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非小哥哥用三年朝夕拿下傲娇IC计算学硕士offer,开启英国G5学霸之路!
-
面议
在为Chris提交IC申请后的第20个夜晚,我收到他的截图,附言“老师!!”,当我点开图片,看到Imperial College London,看到MSc Computing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再看到“Congratulations!”时,我简直激动到尖叫:天,我们真的被IC录了!
你一定以为,Chris准是一位来自211/985的“天之骄子”,有高GPA、高雅思、高GRE以及亮眼的实践经历。没错,Chris的确是个“学霸”,然而他却来自一所“双非”大学。在名校眼中,先天的背景劣势往往比的成绩更显眼,那么Chris是如何斩获G5 offer的呢?
赵同学 Chris Zhao
毕业院校及:南京工业大学,软件工程
本科成绩:GPA 88.2%
标化成绩:雅思7.0(6.0),GRE 322
实践经历:校级科研项目主要参与者;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线上+线下科研项目(分别获终身教授Bill Nace、Jonathan Aldrich推荐)
录取院校:IC(4)、UCL(6)、杜伦(7)、利兹(13)、伯明翰(14)【2020年TIMES英国大学排名】
终确认入读院校:帝国理工IC,MSc Computing (Security and Reliability)
2017年1月,当时Chris正大二,由他大四学长推荐来到风华,那位学长先前也是由我负责,当时刚刚拿到了曼彻斯特大学计算机科学硕士(MSc Advanced Computer Science)录取,所以Chris希望同样由我来为他的留学路出谋划策。
初见Chris有些腼腆,聊到学长时却打开了话匣子:“学长一直是我的偶像,刚认识他时就知道他打算出国读研,但完全没想到能去排名全球前30的曼大,是真心羡慕啊。我希望能有学长一样的好运。”
也正是学长的经历,让Chris意识到了提前准备的必要性。
时间,是学长从头到尾一直在跟我强调的词。
“听我一句,你要是有这方面的打算,现在就可以准备起来了。”学长说,“别以为才大二,时间还很早,我好几个同学就是优哉游哉等到快大四了才开始动作,后的结果你也知道的,差距不是一般大。”
——Chris
风华说:如果规划目标够准确,准备方法够正确,再不济也就是规划内的保底校!
Chris对自己的职业规划很清晰,“我算是一名黑客发烧友,平时喜欢看黑客题材电影,对国内外金融行业的网络犯罪案件比较关注,未来职业想往网络安全方向发展。”考虑到国外大学的相关相对成熟,打算出国深造,目标留学地选定的是号称“欧洲网络安全羊”的英国,希望毕业后能进入英国电信(BT)、Silobreaker、毕马威一类的企业工作。
在这里告诫准备留学的学弟学妹们,非211/985想进排名高的学校,要下的功夫更多。
我一开始就和顾问老师讨论过冲刺G5的可能性,凭我大一大二时的背景,申请难度非常大,但顾问老师没有直接否定我的想法,而是要求我和申请小组一起,把每学期的准备任务逐一实现:一方面继续将GPA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另一方面,在大二、大三期间参加实习和与相符的学术科研项目,让整个大学履历更加充实饱满。大三下学期一鼓作气考出雅思和GRE,后,还要在文书上精雕细琢,提炼优素材,打动申请官。
只有各方面都做到,才能打动Admission,才能与梦想并肩!
——Chris
“双非背景是我的劣势”,Chris坦承,大一的关注点在GPA上,除了成绩高,留学目标清晰,还没有参加过任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来提升自己在本科背景上的劣势。在来咨询前,他已经提前了解了很多学校,并且自己草拟了一个名单,虽然尚未选出适合的项目,但有学长的例子在前,Chris也把自己的“梦校”定为了曼彻斯特,还有一个“异想天开校”是UCL(这是他的原话),但看得出来,他在当时并没有足够的信心。
我根据Chris的条件给名单上的大学划分了一下档次,有的项目实力强但对本科院校的要求非常严格,有的学校综合实力牛但网络安全方面的课程设置与他的职业目标不符,有的项目将来全奖读博的机会大,有的项目可以大概率拿到实习机会,有的学校所在地相关行业的就业资源优,等等。大二定校尚早,因为Chris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时我们先将范围缩小到了全英排名10-25左右的大学,其中曼彻斯特和杜伦作为。我们也没有否定G5的可能性,为了大限度地激发Chris的潜力,将UCL和IC列为了备选考虑。
Chris很兴奋,但也有些困惑:以他的背景去申请曼彻斯特,去申请G5,真能行吗?
