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实验室废液处置
-
面议
宣贯新《固废法》促绿色发展
在吴中区大缺港,每天有20吨左右的水草和污泥被打捞上岸。吴中区太湖水草打捞队队长褚泉告诉记者,一旦水草和污泥过多,就会导致区域性的水流无法正常流动。一边是大量难以处理的各类水生植物和污泥,而另一边是长期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怎样既减少环境污染,又能实现化肥减量呢?苏州的答案是,建设环太湖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探索循环发展。
2020年9月1日,《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简称“新固废法”)正式实施。“新固废法”实施以来,市印发《关于加强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苏州市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废物应急处置方案(试行)》等文件,形成了覆盖工业生产、城乡生活、农业农村、卫生健康等各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管理的制度体系。市人大起草《苏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和《苏州市危险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进一步细化对生活垃圾、危险废物相关规定。同时,苏州市正认真组织编制《苏州市“十四五”固体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纳入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苏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重要篇章。
为推动“新固废法”的全面宣传贯彻,让社会各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新固废法”的立法精神和规范含义,各级及有关部门将学习宣传“新固废法”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各部门结合期间相关管理要求,实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宣传培训。全市累计开展防治固废危废培训56场次,培训管理部门人员超1985人次,累计参与企业3.5万厂次,在主流媒体上刊发生活垃圾分类主题的新闻稿件、评论文章6000余篇,开设生活垃圾分类主题直播210余场。在全社会启动了高站位、高标准的宣传引导,营造了良好的守法氛围。
今年3月29日,苏州市召开苏州市长江大保护工作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视频会议,会上成立实体化运作的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建设工作专班,推进解决有机废弃物治理难题。同时,针对固体废物产生、运输、贮存、处置、利用等环节,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对过境垃圾联防联控的意见》《关于建立苏州市过境固体废物联防联控执法管理机制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苏州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的固体废物联防联控工作格局。
变废为宝循环利用
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内水平
近日,在苏州工业园区中法环境技术有限公司污泥干化厂内,通过实时监控画面,记者看到,从城市污水处理厂拉来的湿污泥,通过污泥存蓄池进入蒸汽间、干化机等多道工序后完成无害化处置,整个过程采取全封闭作业,现场无任何异味。
苏州工业园区污泥处置项目(污泥厂)选址在东吴热电厂内,紧邻园区第二污水处理厂,污泥厂利用热电厂的余热蒸汽干化污水厂产生的污泥,蒸汽冷凝后的热水回到热电厂循环利用;干化后的污泥作为生物质燃料送至热电厂焚烧发电;焚烧后的灰渣又可以用于制作建筑材料等,实现了污泥干化厂、热电厂与污水处理厂的联动和产业协同。“产业协同、循环利用”是工业园区污泥处置项目的创新所在,将单一的环境治理变成了循环经济。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岳宝介绍,项目投产10年来,累计处置湿污泥近120万吨,产生干污泥约30万吨,相当于为电厂提供标准煤11万吨,减少因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28万吨,节约脱盐水75.6万吨,节约污泥填埋土地100公顷,环境效益。
这只是苏州市实施固废综合利用项目的一个缩影。为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将固体废弃物变废为宝、“吃干榨净”,苏州市结合主导产业,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十三五”期间,1308家企业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鼓励符合条件的单位开展工业固废减量化技术研发,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全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国内水平;率先开展一般工业固废台账网络信息化报送工作,纳入报送范围的一般工业固废达到42类。农业废弃物方面,稳步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率、废旧农膜回收率和农药包装废弃物无害化处置率分别达到99.8%、99.3%、89%和99.9%。
苏州市全面提升处置能力,将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建设作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项目落地。危险废物方面,全市危废集中处置能力达34.7万吨/年,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达227.3万吨/年,在满足实际需求的同时,处置价格也更趋合理。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方面,建成2个合计年处置能力33万吨/年工业固废填埋场,年内另有1500吨/日工业固废焚烧处置项目将建成投运。医疗废物方面,建成3个合计处置能力达2.44万吨/年医疗废物处置项目,可全面满足医疗废物处置需求。
上海危废处置-上海危废处置公司-上海危废处置资质-上海一般固废处置公司-上海固废处置-上海危废备案
