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佛像古董中介电话,佛像交易
-
面议
榆林窟三号窟(西夏)榆林窟大的亮点,当然是3号窟,可能是我们特别喜欢工笔画吧,看惯了浓墨重彩的西部石窟壁画,突然看到这么清新脱俗的,自然心生欢喜。
玄奘和石磐陀,可见至晚在西夏时期,唐僧取经的故事已经在佛教界非常流行了。
右壁文殊菩萨除了大家熟悉的文殊普贤,其实三号窟的三十三面观音及她每只手里的西夏生产图像,也是这个窟的一大看点。冶铁图、酿酒图等工农业生产画面,都是改写中国科技史的。另外,这个窟甚至可能留下了西夏皇帝李仁孝的形象,这几乎是甘肃石窟中,的一个真实的皇帝形象了。
鎏金铜佛像是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的佛造像。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民国,现代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度母等。
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品
隋唐时代铜锻造像,头扎莲花冠,脸庞发圆,腮发胖,高额髻,身着僧祗支,外披袈裟,宽衣下着百褶裙,垂于双足。座下有双层足高床或单层足,项或背光为较粗的尖楣形。
宋代铜佛像以菩萨像居多,身段高长,手盘于腿上,右手于腹前伸。佩戴缨络,身坐两层莲花的细腰圆座。宋代涌现了普贤、文殊、观音铜像,坐于长方形四腿座上或像背、狮背、狲背上。
明早期 药师佛
尺寸 高68.5cm
中贸圣佳
药师佛全跏趺坐,坐下为高台多层大仰莲花座,莲瓣形制饱满,层层错落分布,衬托出佛陀的庄严与神圣。药师佛头饰螺发,肉髻高耸,顶饰髻珠,象征菩提智能。面形方圆,额际宽广,弯眉低睑,法相慈和。身躯挺拔,双肩宽阔,肌肉健硕饱满,富有力度。身着袒右肩袈裟,上身袒露,胸前镌刻“万”字符,右肩反搭袈裟裙角,内着高腰束裙,袈裟衣缘以阴线刻画花卉莲纹,衣纹流畅写实,极富立体感。所着袈裟为分条框状百衲式,类似元代佛教绘画,如美国波士顿美术馆所藏“14世纪阿弥陀佛”画像及带有明确纪年款的“1301年木刻雕版佛经”中佛祖所着袈裟即为此种式样。其左手置于脐前结禅定印,右手仰置右膝持诃梨勒,双手铸造精巧,手指修长纤细,十分生动柔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