我之所以敢于将G5纳入备选行列,一方面在于Chris除了是“双非”外,其他硬件——GPA、背景以及南工大在工科领域的国际声誉,都和申请目标非常匹配,从往年的录取情况看,G5对商科申请人的学校背景卡得非常之严格,但对理工科会相对宽松一点点,只要其他方面足够出色,仍有希望拿offer;另一方面,在交流中我发现Chris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事实上,大二一开学他就裸考过一次雅思,当时的成绩是6.0,尽管尚未达到要求,却能直接显示出Chris的英语底子不错,这在理工科学生中比较难得。对于这样有潜力的学生,如果能有针对性地通过学术科研提升一下背景,既能弥补本科院校背景的缺憾,又可以增强“软实力”,将会大大助攻申请!
由于Chris进入服务时间比较早,能用来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时间相当充裕,因此,我针对他的情况对今后两年多的工作做了一份长线规划,明确了每个学期的核心任务,并将放在雅思、GRE备考和软性背景提升这三方面,后者包括参加学术科研和企业实习。
Chris自己也关注过一些科研项目,但始终不太确定究竟该如何筛选。根据Chris的可支配时间以及目标院校的录取偏好等因素,我推荐了卡耐基梅隆大学Bill Nace的 “计算机网络”课题的线上科研项目,并向他展示了过往背景提升的成功案例,其中也包括他的学长。Chris信心倍增,欣然接受了该项目,这位负责他的导师——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CUM)终身教授Bill Nace,不仅是业界大牛,更是Spira教育奖获得者,在英美高校中享有广泛的声誉,若能得到他的推荐,将大大增加申请成功的概率!
有了目标,动力满满。大二寒假期间,Chris先根据项目课题补习了计算机网络的一些相关知识,紧接着参加了为期8周的项目,由于要兼顾校内的学习,所以天天都很忙碌,但每周都会向我汇报进度,我将这些都记录下来,留作日后文书的素材。可喜的是,Chris后的项目论文(“基于软件定义网络的流量工程”)发表在了SCI 核心期刊上,并成功获得了教授的私人推荐许可。更重要的是,这一经历唤起了Chris对自己的强烈热情,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他也表达了对学术科研的好感,主动表示只要时间允许,在递交硕士申请前想再参加一次科研项目!
大二结束后,Chris在暑假期间通过校内推荐,进了一家排名世界的国企IT部实习,丰富了工作经历。与此同时,Chris对雅思也毫不懈怠,根据我们为他制定的学习计划,花了半年时间作准备。大三上学期末,Chris一刷雅思,考到了6.5,我当即鼓励他再考一次,结果下学期二刷真的考到了7.0,单项也达到6.0!之后Chris转战GRE,在经过5个月的复习后连考三次,由于之前雅思考得很顺,Chris心态也比较放松,第三次获得了322分的佳绩,其中数学更是拿到了168的高分!
为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Chris利用大四前后一个暑假又参加了一次线下的科研项目,课题为“源代码设计中的软件工程与编程语言”,为期4周,导师Jonathan Aldrich同样是CUM的终身教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教授奖获得者,Chris在大一课堂上就听老师提起过这位教授的名字,对其仰慕已久。参加这个项目不仅是在学术上圆了一个梦,也算是小小“追星”了一把。
此时Chris的整体背景相比原来已趋于完善,于是我们重新对选校进行了斟酌,在保留曼彻斯特和杜伦为冲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IC和UCL这两所G5大学,将这4所全部定为冲刺目标。
源代码是我喜欢的课题,它和网络安全的关系非常密切。参加这个项目对我来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不但认识了一群脑洞大、发散性思维的“学霸”同学,还有风趣健谈的Jonathan Aldrich教授,上课时既能学到知识又不觉无聊,讲课的节奏刚刚好,从课题引出讨论,让我们产生提问,并对每个提问做详细解答。在这之前,我虽然已经参加了一次线上项目,但从来没有切身感受过这么浓郁的学术氛围,从课上延伸到课下,从教室延伸到户外。做项目期间,几乎每时每刻,我们都与教授“粘”在一起。
每周五还有一对一的research topic讨论,不仅让我接触到了这个领域内的知识和信息,更重要的是让我对research本身有了进一步认识,为了向教授prove自己的观点,每次我都会提前阅读很多材料做足准备,也会把教授开发的程序语言用自己的逻辑理解一遍,从中提出疑问和解决办法,Jonathan Aldrich教授在课堂上表扬了我:你的“质疑”激发了我的灵感。
我的论文选题是关于小程序的漏洞,通过教授的指导,我们小组的论文终顺利被国际机器学习会议ICML录用。在知道我想申请IC、UCL后,教授还答应为我单写私推!