张江科学城危险废物处置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对园区环境安全存在一定风险,有必要以危险废物处置管理为抓手,加强企业全流程主体责任,提升管理水平,构建全要素监管体系,打造全周期信息化平台,进行危险废物全过程风险管理,大限度地降低环境风险发生概率。
张江科学城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主战场,集聚了一大批高科技企业,创新创业的“磁效应”“场效应”日益凸显。但与此同时,也应当看到高科技企业大规模集聚在同一园区会导致污染隐患众多,各类危险源集中,污染物处置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整个区域的环境风险激增,企业也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影响营商环境的进一步优化,迫切需要系统调查、深入研究、统筹考虑、实践突破。
上海危废处置-上海危废处置公司-上海危废处置资质-上海一般固废处置公司-上海固废处置-上海危废备案
环境风险分析:以危险废物处置为例
上海这些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持续上升的同时,每年危废产生的总量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张江科学城作为浦东新区危废产生为集中的区域,在环境风险管理方面也面临着较大压力和挑战。
一、张江科学城危险废物处置的基本情况
张江科学城危险废物主要产生于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制造业。作为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核心地区,大量的集成电路企业和研发实验室在进行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和设备制造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种类的危险废物。
近年来,张江科学城危险废物实际转移的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包括不少产废量较小的企业208 年,危险废物实际转移的企业为330 户, 其中产废量在2吨以下的有148户,占转移企业比重的 44. 85%。
二、张江科学城危险废物处置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原因分析
1、危险废物处置需求与能力不足的矛盾日益
国家针对危险废物处置有着明确的资质要求,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处置和利用交由持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进行。由于标准高、选址难等原因,目前上海范围内具有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的单位共有26家,浦东新区仅有2 家。
浦东新区不仅处置单位数量少,而且结构不够合理,一些单位只能够处理少数比较常见的危险废物,缺少综合性的危废处置单位。与此同时,处置单位更愿意接手那些回收利用价值高、处置成本低的危险废物,甚至存在处置能力过剩,而缺少利用价值或者处理成本高的危险废物处置能力严重不足。
目前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的处置能力满足不了张江科学城日益增长的处置需求,园区内70%的小企业只能将危废进行积压贮存,存在较大的环境安全隐患。
2. 危险废物备案企业数量逐年增长,但自我管理水平不足
近年来,随着环保问题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以及相关法规制度的出台,张江科学城危废备案企业的数量逐年增长!但是备案企业对于危险废物危害性的认识不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企业内部管理也存在漏洞。在已备案企业中,备案不规范、不及时、不主动以及缺项漏项等问题普遍存在。企业对于哪些属于危废范围缺乏明确认知,对于自身产生危废的具体情况底数不清,申报随意性较大,缺少专职管理人员。
危废分类贮存不规范经常与常规固体废物混杂存放,且保存仓库地面不能满足防渗需求、超期超量保存等现象仍然存在。联单管理制度、日常台账制度等危险废物规范化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不被重视!增加了危险废物的环境污染风险。危险废物处置供求关系的不平衡又进一步导致处置费用不断攀升,定价权由处置单位决定,价格垄断现象比较严重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危险废物备案企业的自我管理造成影响。
明确,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固体废物,主要包括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或者感染性等一种或者几种危险特性的,以及不排除具有危险特性,可能对环境或者人体健康造成有害影响,需要按照危险废物进行管理的。
在指导科学认定涉案废物的同时,《办法》对此类案件处置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办法》规定,要按照“案件初步调查研判→涉案危险废物临时应急处置→涉案废物属性鉴定→案件司法移交→生态环境损害评估→生态环境修复”的程序,依据“条块结合、属地为主、部门联动、规范处置”的原则开展应对工作,各部门应主动向步履职,防范发生次生危害,减轻案件造成的损失。
环保管家的意义
近些年诸多环保法律法规密集修订出台,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日益严苛,环保行政处罚金额大幅提高,刑事追究和民间公益诉讼逐步升温,导致企业环保违法成本急剧提升,而另一方面,污染企业的逐利本性与环保工作本身就存在冲突,再加上经验、技术和政策方面的短板,企业的环保压力和抗拒心理日益加剧。基于新常态下的环保高压背景,作为第三方立运营的环保管家模式优势和潜力慢慢浮现,其优势在于能够利用自身的人才储备、技术能力等特资源为、工业园区、企业提供可定制、、一体化的污染物治理方案。例如,环保管家可以接受委托,参与环保政策的制定、相关人员的培训、环保平台建设运维以及环保政策执行情况的监管;可以接受工业园区的委托,提供园区规划设计环保咨询服务,园区企业监管、隐患排查、问题整改服务;也可以接受企业的委托,梳理、解决企业存在的环保风险,协助办理环保审批手续,保持环保设施的持续稳定运行和企业排污达标控制,污染物立第三方的介入,实现了“产污”与“治污”主体的分离,有效提升了污染企业的治污能力,减少了环保违法行为,助力和加速了我国扭转环保恶化趋势的宏观政策落实落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