的苦,战争是人民的灾难,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妈妈走了,中秋节也被妈妈带走了。
从此家里没了笑声,没了歌声,我害怕八月十五这个日子,我的身边没有妈妈。只有妈妈的影子,少不了一股凄凉涌上心头。即使是中秋节,也常常是中秋节这天才买来几块月饼,到了不得已的时候才咬上几口,无兹无味。 有人说,时间是治疗创伤的良药。
中国了,中国的经济就像搭上了火箭,一个劲的往上串。当年那种革命穷,靠票证购货,每月每人三粮油,二斤大米,半斤肉,中秋节每户二斤月饼的现象再也没有了,中国富了。人民富了。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买月饼再也不用票了。
真像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我们的生活种满阳光。我时不时的心想,妈妈要是还在该有多好,经济好了,我们大了;可以回娘家探望姥姥、老爷,在中秋节那天望着圆圆的月亮,吃上幸福欢乐的月饼。该有多好啊,我们可以团聚在一起,共度良宵,共度中秋佳节。
晚上睡觉,我做了个梦,梦见妈妈。我拿起一块又一块各色的月饼递到妈妈胸前;妈妈,你吃吧。妈妈高兴的接过。说,孩子,这回你可赶上好时代了。中秋节在一年的传统节日中,我渴盼的,不是春节,而是中秋,喜欢的,不是年糕,而是月饼。
老家在热带,热带的四季不明显,每年,当村口那个小卖部月饼飘香的时候,便知道中秋快要来了,尽管竹木还是那么蓬勃,天气还是那么燠热。 小卖部是镇供销社设在大队的一个分店,离学校不远,每天放学,不管口袋里有钱没钱,我都要到小卖部去呆一会儿,翻翻小人书,闻闻糖果的气息,打一回精神的牙祭。
在热闹的中秋节的晚上,我们吃着精美的食品,相互祝愿中秋快乐,西北才子杜军和胡业发都吟诗一首,来自福建的丁海旺也不示弱,不仅亲自做精美的晚餐,还当场做了一首诗歌,供我们品偿。在尽兴中我们喝起北方的红高粱酒,在五十多度的酒精作用下,我们有些飘飘然了,曾有过的忧伤和无奈一扫而光,今晚我们在激扬文字,今晚我们就是快乐的人儿。
不知那个“缺德”的同学,开始打蛋糕战,把花花绿绿的蛋糕奶油,往我脸上摸过来,措手不及的我变成了一个小丑,我也不示弱,把他们也摸得花花绿绿,当晚,我们都成了小丑,在长大中秋的快乐。当晚,我想起在故乡的中秋,我小时侯的中秋,当故乡稻谷飘香,枫叶红于二月花的时候,中秋来了,在我们的等待与喜悦中来了。
中秋在家乡也是一个很重要隆重的节日,母亲都要精心准备一番,杀鸡或杀鸭,用板栗炖鸡鸭。吃完了中秋团圆饭后,母亲也分给我们兄弟姐妹一些花生和瓜子,高兴的是我们每一个人分到一个中秋月饼,虽然那时的月饼并不象如今的月饼精彩,有什么蛋黄、水果什锦等馅,是硬硬的芝麻饼,我们舍不得吃掉。
年来丰镇月饼名气越来越大,有了月饼一条街,也在其他地方有了许多版。临近中秋更是丰镇月饼大放异彩的时候,一到中秋前夕,刚入阴历八月,上百家的月饼炉便开始作业,外地商贩便开始成箱成车地釆购,月饼一条街车水马龙,人流涌动,商家也上演着月饼大战。
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也都开始张落着为异乡的亲人加工月饼,捎寄月饼,整个衔巷也谈论着有关月饼的话题,月饼成为丰镇人能拿得出手的特产,敢与洋面包,蛋糕,汉堡,披萨一比高低,于是丰镇月饼走南闯北,飘洋过海,甚至到达大西洋北岸。
家乡的月饼朴实厚重,没有华丽的包装,精美的图案,甚至外观有些粗糙,但有的是它的酥软,像故乡人一样的简单质朴,有着非常接地气的形状和香气,这正是它特的风格,看上去有些土气,但经得起味觉的考验,油而不腻,酥而不干,潮而不虚,虽近年来许多地方都有丰镇月饼店,他乡的人无论如何打丰镇月饼的招牌,都敌不过丰镇产的月饼,因为丰镇月饼是用丰镇的水,有丰镇泥土的清香。
丰镇月饼是舌尖上的丰镇,也是心尖上的丰镇。遥想前走西口的晋商门把山西面食的烘焙技术带到口外,也把乡思带到口外,月饼与其它糕点的不同,就在于它寄托着乡思与团圆!我的大姥爷从山西忻州走西口到丰镇就在糕点铺当学徒,俗称饼儿匠,解放后公私合营后到了丰镇糕点厂当了师傅,把自己的绝活儿毫无保留地传给了徒弟,大姥爷给我小舅舅留下好几个精美的月饼模子,可惜不知散落何处,如果在的话,一定把它们捐给丰镇月饼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