——Chris
在申请材料中,我们也对Chris的优势也作了充分的:南京工业大学虽然不属于211/985双,但在理工领域的学术声誉很高,其工学的ESI排名进入了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学校综合实力也跻身“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TOP 500研究型大学行列。PS方面,我们在动笔前先对目标大学的课程体系、导师背景、特色等做了深入了解,将其与Chris的自我定位和职业规划联系起来,同时指出Chris有多门高分课与网络安全领域相关,如数据库、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机网络、软件测试、计算机系统结构、编译原理等,强调他与所申的契合度。而Chris在科研项目期间的出众表现、教授对他的赏识以及扎实的知识则是PS需要的,也令申请更具说服力、更顺理成章。
终于到了见分晓的大四,我们在学校开放申请后的时间为Chris递交了申请,之后就是等待结果的过程。功夫不负有心人,5所很快发来了offer!毫无疑问地,Chris选择了IC!
顾 问 点 评
IC全球排名TOP 18,英国TOP 3,也是G5中科研实力非常强的一所理工科大学。单看录取要求,会觉得IC很“不近人情”,因为它只要211学生,正是由于这一点,导致不少中介在面对“双非”学生时,总是轻易就否定了他们想要申请IC的愿望,而一些学生自己往往也缺乏足够的信心,虽向往名校,但却顾虑重重,还没开始申请就自己放弃了。事实上,IC对于综合素质的“双非党”并不吝于敞开怀抱,所以每年都有一部分“双非党”突破重围成功拿到offer。对名校来说,申请人本科院校的优劣固然很重要,但归根到底,它只是申请环节中的一个因素,更不是决定终结果的因素,如果你能对自己进行有针对性地“包装”,淡化背景上的劣势,上不同于其他申请人的的优势,仍有希望被录取。Chris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对想进名校的“双非党”来说,提前出发,是你摆脱起跑线落后的关键所在!
指出的是,对于“双非”学生,G5对学术成绩的要求会更加严格,如果你不是像Chris这样的“学霸”,或者中途才想到要留学,那么大二、大三阶段务必迎头赶上,把GPA往上刷,这样才来得及。标化成绩同理,这些硬件都是“死”的,不可抱有侥幸心理。
其次就是对软实力的提升,当越来越多的人在硬件上达标后,软实力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你的文书材料、推荐信、社团经历、实习工作经验、比赛获奖、科研项目等等,将会为招生官呈现一个立体的你,丰富你的“人设”,但有个前提,就是展现到“点”上,而且是学校喜欢的“点”。
以Chris为例,当我们为他制定背景提升方案时,之所以推荐学术科研,一方面在于IC本身是一所以科研为重的学校,相当看重申请人的科研履历和学术研究能力,另一方面也和Chris申请的有关,计算学(Computing)和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有所不同,是一个与数学建模、定量分析、以及用计算机来解决科学问题相关的研究领域,对申请人的数学能力尤其有很高的要求,因此,相较于实习,参加一个有分量的科研项目会更合学校的口味。当然,这一切都有赖于事先对所申及学校进行周密、细致的调研,而非盲目地为了提升而提升。正所谓:有的放矢,方能正中靶心!
聚焦五大申请要点
和全球学霸争G5!
01早规划早申请
02努力提升均分/GMAT/GRE的硬实力
03背景提升:学术科研/夏校冬校/实习实践/论文
04文书是重头戏
05注重面试技巧